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节-第五十五节 (第3/14页)
飞魄散,连连摇手“下旨,我立即下旨。” “请太傅大人即刻拟旨。”李玮丝毫没有放下战刀的意思,瞪着杨彪又吼了一嗓子。 杨彪气怒攻心,咬咬牙,恨恨地骂了他一句“你狠,你狠…” ** 五月初二,黄昏,太仆卿崔琰、治书御史郗虑赶到太学宣布,大师病情有所缓转,要求返回洛阳,并于今夜动身,请诸位儒生即刻返回洛阳太学看护大师。 儒生们欣喜若狂,在赵商、王基、公孙方等人的带领下,连夜离开太学向洛阳而去。 深夜,赵云、颜良、赵松、国渊等人在五百南军卫士的护送下,带着大师的遗体离开了长安城,急赴渭水河边。楼船将军杨华已奉命征调了十艘战船在河边相候。众人顺水而下,于渭水、泾水交汇处的船张渡换乘楼船,飞速疾驶陕城。 五月初三,聚集在长安的各地儒士听说郑玄大师返回洛阳了,辩经结束了,也各自走上了返程。 一场危机就这样悄然化解。 五月初四,长公主亲自主持朝议,朝中大臣、各地大儒名士、商贾富豪们在未央宫前殿再议改制之策。 朝议之前,尚书令田畴宣读了圣旨。由于天下形势紧张,改制之策如果不能议定,则所有人等不能出京。郑玄大师病逝的事知道的人很少,所以人们不以为意。 五月初十,河南尹徐晃急报京都,郑玄大师病逝。 朝堂大乱,很多大臣、大儒们悲伤不已,急着要到洛阳参加丧礼,根本无心议事,诸多改制之策一日之间,全部议定。 五月十一,长公主下诏,颁布新制,即日实施。 五月十二,长公主和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御史大夫荀攸等二十多位大臣急赴洛阳参加郑玄大师的丧礼。 丞相李玮坐镇长安,指挥实施新制。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五十二节 五月上,西疆,敦煌,阳关。 大汉天子和大将军巡视河西,于五月初九到达阳关。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故取名阳关(古以南为阳)。孝武皇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乃兵家必争之地。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部,用以防备匈奴,而阳关在敦煌郡西南部,用以扼守西域诸国。两关相距一百四十里,有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便有烽燧墩台。 站在关隘上极目远眺,当见云山浩渺,大漠苍茫,雄浑至极。 关隘的东面是美丽的南湖,轻风薄雾,缭绕飘指,如梦如幻。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近处有一条南北直向的沟渠,泉水涓涓,甚为甘冽。北面墩墩山上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巍峨挺拔,犹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峥嵘奇殊。 今日的关隘破败不堪,随处可见断垣残壁,想起昔日的雄伟,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玉门关呢?”小天子转头看向贾诩问道“玉门关现在怎样?” “早在二十多年前,玉门关就已经被羌人拆除了,只剩下几段墙垣了。”贾诩叹道“自孝桓皇帝以来,大汉国力日衰,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病死。第二年,王敬继任长史。西域的拘弥王因与于阗有仇,诬陷于阗王杀死了赵评。王敬大怒,率军攻杀于阗,杀死了于阗王。于阗国人不服,转而叛乱杀了王敬。接着永兴元年(公元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起兵反汉,西域诸国响应者很多,西域长史部和戊己校尉部不得不撤回敦煌,自此大汉就失去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听说,孝灵皇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于阗国王安国攻杀拘弥国,杀其王,当时的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还同时发兵西征,帮助拘弥国在大汉的质子定兴复了国。”傅干马上问道“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孝灵皇帝朝的时候,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西域本是大汉的疆土,西域诸国本是大汉的藩属国,几百年了,当然有影响力了,但大汉的影响力并不能代替我们对西域的实际控制。”贾诩苦笑道“那件事的确是真的,但那也是大汉最后一次出兵远征西域。算起来,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近百年来,西疆的羌人屡屡叛乱入侵,大汉和西域诸国的联系频频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有多少控制力,可想而知。孝灵皇帝朝,先有黄巾起事,后有边章、韩遂之祸,朝廷自顾不暇,府帑空竭,兵疲财尽,无力他顾,丢失西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丢了容易,捡回来就难了。”贾诩指着前方广袤的戈壁,仰天长叹“大汉自光武皇帝中兴后,因为匈奴人霸占了西域,严重威胁西疆安危,不得不在西域一地屡屡用兵,历经三通三绝。虽然我们最终击败了匈奴人,但西域诸国因为失去了匈奴人的威胁,再加上大汉国力不继,渐渐离心离德,开始互相征伐兼并,同时反抗政令的事也频频发生。元嘉二年、永兴元年的叛乱,就是西域诸国试图摆脱大汉控制的开始。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疏勒王被自己的叔父和得杀害,和得自立。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凉州刺史孟陀派戊己校尉任涉等人率西域诸国三万多人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得攻克,无奈撤围而走。这件事对西域诸国的震动很大,曾经纵横捭阖的大汉不行了。此后,西域各国肆无忌惮,征伐兼并之事愈演愈烈,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大汉要想再象昔年班超、班勇一样轻私收复西域,根本不可能。” “孟陀?”李弘诧异地望着贾诩“就是当年西凉肃贪时,被我杀死的孟陀?” “对,就是他。”贾诩脸显怒色,气愤地说道“建宁三年的西域之战,不是败在武力上,而是败在这些贪官污吏手上。大军的粮草军资被朝廷和凉州的不法官吏们层层贪污和盘剥,所剩无几,这仗怎么打得赢?仗打输了,西域也丢了。” 小天子闻言怒气上涌,恶狠狠地骂了几句,然后一脚踢在残垣上“杀,要把这些贪官污吏们统统杀了,一个不留。” “杀,是解决不了吏治**问题的。”李弘笑了起来,拍了拍小天子的肩膀。 “怎么不能解决问题?当年大将军在西疆杀了一大批,后来不是打了胜仗吗?”小天子不服气地反问道。 “我在西疆肃贪,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陛下肃贪,要解决一世的问题,要考虑大汉的长治久安,要考虑大汉的千秋万代。”李弘笑道“陛下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能像我,只图一时之痛快,而误了社稷大事。” 小天子撇撇嘴,显然对大将军的话不以为意,但碍于大将军当面,不好说什么,勉为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