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经营西域 (第1/3页)
第四十一章 经营西域 明前的黑暗,天空露出了鱼肚白。 清晨是西域的好时间,清爽的天气令人精神振奋,又不太热,很多时候穷人们都赶早做工干活,富贵人家则贪着睡久点舒服。 不过在城东的帝国西域都护府内,府第的主人诸葛亮早早起来,利用一天中的好光阴,进行着好习惯:晨读。 他读的是帝国编的《新汉史》,此时他读到的是“班超列传”:班超(32—|事家和外交家。 此人久镇西域达三十年之久,代表汉王朝,艰苦卓绝以弱力在西域苦心经营,汉王朝能够给他的支持有限,当时匈奴的力量在西域依旧强大,然而在他的努力下,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维系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 然而,班超是个悲剧英雄,在他返回帝都洛阳不久后他就魂归大地,他的继任不得力,西域反乱,班超毕生从事的事业也就毁于一旦。 读着前辈的事迹,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诸葛亮长长叹息! 班超在生前和死后都是孤独的,他的功业依靠的是个人的勇气、坚韧和智慧。没多少人理解,除了建功立业的欲望,是什么推动了他远在天边的绝域长达三十年的奋斗? 即使在他去后,他的儿子仍然要面对用兵西域有何益处的质问。在中原人看来,这片广袤的土地没有丝毫用处,只意味着没完没了地花钱,无穷无尽的麻烦,‘夷狄之民‘毫无信义可言“威德遍于四海”简直就是好大喜功和痴人说梦,甚至…班超更被一些人作为舍本逐末、求名忘生的嘲讽对象。 在那个举目无亲、风沙遍地的鬼地方,为建功?不要也罢!其实他是对于自己的帝国和自己皇帝的忠诚,对于信念的执着,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呢? 诸葛亮十分明白,自己作为西域都护,负责经营西域,如果在以前,任他智比天高,那也是无力回天,必是班超第二的悲剧英雄。 西域极其落后的交通、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挡在东方征服者面前的两道大山,这里连用了二个“极其”并不为过。 如帝国皇帝这次西域武装大游行,用的还是以前的牲畜运输方式,使用了庞大的牲畜群,结果…死在路上的累累白骨令人触目惊心! 一则可,二则行,三则还能持久乎? 不过,诸葛亮有着前所未有的自信,因为他的帝国,必能征服西域,而他,作为征服西域的参与者,也必将永载史册! 法宝就是:铁路和公路! 他作为帝国上层阶层,情报清楚,帝国正在策划火车提速,很快就能推出时速达二十公里的火车,如此待铁路建成,帝国凉州玉门关至西域核心地带为二千公里远,火车能够在四天跑完全程,待西域列入帝国版图,就算他们造反,大军用火车运到,转眼就能铲平他们,杀得他们鸡犬不留,看谁还敢作乱! 铁路修好了,公路辐射四方,帝国实现“实质占领”统治也就牢不可破。 诸葛亮站起来,立在窗边。 窗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映得各外金光无边! 时代不同了!诸葛亮雄心万丈:试看将来,帝国的青龙旗必将插遍天山南北,戈壁东西! … 现在帝国政府对于西域没有对西域的实际管辖权,名义上西域诸国承认帝国的统治,可是想拿权,那是没门。 诸葛亮的工作就是维护西域的和平,掌控帝国对西域诸国的管治,这一点做得很好,帝国驻军五千,人数虽然不多,西域人也不敢侮! 帝国军人的精神力量,实在是非常可怕,人世间极强大的力量! 更何况,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帝国呢。 帝国军初入西域,尚不安宁,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民间豪强势力还有盗贼多如牛毛(也是西域各国引进帝国军的初衷),诸葛亮和他的同僚们忙得四脚朝天。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胁之以威,诱之以利,拉东家打西家,拉西家打东家,实在不行就赤膊上阵,杀他满门! 在西域的汉人,谁不是鲜血满手呢?没办法,人数少,一个顶两个用,甚至连路过的华商、女人也被集中起来帮忙…宰人。 谈起往事,实在不堪回想。 好容易到了地方安靖,商路畅通无阻,西域诸国对帝国客客气气,也不是享受的时候,接下来就是发展经济。 发展外贸,把帝国的日常用品、工业制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方,贩回外国的货物和帝国最感兴趣的金银宝石。 不过,外贸量不算大,毕竟陆上丝绸之路先天上劣于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帝国工业突飞猛进,造的船大得恐怖,载重1000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