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克什米尔之鹰三 (第2/3页)
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容易好。 前军副长官即时按军队条文要求接过指挥权,下令将自己的将军火速往下运,全然不理会陈武的抗议。 听闻道路被堵,前军主将生病被送了下来和后军遇袭、后军主将受了轻度烧伤但拒不后撤的报告,夏侯惇倍感烦恼。 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天而降的攻击,有力无处使的窘境,令人真是窝心。 没了脾气的夏侯惇不得不接通了与主帅贾诩的的“全息形象”向这位大人报告了难堪的前线状况:“我军杀敌无,损失了二千五百人的兵力,其中一千七百有或轻或重的高原病,另外八百人中有二百因为失足或者被击中致命处而丧命,剩下六百人多是带伤。” 夏侯惇告诉贾诩道:“他们崇佛,不喜杀生,我军主要是非战斗减员严重,就连陈武也不得不下送,不过目前他的状况良好。” “敌军采取与我军从不接触的作战方案,他们的装备很差,弓箭不能穿透我军铠甲,也很少带甲,但是他们拥有石油,来源还是个迷…” 说出来令贾诩十分震惊,要知道,用上石油,在狭窄的山路上投放,那就是“滚汤泼老鼠-----一 他严肃地问道:“夏侯将军,你认为我军还有取胜的可能吗?” 夏侯惇精神一振道:“启禀元帅,有!” 他滔滔不绝地道:“依照陛下对付‘游击战’的圣论行事,经过下官的参谋处策划,我军动用二十万人,采取步步为营、多处拉网、全面控制山区山头山岭的办法,当可击破部族区!” 宾果!绝对没错,问题是可行吗? 作为帝国核心人物,贾诩完全清楚皇帝的大战略,帝国的大敌不是部族区,而是西面的两个大国!在这样情况,若是采纳惇之意见,得益却少,岂能为之? 他断然道:“我们没有多余的兵力,除了克什米尔,还有其它不少不服王化的部族区,如果一个个打过去,根本不可行。所以,夏侯将军,我授权你,与部族再行谈判,达成和平协议!” 夏侯惇不禁愕然,心有不甘,但上令下达后,只能听从。 贾诩不过是定下了一个方针指向,具体的实cao则是他的幕僚们制订方案,与惇之部属进行协商,由夏侯惇执行。 与部族人打下去,战术上绝对可行,毕竟帝国的实力摆在那里;战略上却是失败的,花费大量人财物,得来不多的人口和一大堆吃不得的冰山,外快则是一堆亮晶晶的石子,怎么看上去都是吃亏,最主要的是它占用了庞大的资源,影响到整个大战略。 与部族达成和平协议,在政治上有自杀的倾向,如果帝国官僚们知道帝国军打破了至尊的皇帝陛下的“实管”大方针,只怕一大群人嚎叫着要拧下某个人的头吧,贾诩微笑着想。 他追随自己皇帝这么多年,完全清楚皇帝“大局观”之好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皇帝做事喜欢简洁明了(不说废话,脱了衣服就上),赏罚分明,这样的RP令贾诩不必要一系列的运作,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如果他真的这样干了,能够在官僚面前过关却必被皇帝看低。 得到了具体指示后的夏侯惇派出使者,打着白旗,寻找部族谈判。 部族很快有了回音,族长古杰兰愿意和夏侯惇举行高峰会议,地点就在堵路的那堆石头上。 时间选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侯,大家见了面。 出人意料的是号称“克什米尔之鹰”的古杰兰族长极为年轻,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甚至有些文弱,只是他的眼睛射出了睿智的光芒,他穿着传统的部族衣着,头发却是极其少见的小平头而不是部族常见的包头。 古杰兰也在打量着夏侯惇,那是个极其强壮的军人,仅有的一只眼睛凶气四溢,压根儿没有受到前阵子那些乱七八糟事儿的影响。 看着这个独眼军人,古杰兰不由一征,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某些想法。 两人各按彼此的礼节向对方致意,令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很真诚。 古杰兰是向夏侯惇背后的庞大势力致敬,夏侯惇则感谢古杰兰对他的孩子们手下留情。 军人不尚空谈,夏侯惇直接了当地道:“你们用你们的实力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我们需要和平!”他的话由翻译转述了。 说着这句话,夏侯惇浑身不自在,毕竟对于一位喜欢鲜血胜于喜欢美酒的人来说,说出这句话是多么奢侈的事。 帝国时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训令深入地浸入了每一个军人的细胞中,不论你资历多高,功劳多大,如果是有意违反军令,除非你违反军令的收益可观,否则你的下场就是被勒令 役,军队不会容许不听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