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一章青龙盛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青龙盛世 (第3/3页)

  所谓盛世,首先在于人口!有“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之说,没有全国性的战争,尽早结束

    方有盛世可言!自青龙一年(公元221年)至青龙三▊|方有盛世可言!自青龙一年(公元221年)至青龙三▊|方有盛世可言!自青龙一年(公元221年)至青龙三▊|方有盛世可言!自青龙一年(公元221年)至青龙三▊|方有盛世可言!自青龙一年(公元221年)至青龙三▊|方有盛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军队保持着以往的规模,军人们的休假竟然比以前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军队鼓励军人们多陪陪家人,当然不要忘记去造人。

    帝国第一着重农业,最看重人口,采取的有力措施,使得农业能够与人口相适应,虽然新增了不少人口,但是粮食供应是极为充沛的,完全能够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有了人口,才有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占领的土地,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成为帝国领土后,直接在那里投资,进一步开发,拉动帝国经济也就蒸蒸日上,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就多年长红,一路向上。

    需要产生技术!随着帝国军队下西洋,蒸汽机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刺激到煤炭生产、钢铁铸造和机械制作技术的迅速提高,据帝国官府统计,截止青龙三年底,约80%的人口使用了煤炭,十四个州都通了火车(益州没有通),也不过用了三年时间,大量的蒸汽机般和蒸汽机 风帆混合动力在帝国辽阔的水域中跑来跑去,所有的人都清楚,蒸汽机成为运输主力是板上钉钉的事。

    还在应用的初期,蒸汽动力慢是它的一大劣势,可是,它能够不吃不喝,日夜不停做工,这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它的。

    机械的发达“自行车”大量地进入了千家万户,以其轻便耐用在大街小巷中穿行,人们把帝国称为“自行车王国”按帝国统计,每三人就有一辆自行车,并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着。

    在城市中,街车也发展起来了,小蒸汽机头拖着车厢沿着环市铁轨行进,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经济和生活。

    由于技术的发展,科学也发展了,铸造技术、数学、建筑技术等等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对于经济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再没有雁过拨毛,商品商业税的降低、商路的安全,资源的配置、人员的流动、物流的畅通…林林总总,还有就是金融的发达:股票、债券、纸币、银行放贷…最重要是的上层的重视和支持,象皇帝在青龙二年,再次用内库向央行注入三千万两价值的金银铜和珠宝(中央财政投资大,而且还得计提一部分作新一轮战争的预备金,中央穷得要命,无力注资),全额担保纸币的发行(即百姓用纸币可以去银行兑换面额上的银子或者铜钱),无疑给民间极大的信心,也是帝国和子民们的幸运,摊上了一位不爱钱的皇帝。

    经济高度发达,到青武三年底,官府财政收入达八千五百万两白银(折合),这个指标与另一时空的清朝末年时期相当,可是清朝的人口过3!(是帝国人口的将近六倍)而且帝国的税率和物价都低于清朝。

    帝国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股市。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各地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冶炼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瓷窑厂等等象雨后春笋般兴起,航海、造船、物流、医葯、工艺、农技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民间富裕,帝国的子民们,从健康、财富、教育、身份认同、自然环境等多项指标来说,无疑是极为幸福的。

    在帝国本土,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森林,街道宽广整洁,看不到一片纸屑垃圾。行人与车辆都遵守交通规则(敢于违反的,一次警告、二次罚款,三次拉到菜市口脱裤子打屁股,中国人向来喜欢看热闹,有人挨打或者砍头,他们可会挤在一起看的)。街道两旁的楼房漂亮整洁,过往百姓行路匆匆,步子稳重有力,绝大多数身体健壮,精神很好。在夏天时,起码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穿丝绸衣服!冬天,很多人身穿皮草!

    平时生活中,子民们过得安定愉快,节日多、休假多,在帝国各地,到处兴建三圣庙,做皇帝国给他们说的天宫诸神的神庙,信仰坚固,充满自信。

    那有如梦幻一般的成就…帝国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政治最清明开通、社会最安定的(说战争好的全是SB)的朝代,在内没有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外全无敌手。如此的年月,真可谓是一个盛世年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