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二十五章结业证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结业证书 (第2/3页)

天要消耗二公斤食品,一支一万人的舰队每掉食品20吨,每个月达600!这些食品占用的空间极为可观,战舰的空间有限,而且弥足珍贵,不能太多地蓄备食品,食品的蓄备交给补给舰,没有补给舰,帝国的远洋进攻纯属无根浮萍!

    食品又分干货和湿货,湿货往往指新鲜的蔬菜果rou,它们在海上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星期,夏短冬长。

    副舰长领五个人去参观大米舱,要进行清扫、铺垫席子、检查密封装置和通风设备。

    下到大米舱,米包的垛堆得象刀切一样的有棱有角、整齐划一,这是军士们精心堆装的结果,为了保持空气畅通,垛与垛之间还留出了一条条通道,但又为了满足成本的需要,要尽量地多装大米,通道留得极小,就象狭小的隧道,人进去后不能正面行走。

    记录分布在大米舱各处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是大米舱保管的重要工作,下到舱里的六个人,唯有侧着身体,慢慢前进,查看安放在各处不通高度的温度计。

    空气很干燥,那是因为舱内放了生石灰吸湿,非常的闷热,甚至令人窒息,按帝国时代的科学解释道“大米在大舱内,也会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大米的贮藏是非常不易的。它很“娇”它怕潮湿,米温不能超过三十度,要是湿了、热了,它就会霉烂变质,远洋中地大米运输,米舱要求放多一点米,问题是米放得多了。它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地”号算是一条极其先进的补给舰,对于大米这类物资,它们的舱房都有通风道环绕,甲板上使用小型蒸汽机驱动风扇往舱房内强力灌风,解决通风的问题。

    在普通军舰上,就没有这个条件。它们携带的物资就有限制。

    一些人说到在旧历史时代的远洋作战,似乎是轻而易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纯属放狗P!单单是大米的贮藏,就足令人焦头::)!帝国花了几十年地功夫,才勉强解决了远洋的物资保管问题,导致帝国远洋作战时,士兵能够营养保证,战斗力不下降,非战斗减员很少。

    副舰长介绍道:“我们每晚都要查舱。调节通风设备。”

    远洋作战中,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换来了珍珠似的大米的颗粒无损,供应前线。让士兵有足够的力量,为帝国效劳。

    除了食物,补给舰得给战舰补充水份,以前光是人喝淡水,现在是蒸汽时代,蒸汽机也张大嘴巴喝水,另外,冲洗甲板也得消耗淡水。因此淡水地消耗量极大,军舰在作战时更是直线上升。得依靠补给舰为它们补充淡水。

    战斗物资补给,在以前,最多是箭枝、火瓶之类的消耗品,如今增加了火炮弹葯的贮藏,在“大地”号上,装有一个弹葯库,它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副舰长并没有领五个人参观,只是含糊地说反正现在帝国每次打仗,弹葯的消耗绝少不了。

    船用物资补给有燃煤的补给、配件补给,现在帝国战舰向蒸汽机化发展,燃煤的消耗量大,煤的贮藏也是个大问题,还是得通过蒸汽机驱动风扇往舱房内灌风解决通风问题。

    不过据介绍,本舰对于燃煤的补给仅是意思意思,不是它的重点补给内容。

    然后轮到了配件地补给,主要指船和武器装备的零件、部件、配件、附件和工具地贮备情况,在以前,也不算难事,只是现在的军舰,制作复杂,零件众多,它们地完好性对于作战任务的执行至关重要,没有充足的贮备,就打不下去仗。

    零件备份要求多,也占空间,普通军舰哪来这么多空间,它们装小头,大头还得靠补给舰来运输。

    负责的军士长拿出了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单,上面全是可能用到的零件名称。

    “大地”号为“一站式”补给后勤船,能够对舰艇进行全方位的补给,极大地增强了帝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事实上,近年来,帝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远洋投放兵力能力地提升是令人瞠目结舌,皇帝下南洋,帝国海军获得了一系列的优良港口,以港口为支撑,补给舰四出活动,帝国海军控制地海域空前巨大,最远控制的地方是阿非利加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大地”号船速非常快,出航的第四天,已经开到天津对出海面,一条名为“千岛湖”的炮艇开过来,和“大地”号进行补给演习。

    补给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是两船靠帮后绑在一起,直接肩扛手提,把物资送过去就行了。另外的方式就先进了,就是横向补给,船只并不贴在一起,两船并行后“大地”号上的水兵先用弩箭式的撇缆器对天发射,把细绳送到“千岛湖”上,再用细绳拉过粗缆,两船联系在一起,然后用小型蒸汽机带动滑轮吊篮,把物资输送过去。

    本次演习,先是横向补给,然后靠帮补给,五人组看着水兵们不慌不忙地工作着,很快将一包包的物资送到了“千岛湖”

    接下来演练靠帮补给,这种补给方式基本上很少用到了,本次之所以用来,是因为补给物资中有诸葛瑾、鲁肃、程、马良和司马,五个人从补给舰转移到了炮艇。

    到了炮艇上,生活比较艰苦,和补给舰相比,补给舰上吃得好,住得好,炮艇上水兵用来欢迎新来者的言词差点没让五人组倒吸了一口凉气。幸运的是五人组只需在炮艇上呆上一个白天,晚上靠港上岸。

    还是没完没了的实cao,驾驶、观通、海上搜救、防火演习等等,当然,在战舰上打炮是重头戏。

    “千岛湖”的炮艇其实是一条训练船,它是风帆式 蒸|布炮,但每舷只有一排炮,中间是重炮,左右为轻炮。

    手抚着线条流畅,精密细致的重炮,鲁肃喃喃道:“帝国青龙八年才定型的神08型重炮,口径203米,射程5里,一天能打上200炮!”

    当时的火炮,重炮不能多发,一多发,就有可能炸膛,一些重炮,一天打上30炮算是不错的成绩,帝国兵部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炮率,它的造价不菲。

    于是五人

    打炮,绝不是儿戏的,当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