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三章狂风暴雨第一节-第五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狂风暴雨第一节-第五节 (第2/11页)

免得错失良机。”

    士孙瑞轻抚长髯,稍加沉吟后说道:“关中各地的门阀世家身受董卓乱政之苦,关中的百姓更是饱受凌辱,所以只要我们起事,大家必定云集而响应。只是,就算我们解决了驻守长安城的军队和朝中董卓的那帮宗族亲信,长安城之外的各路大军怎么办?难道大人确信董卓会利用这次机会,尽起大军同时攻打河东和洛阳?”

    “在正常情况下,董卓当然不会把所有的军队都派出去打仗。”王允笑道“不过,如果李弘成功占据了冀州,袁绍和袁术成功占据了洛阳,董卓就麻烦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局面,董卓必定要去抢占洛阳,以便重新控制大局。”

    王允把未来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形势做了一番分折,最后说道“两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为董卓做事,没出任何差错,他没有理由怀疑我,不信任我。何况,大战开始后,朝中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既有能力,又能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代理朝政,帮助他筹措粮草,拱卫长安。董卓只有我一个选择。”

    士孙瑞又想了一下,然后迟疑着问道:“董卓如果把大军都派出去了,那么,吕布、李肃和张辽也就率军出征了。没有吕布、李肃和张辽的帮助,大人如何控制长安城的军队?如何诛杀董卓和他的亲信?如何确保天子和朝廷的安全?另外,如果董卓的各路大军闻讯后举兵反叛,杀回关中,大人又如何戍守长安城?”

    王允连连点头“是啊,正因为这诸般难题都牵扯到吕布、李肃和张辽,所以我打算把这个诛董勤王的大计正式告诉他们。虽然我和他们都是并州人,都是老乡,在一起也交往了半年多,但这种大事…”他看看士孙瑞,郑重地说道“君策,你给我一句话,你觉得他们值得信任吗?”

    士孙瑞微微一笑“子师啊,你没有董卓那么有钱,也没有董卓那么豪爽,更没有董卓的实力和权势,你凭什么要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跟你做这种事?”

    王允面孔一冷,豪气冲天地说道:“为了大汉社稷的安宁,为了天下苍生的性命,为了忠诚和正义,为了身体里流得这腔热血,为什么不能干?”

    “好。”士孙瑞缓缓站了起来“既然如此,大人还犹豫什么?我看吕布、李肃、张辽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都是我大汉的忠臣,完全可以担当起振兴社稷的重任。”

    **

    正月中,关中,扶风郡,郿坞。

    送走司徒王允和北疆使臣王柔之后,刘艾和田仪匆匆回到了董卓的书房。

    董卓斜躺在胡床上,笑着请两人坐下“刚才我这样躺着和子师说话。子师是不是不高兴了?”

    “没有,我看司徒大人很高兴。”田仪笑道“大人和司徒大人是很好的朋友,这样坐在一起商讨国事,也算是不拘小节,哈哈…”董卓笑着摇摇头“很难想象,几年前,子师竟然和jianian阉斗得头破血流。他的性格变化太大,让人难以置信。”

    三个人随即说到正事。李弘的书信现在就拿在董卓的手上。刚才王柔问可有回书时,董卓当即摇手“你回去告诉大将军,如果他有诚意和我言和,就请他立即退兵河东,把洛阳还给我。”

    当前形势的发展,基本上和董卓年初的预料相差无几,各方势力因为洛阳和粮食问题,互相征伐,实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损耗,但有一点出乎董卓的预料,那就是幽州公孙瓒的南下。幽州公孙瓒的南下直接改变了北疆和冀州的形势。公孙瓒实力强悍,要和袁绍争夺冀州,而李弘一反常态,独揽了晋阳朝廷的权柄,那么,李弘接下来要干什么?是打冀州还是打关中?或者牢牢占据洛阳控制荆、豫两地?

    董卓、刘艾、田仪三人一致认为,李弘最大的可能是攻打冀州,因为刘虞、公孙瓒和李弘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两者都需要冀州这个钱粮大库。他们只要一联手,袁绍就得滚蛋。袁绍离开了冀州,袁术最近又因为实力减损严重,兄弟两人言和的可能非常大。袁氏兄弟一联手,目标自然就是洛阳。洛阳如果被他们占据,三足鼎立之势即成,那关中就危险了。

    所以,北军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占据洛阳,再次掌控主动权,以防止鼎足之势的形成。

    由于今年洛阳对各方来说都很重要,战斗一定非常激烈,时间一定很长。董卓为了确保拿下洛阳,打算征调五万到六万大军赶赴关西战场,于是大军钱粮的筹措随即成了一件很头痛的事。董卓把目光投向了益州。

    “益州牧刘焉还没有回书?”

    早在十月的时候,董卓就以天子的名义下旨给益州,催要赋税,但刘焉一直没有任何回音。

    “来了一封奏疏。”刘艾回道“刘大人在书中说,由于米贼(五斗米教)占据了汉中,切断了北上的要道,所以今年的赋税无法送到长安了。”

    董卓脸色一寒。

    “大人,刘焉不愿意上缴赋税,大概和去年益州的贾龙叛乱有关。”田仪解释道“我们在背后支持贾龙叛乱一事,估计给刘焉知道了。”

    董卓不满地哼了一声“我说要派人过去,你们不听,结果如何?贾龙死了,刘焉还活着,益州大笔的赋税也没了。这事你们怎么做的?”

    刘艾和田仪羞愧无语。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太常刘焉向天子进言,改刺史为州牧,以便各地州郡及时平叛。天子接受了刘焉的建议,并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临行前灵帝还特别召见了刘焉,希望刘焉能到益州平定叛乱,稳定社稷。

    当时的益州形势很严峻。益州两任刺史刘俊、郤俭都是贪赃枉法之辈,他们的暴行激起了民愤。马相、赵抵等黄巾首领聚众起事,攻占了广汉郡的绵竹县(今四川绵竹东),杀死了县令李升,进而进攻雒县(今四川广汉东),把益州刺史郤俭也杀了。黄巾军随即又进击蜀郡(今四川成都)、犍为(今四川彭山东),旬月之内,连破三郡,声势极为浩大。黄巾军一度发展到十余万人,连巴郡(今重庆)的“板楯蛮”(少数民族)都参加了。不久马相自称为帝,率军攻陷了巴郡,杀死了太守赵部。

    黄巾军的日益强大和烧杀掳掠,引起了益州门阀世族的极度仇恨,他们组织了数万私兵,在益州府别驾从事贾龙的指挥下,经过连番大战,击败了黄巾军起义军。

    等刘焉到达益州时,益州的黄巾军已经平定了。刘虞出京后没有直接到益州,而是南下回到老家荆州江夏郡征募了几百兵马,然后溯江而上,大约半年后才到蜀郡。他本来以为到了益州后有一番血战,谁知道天上掉下一个金蛤蟆,拣了一个大便宜。

    贾龙把刘焉迎到了绵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