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五十一节-第五十五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节-第五十五节 (第9/14页)

狼郡有六万多户二十多万人,如果出了事,我们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张郃踌躇良久,慢慢说道:“子逆,辽东只有我这一万援军,没有第二批援军了,如果要想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辽东战争,兵力的确不足。这样吧,我们冒充五万大军来援,先把士气鼓舞起来,然后给襄平城输送粮草军械,帮助他们守城,和鲜卑人持久对峙。”

    “从目前北疆形势来看,鲜卑人重霸大漠的信心明显不足,这从扶罗韩想方设法威胁朝廷,要求陛下承认他的大鲜卑王地位就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东部鲜卑人出兵攻打辽东,其目的是想牵制幽州的兵力,其根本用意还是为了要挟大汉。所以,他们攻打辽东是假,逼迫朝廷承认扶罗韩的大鲜卑王地位是真。只要我们死死守住襄平,鲜卑人寸步难进,久战无功,在冬天来临之前必定会撤走。”

    李溯微微皱眉,稍加沉吟后说道:“扶罗韩最怕的就是我们出兵打他,为了避免族灭之祸,他不惜一切代价想让陛下承认他的大鲜卑王,继而逃避举兵叛乱和占据中部鲜卑的罪行。但问题是,东部鲜卑的阙机、素利等人都是纵横大漠几十年的老家伙,在他们眼里,扶罗韩狗屁都不是,怎么会帮助他?”

    张郃笑笑,神情很苦涩“在大汉人的眼里,他们都是蛮族,但几百年来,我们和谁打仗?匈奴人、羌人、鲜卑人、乌丸人,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也有理想和志向。檀石槐曾经带领鲜卑人雄霸大漠,这是鲜卑人的骄傲,也是鲜卑人世世代代的梦。但现在这个梦给大汉击碎了,破灭了,鲜卑人不得不屈辱地低下了头颅,但他们心里的梦不会破灭,他们把骄傲藏在心里,时刻等待着爆发的一天。”

    “大漠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家园,无论多么贫瘠,他们都不会丢弃,他们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

    “为了大漠,为了家园,为了梦想,为了大鲜卑,鲜卑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仇恨,会紧紧地站在一起浴血奋战。”

    张郃伸手拍了拍李溯的肩膀“尊重自己的对手,才能战胜自己的对手。这个世上没有蛮人,只有勇士和懦夫。”接着他用力挥了挥手臂,大声吼道“拿出大汉人的勇气,战胜他们,我们战无不胜。”

    李溯和一帮辽东将领闻言大振,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愿随将军誓死血战…”

    当天晚上,大军在汶县(今营口附近)扎营。

    辽东军斥候飞速回报,扶余人出现在小辽水,高句丽人出现在大梁水,鲜卑人的援军到了。

    众人心情沉重,大帐内的气氛很压抑。

    “现在的高句丽王是谁?还是伯固吗?”张郃盯着地图看了很久,忽然问道。

    “他早死了。”李溯说道“当年我们平定辽东之乱后,他就死了,后来高句丽爆发了王位之争,伯固的三子伊夷模做了高句丽王,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拔奇和涓努一气之下,带着三万户高句丽人投奔了大汉。”

    “这些人现在在哪?”张郃惊喜地问道。

    “他们居住在沸流水。”李溯奇怪地看看张郃,问道“怎么?离间计?让拔奇和涓努乘机去攻打高句丽的都城?”

    “对,立即派人传讯给他们,我们可以提供军械。”张郃说道“他们兄弟自相残杀,我们或许可以捡点便宜。”

    “渔人得利,又是渔人得利,我现在听到这句话就来气。”李溯嘲讽道“当年公孙度为了利用扶余国牵制北面的鲜卑和南面的高句丽,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尉仇台,生了个儿子,如今也有十岁了。我们一直想让这个孩子继承王位,尉仇台本人也同意,但扶余国诸加(大臣们)拥戴其大儿子简位居,王位之争很激烈,我们是不是也乘机离间一下,让他们父子兄弟自相残杀,我们也好渔人得利?”

    “好计啊?”张郃对李溯的嘲讽不以为意,捋须笑道“辽东的事你熟悉,你立即派人联系简位居,只要他能说服尉仇台临阵倒戈,我们就支持他继承王位。”

    李溯冷笑数声,忿忿不平地骂了一句,然后望着张郃问道:“俊乂兄,我还认识你吗?”

    张郃捧腹大笑。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五十四节

    七月中,辽东襄平(今辽阳)。

    大汉援军突然出现在辽东,对胡族诸部产生了极大震动。

    汉军到达大梁水后,没有驻扎在襄平城外,而是屯兵于襄平城东南方向六十里外的弓长岭,这一奇怪部署让胡族大军百思不得其解。扶余人和高句丽人的军队正自东而来,难道他们想阻止扶余人和高句丽人支援襄平战场?

    东部鲜卑王加漠命令大军停止攻击,撤到大梁水河北岸。

    此次出兵,他的借口是帮助乌丸人楼班,并乘机在辽东掳掠一番,以试探大汉人的底线。鲜卑人想知道大汉是不是确实没有力量维持大漠的稳定了。如果大汉人的确难以为继,那么鲜卑人就要采取更加凌厉的手段攻击大汉边郡,以此来威慑大漠诸部,迫使他们迅速摆脱大汉人的控制,重新结盟共图大业。所以这次攻击仅仅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一次掳掠,鲜卑人还不打算和汉人正面对决。他们看到汉人的援军从海路赶到辽东后,马上转攻为守,耐心等待时机。

    五天后,汉军第二支援军赶到襄平,屯兵于襄平城东三十里外的苏亭。

    又过了五天,汉军第三支援军赶到了襄平,驻扎在襄平城南二十里外的鞍亭。

    鲜卑人、乌丸人害怕了,他们没想到汉军援军竟然这样多,一批批的从冀州和青州乘船登陆辽东。扶余人和高句丽也害怕了,他们后撤一百里,退出了大汉边界。

    七月初,汉军又有两批援军登陆辽东,分别驻扎于襄平城的东、西两侧。

    与此同时,高句丽王伊夷模急告加漠,拔奇和涓努率军攻打都城国内,自己要撤兵了,先走了。

    鲜卑人慌了,各部首领要求撤军,但现在就算撤军了,汉人也不会放过他们,很有可能一鼓作气杀进乌侯秦水。沙末汗主张打一仗,把汉人打得伤痕累累,无力北上了,危险也就没了。另外,这一仗打下来,乌丸人和汉人的兵力不但消耗了很多,而且双方的仇恨也加深了,汉人肯定要先杀了楼班以便稳定辽东。等到辽东稳定了,已经是冬天了,汉人错过了北上征伐的时间,只好作罢。

    沙末汗的意见得到了成律归的支持。假如现在撤军,楼班、乌延、苏仆延等人极有可能投降。他们会倒戈一击,扶余人、高句丽也是一样。汉人在乌丸人、扶余人和高句丽的帮助下,很快就能杀到乌侯秦水。那时如果逃到大鲜卑山的裂狂风等人也乘机南下,和汉军前后夹击,东部鲜卑诸部很快便会灰飞烟灭了。

    加漠六神无主,一筹莫展。沙末汗安慰他,说我们此次出兵,主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