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七十三章荒唐皇帝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荒唐皇帝一 (第1/3页)

    第七十三章 荒唐皇帝(一)

    皇帝圣论:“作了皇帝,就是要荒唐,不荒唐的皇帝就不是做皇帝。”

    …

    船后甲板上,我合着眼养神,舒服地躺在竹椅上,我的两腿间,十五岁小倭女玉氏跪着,她的小手把我的那根东西捏在手里,来回的搓弄着,我在她的手中硬得不得了,她把我套进她小嘴中,我那硕大的东西撑得她的腮帮鼓鼓的。

    她伏首忙碌着,嘴唇吞吞吐吐。

    可怜的女孩!她的父兄都被我杀死了,然而她表面不敢有丝毫怨恨之色,因为她也被领去参观了“人彘”!回来后几天还是心有戚戚,一脸受惊过度的模样,对于我的话再也没有丝毫的违背。

    女兵的声音传来道:“庞大人求见!”

    我懒洋洋地道:“宣!”

    我当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向只有人家怕我而没有我怕人家。见有人要进来,小倭女身体一颤,把脸更加低着,小嘴尽可能地把我的那根东西吃进去,她的脸和我的大腿贴在了一起,头发丝撩得我大腿上的嫩rou十分舒服。

    庞统进来,向我叩拜行礼后道:“陛下,臣有三件事要禀报。”

    “说吧!”

    “一件事是先前制造了钓鱼岛事件的倭寇鸟精光已经被我们捉获,我们是悬红一百两银子,海军和百姓一齐上阵,四处追捕,终于捉住了他,然后押送他们上钓鱼岛,将他们剖心沥血,以雪前仇。”

    “好啊!”我禁不住击节叫好。

    “第二件事就是王子均(平)已经掘出了十座坟,把倭倭最老的高坟和最大的高坟都已经挖开了。”

    “坟里面有什么?”我大感兴趣地道。

    庞统飞快地告诉我道:“一座古坟中只有一具尸体,殉葬品多是镜、剑、玉这些东西,常被置于死者头部或作为手镯之类的装饰品埋入墓中。现在所有的殉葬品都被集中起来,洗刷干净(发死人财)。尸骨露于野,王子均杀了九百九十九个倭倭,用他们的血污了那块地!坏其风水,让他们终身不得翻身。参与挖掘事务的军士按于(吉)国师所教,都做了避邪驱鬼仪式,平安无事。据于国师说其实我们那些人只要头上戴上大盖帽,就可以凭借帝国龙力,战胜任何邪魔妖鬼。”

    他脸上露出笑意道:“我们在最古老的高坟那里挖出的东西,是腐烂的渔具、渔网,还有一些物品,据在三韩打过仗的军官分析说那是古三韩人常用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倭倭的起源是三韩人!”

    “宾果!”我禁不住一拍大腿,吓了正含着我的小倭女一大跳,她的牙齿重重地咬在我的…让我“雪”了一声。

    “倭倭的起源是古三韩人,那就对了,他们是猪狗一家,蛇鼠一窝,同样的卑鄙,一个模子造出来的无耻!”我的话令庞统深表同意,以之为然。

    在历史学中,人们对于倭倭的起源争论不下,有本土源(倭岛自身)和大陆源(亚洲)之争,每种源又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有人认为是秦始皇命方士徐福带五百童男去海外寻仙山览长生不老的仙葯,徐福发现了倭岛,就定居下来,成为倭国的起源…后世的倭国出于统治的考虑,广泛宣扬本土源,强调倭作民族的独立性,它对整个世界做了一分为二的切割,通过证明优劣的存在,强化倭倭的民族意识。

    不过,现在我以帝国皇帝的身份,肯定地告诉大家!通过我让王平去挖掘倭倭先祖的坟墓,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解开了历史界的一大谜团:“倭倭的起源。”倭倭是由三韩的渔民渡海过来建立的!难怪,棒子和倭子都是同一个祖宗,所以都是极度的卑鄙无耻!

    倭倭是人吗?倭倭不是人!棒子是人吗?棒子也不是人!我心安理得,因为我消灭了世间的害虫,是有大功于人类,有大功于历史啊!

    “至于第三件事嘛。”庞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万岁爷!随着您的回归,帝国本土的灾害已经接近平息了。干旱地区下了雨,洪涝地区的水位全线下降!”

    我顾盼自得,大喜道:“那是那是,谁敢与老子我过不去!”

    我脸上徒地一变,杀气腾腾地告诉庞统道:“清查各处遭灾地方,一查人,二查神!查地方官员有没有失职、渎职,查有没有人乘机发国难财,有没有人乘机拢乱秩序,有的话捉出来严惩不贷!如果是百姓搞的话,那么就入刁民集!

    第二就是查各地的城煌、土地公、山神、龙王、水伯等等,有没有响应官府、百姓的要求,如果求过他们,他们没有响应,那么老子我就上报天庭,撤了他们,拆了他们的神庙!”

    庞统知道我一向都是这么牛B烘烘,连忙应是。我说话很快就落实了,结果真的有人和神倒了大霉,如长江龙王就是在我后来下旨后,被撤下神位,人们另外塑了一个龙王神像搬上去!

    …

    我们进入了久别之后的长江水域,江南的凉风习习吹来,我的心一阵陶醉:“哦,江南!我回来了!”

    在长江口,帝国大将高顺亲率船队前来迎接我,一路上鞭炮齐鸣,号炮乱放,来往的船只都向打着金边青龙旗的我们致敬。

    阔别帝国近二年,江南更是繁荣,来往的船只如鲫,除了忙忙碌碌的货船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