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帝制江湖十三怪 (第12/12页)
印了份假报,骗父亲说日本人支持称帝。这事儿我们人人都知道,就是没人敢跟父亲说,小妹,你敢不敢? 袁叔桢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你等我告诉父亲好了。 于是袁三小姐跑去,把这事儿跟袁世凯一说,袁世凯当时就呆住了。第二天他把袁克定找来,拿皮鞭往死里抽,一边抽一边骂:大胆逆子,欺父误国,今天我非要打死你不可… 需要解释的是,现在许多史家谈及这段历史,往往略去《顺天时报》是由日本人所办的史实,而将这张报纸错误地解释九九藏书网成民意。说袁克定不想让父亲看到民意反对他称帝,所以弄了张假报纸。事实上,当时的媒体,是很精明很自觉的,都是跟着主流形势走。帝制派的报纸报道是民意支持称帝,由党人控制的报纸,为了把袁世凯推入火坑,也一股脑儿地忽悠说民意支持帝制,想等袁世凯称帝后再起兵。所以国内的媒体,是不需要再让袁克定造假的,只有日本人的报纸,才需要费这个心思。 虽然事件被揭破,但袁克文这件事,给袁世凯带来的麻烦可就大了。被袁克定忽悠,袁世凯一直认为日本人是支持他称帝的,在推行帝制的时候,外交总长陆徵祥和次长曹汝霖,都说如果称帝的话,日本人会趁机闹事,会惹出外交上的乱子,因此还是不要称帝的好。 袁世凯被骗得天真,竟然对陆徵祥和曹汝霖说:这事儿你们不用担心,外交方面,不会有任何乱子的。 结果就在袁世凯的帝制骑虎难下之时,英美日德等强国突然一起闹了起来,对中国政府提出严正警告。当时陆徵祥接到照会,就哭了,他一边哭一边光着脚在窗前徘徊,说:总统不是说外交上已经办妥了吗?怎么又出了乱子?莫不是大总统骗了我? 可是总藏书网统骗我干什么呢? 陆徵祥想不明白。 他怎么可能想明白?这事儿竟然是袁克定为了推进帝制搞出来的,忽悠的连锁反应,最后落到了陆徵祥这里,让陆徵祥没地方说理去。 后来袁世凯走上不归路,为国人所唾骂,袁克定这才醒悟过来,都是自己脑子进水,丧失了理性,于是他抚棺大哭,曰:是我坑害了父亲… 但醒悟过来,是袁世凯死后的事。现在袁世凯仍然活蹦乱跳,所以袁克定的全部心思,就放在如何坑害父亲上。 闻知严修入京,力阻了父亲袁世凯的帝制之路,袁克定大怒,发誓要给严修好看。 第18节太子大发飙 话说布衣圣人严修严范孙入京,说得袁世凯如梦初醒,决定中止帝制。杨度忧急于心,星夜驱车直闯小汤山,找到了太子袁克定,两人商量了一整夜。 次日,袁克定与杨度同车入京,到达北海离宫,传檄召集帝制要人。但见官道上车涌如潮,举凡六君子、七凶、马相伯、孙武、蔡锷,再加上夏寿田,唯独哼哈二将陈宦与汤芗铭统兵在外,缺席不在,余者能来的全都来了,参加这次紧急会议。 会议上,袁克定发言,他暴跳如雷,痛心疾首,怒斥严修误国害民。 袁克定在发言中指出:帝制这个烂藏书网东西,实行起来原本是风险极大。若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袁氏何必要往这个火坑里跳?然跳则跳矣,袁氏不怕自己身败名裂,不怕被抄家灭门,怕只怕帝制推行中出现岔子,让国家失去皇帝,让百姓没个念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然后,袁克定指出:正当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向帝制迈进之时,总有那么一小撮开历史倒车的人,他们不顾全国人民的一致愿望,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一味食洋不化,食古不化,一门心思搞全盘西化,企图将西方的共和思想引入中国,中藏书网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阴谋必然不会得逞。 袁克定指出:帝制之行,唯谨唯危,若是听从了一小撮用心不良的人的煽动,突然中止帝制,就好比疾驰中的列车突然刹住,所带来的后果尤为严重,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伤害,也更深。 说到最后,袁克定泪流满面,挥舞着拐杖大声疾呼:为啥我两眼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是如此地热爱祖国和人民,可是却有一小撮人,他们竟然…为满腔的正义感所驱使,袁克定抡起拐杖,啪啪啪,哗啦啦,把会议窗户上的玻璃,统藏书网统砸了个稀烂。 砸了玻璃,仍然消解不了袁克定对一小撮开历史倒车之人的痛恨,他又举起椅子,照前面的大穿衣镜丢了过去。就听哗啦啦啦之声,穿衣镜已被他砸成碎片。 会议在悲愤之中结束,与会之人,立即就去找严修,批评他:老严啊,你真的不能再开历史倒车了,真的不能再不顾中国的特殊国情了,难道当一个西奴,当一个带路党对你来说,就那么有吸引力吗? 然后,与会人员将袁克定的愤怒详情,全都告诉了严修。 严修听了,笑曰: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改…那不是我。我九九藏书网严修就是一介布衣百姓,尽到我一个小民百姓的职责。此次入京,我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现在我只需要一张火车票。 严修登车,逃离北京,以避太子之怒。 严修走了,袁世凯身边再也找不到能与之商量的人,情急之下,袁世凯不停地写信给严修,卑辞厚颜,苦求严修快点儿来帮忙。可严修哪有胆子惹已经疯掉的袁克定,遂不理会。 至此,再也无人能够阻止帝制的进程,而且也看不出帝制可能失败的理由。 但这个理由还是存在。 当帝制的战车,以势不可当的劲头向着大中国冲撞而来时,历史的烟云深处,突然闪现出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以她的纤纤玉手,弹指青烟,霎时间帝制化为乌有,让袁世凯于震恐之中,不得不从龙椅上爬下来。 这个奇女子是哪个呀?是不是小凤仙? 非也非也,小凤仙并非历史,而是当事人为掩饰真实历史的一枚烟幕弹,是一次成功的大炒作。 这个奇女子,居身于八大胡同,花名花云仙。 可怎么没人听说过她呢? 虽然你没听说过,可她就在这里,就在我们的历史深处,保持着她那神秘而淡定的微笑。 总有许多不可测的因素,影响并主导着我们的历史进程。 一如此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