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向波斯开战 (第2/2页)
历史! 杜袭立即拟定命令,训令 帝国南方集团军群各部,奋勇前进,打败波斯!” 赵云签字,落款为:“帝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政委赵云。” 大家都知道,帝国军队是双头领导,主官与政委分庭抗礼,但皇帝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让赵云双肩挑。 得到命令之后就是杜袭的事了,他打开赵云办公室里的保险柜,从里面取出厚厚的一叠文件袋时,手都抖了。 这里,就是对波斯的作战计划! 杜袭,就要依照计划,发出给各部的作战命令,对波斯开战! 他拿着文件袋,大步流星往作战室去了,脚上象装上弹簧。 他离开后,张辽轻声道:“我们是否要向军部报告。” “不!等开战之后,再向军部报告!”赵云断然道。 要是报告的话,来自上层的掣肘,就够喝一壶了。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张辽会意地点头道:“等那时,内阁和兵部要骂我们一个狗血淋头了。” 这么出兵,造成帝国在政治上的被动,必定受责。 所谓师出无名,按作战计划的一部分,未来两年,要逐步搞差与波斯人的关系,最后找个借口,对波斯宣战。 想到这里,张辽不以为然地道:“就让他们头痛去吧。反正他们最善于搞阴谋地,自然会想到法子去自圆其说,我们只须专心作战就行了。” “对!”打赢了,天大的事也烟消云散。 帝国最讲军功,只要军功在手,不闹造反,就天下大可去得。 … 杜袭虽然领受命令,但没有发出任何一道命令。他在等。 等53的消息。 刚才他向主要人员出示了赵云的手令后,知道情况重大,那个泄露了军机(波斯人换防查赫巴尔港)的人,也就是沙和尚战友的情报处的王少校,立即自首。 个人的得失荣辱,哪里比得上自己帝国、自己战友地安危重要! 天亮时分。被杜袭派向53的作战处的长官刘上校这回舍得接通了互联网,向总部报告道:“53师已经出动!” 等…等…等…杜袭估算到时间,几乎在53师打响的同时,他就通知了总司令赵云。 帝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赵云在接到前线开战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转入全面进攻。结果在三天内,将波斯军全线击退到离边境一百五十公里远! …后记… 帝都建业接获波斯前线的消息,可想而知,整个权力上层都震动起来了。 帝国地谏官群职责所在,即时上表,严劾赵云! 罪名大得吓人:指责赵云不得君旨和军令。擅自开战,以《帝国陆军刑法》47条和48条规定:“将“将领无故下令军队进退者,处死或者流放。至不死者亦得解除军职。” 又有人危言耸听地道:“此例一开,世事难料,为君者不可不谨!” 这句虽然不多,但想象空间丰富。 作为军方的头面人物:兵部尚书田丰和总参谋长陆逊,虽然心中恼怒赵云的自把自为,也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拼命为南方军辩护,两人联名上折道:“波斯前线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帝国的准备虽然有所不足。然已经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 赵云者,帝国元帅,赐穿黄马褂,戴尚方宝剑,有专擅之权也! 他审时度势,对波斯开战,陛下曾有圣论,前线作战事宜,交给一线作战将领作决定,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以利国家…” 折了一上去,结果谏官连他们两个一起参! 参他们治军无方,纵容部下,骄兵悍卒,有负陛下圣望也! … 这样一来,兵部和总参逃不掉“失察”之咎。 内阁首辅诸葛瑾对次辅们道:“必须给军方一个教训,不然那还得了!” 按宣战流程,要打大仗,须得是兵部提出请求,经内阁审批,最终由皇宫决定。 其中,皇宫决定开战,甚至连蔡>;;是由“参议院”的后妃们投票,三读通过。(女人们主管军国大事不算什么,不要小看了半边天) 赵云这么做,严重侵犯了内阁和皇宫的权限!身为文官之首的诸葛瑾,不能不作出表示。 内阁五相,一齐联署,参了赵云一本。 前任兵部尚书鲁肃也在内阁,主管军事,身份尴尬,不得不参与内阁的集体行动。 这份重量级的折子一上去,整个官场都地震了。 皇宫若不给一份象样地答复,以后就有得乐了。 感到事态严重的皇后曹节去见了皇帝,出来后宣旨道:“赵卿家奉了皇帝秘旨,对波斯开战,为保密计,没有通知各方!” 接着又下诏安抚内阁和谏官道:“卿等忧国忧民,关心时政,为国事劳心劳力,可作表彰!” 皇帝地旨意一出,一言九鼎,即时风平狼静,所有的人俱掩旗息鼓矣! 大家不再内斗,全副心神,支持前线作战。 中国人地陋习:“内斗、内耗”在帝国时期,有是有,但总体来说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没作出决定时大家可以吵个不休,但一作出决定后,任何人都不许拆台,也比较少拆台,减少了无所谓损失,中华民族腾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