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十五章牝全球三国司晨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牝全球三国司晨三 (第3/4页)

价值五百万两白银的纸币发行到社会。

    纸币的发行,是经济社会发达的产物。然而它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人们拿着一张实质价值根本不值几个钱的纸币,当成真金白银来使用,似乎有种“指鹿为马“的感觉,这让人们怎么能够安心使用纸币呢?

    现代化的社会发行纸币是靠国家信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信用贬值,纸币也贬值的原因),社会是认可纸币的。

    在公元219年出现的纸币,还真的有点吓着子民,虽然皇帝的信用高,大家都说皇帝“摞埋牙齿当金使”可是纸与真金白银,毕竟是相差太大,怎么能令他们放心呢?

    解决的方法极为简单,官府宣布,所有纸币全部通兑,意思就是说你领到手一张纸币,不放心,拿到央行在各地的分行,银行即时兑给你上面的金属价值,决不问什么原因,也不会有任何为难。

    纸币是新鲜事物,官府并不奢望百姓一下子接受它,官府将准备充足的预备金…大量的铜钱与白银,用足够的耐心,不强制,直到纸币被百姓接受。

    当时“聚宝盆”金融街的消息灵通人士提出疑问,帝国对外开战,流水般花钱,当年的军费已经花光,不断动用库存,哪来这么多预备金?

    报纸即时披露出来,皇帝授权蔡皇后,动用积累了三十多年的皇家内库,把库存的绝大部分,皇帝自己的钱,总价值达二亿两白银的黄金、白银、铜钱和珠宝,全部拨向帝国国库充当纸币预备金!

    皇家内库,向来是有进无出,是极为神秘的地方,直至今天,大家才明白,他们的皇帝,早在多年前已经着手作准备了!

    在皇帝下西洋之前,正式作出了部署,那天临近春节,密集的鞭炮声响得连深宫都能听得见,皇帝领着一群后妃,大乔拿出钥匙打开金库大门,走进地下金库,这个金库,除了管理人员,后妃群中仅大乔进去过,大家都好奇的东张西望。

    从金库的铁栅栏门朝里望去,在钢架上放着金灿灿的金砖、耀眼的白银,成堆的连系绳都烂掉的铜钱和一箱箱的珠宝。

    皇帝手指着“它不是万能,可是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东西,对着妻妾们说出他的设想,听完他的话,后妃们脑袋一片空白。

    说真的,蔡琰为首的后妃,当听说皇帝要她们这样做时,还真是rou痛不已(女人的毛病),不过皇帝说了:“千金散尽还再来!

    百姓的快乐,就是皇家的快乐!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皇家的福气!守着千贯万贯又有何用?造福帝国和百姓是它(库金)的最好的用途。想不通这一点,做不到这一点的,就不配做朕的女人!”

    蔡MM不由动问:“陛下,你把财产送给了帝国和你的子民,不留下一点吗?”

    皇帝灿烂一笑!他说道:“希望,朕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朕无穷的财富!”

    话声落下,他就率领着庞大的帝国舰队发动了对南洋的征战,所过之处,尽纳入帝国的版图!

    和无比珍贵的土地相比,两亿白银算得上什么?和对于统治者最珍贵的民心相比,两亿两白银根本不值一提!

    国有贤君,就有良民!

    十月发行了一百万两白银的纸币,被兑换成金属钱币的不到一万两!

    子民们呼吁两宫皇后把两亿两白银的财产收回皇家内库,他们不会兑换银钱,他们完全相信纸币!

    可是皇后以“君无戏言”的四个字回答了子民们,两亿两白银的财产是绝对不会回到皇家内库了…

    事情都集中在十月,开龙门喽!

    青武十年的恩科科举考试也在这一月揭晓,状元公,居然是…

    恩科的意思就是不按正常时间进行科举,例如今年大比后,本来应该三年后再来大比,可是不等三年,明年就来大比,则明年这一科科举称为“恩科”

    帝国科举无所不包,法、儒、佛道,诗词歌赋、自然科学、数学、案性分析均有,还有骑射方面比试。分二步走,第一步是全民考试,在州城或者大城市参加“乡试”这个不定期考,随需要由各州自行决定,主要录取做本州的低级“公务员”录取者做足六年政府工,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申请参考三年一期的京试,如果报名人多,先在本州初试,筛出一批人,再到京城参加大比,初试高中后,还要参加皇宫内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皇帝不在则由皇后代为支持。

    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进士上称为天子门生,下称为老虎班,遇缺即补,最狠不过,一般皆是县令以上级别。

    一来当时忠君报国的封建思想极为浓厚;二来帝国不断扩展版图,需要大量官员,进士的出路非常好,加上政府高薪养廉。大家努力工作以得一个好评语,拼命学习,准备大考,因此科举之风甚炽。

    今年这一科点了文华殿大学士曹植当主考,副主考是尚书顾雍和钟繇,也是北官首次出任主考官。

    在北官依附后,无不对南方别具一格的科举选拨人才大感吃惊,朝廷多次举办学习班,培训北官学习新知识,适应形势,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让北官有机会出掌主考。

    如今大比,已经走到最后一步,那就是殿试。

    皇帝不在,蔡皇后代为主持,曹植捧上十份试卷,恭请皇后娘娘御笔点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