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风化成刺 (第4/4页)
考上大学,但老天只需要玩一个小小的把戏,就让所有人的肯定全都落空。 夜愚靠在墙壁上,不知为何,又想起了周六中午榕树下的那一幕,斑驳的阳光中,年年的脸看起来是那么苍白,苍白得根本就不像是健康的人所会拥有。为什么他当时就没注意到她在生病呢? 还有刚才去她家也是,她站在那里,像是风一吹就倒,为什么当时也没发觉她在生病呢? 如果早一点发现会不会就好一点呢? 病发前不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那么为什么她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呢?既没对他说,也没对她jiejie说。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病了? 之前觉得她太多事,老来管自己的闲事,而此刻知道了她是在怎样一种状态下为自己大费心思,感觉就变得完全不同,一颗心忽然又酸又涩,苦不堪言。 如果她把对他的关心挪一点点给她自己,估计就不会落得现在这样糟糕的地步了吧? 杜年年…杜年年… 江夜愚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像吟念着宿命里的一道劫,颠沛坎坷,结结巴巴。 然后,病房门又一次开了,杜天天出来喊他:“进来吧…年年想见你。” 他抿紧嘴唇,低着头走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刺鼻的药水味,年年躺在雪白的病床上,唇色如霜,竟比床单看上去还要白几分。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走到床边就停下,凝眸不语。 年年却朝他笑了一笑,声音很柔和,不复先前的尖锐:“对不起,吓到你了吧?” “你好好养病。会好起来的。”想来想去,他只想出了这么一句安慰的话,真不是一般的蹩脚。 年年又是一笑,眼睛依然那么深黑,清晰的倒映出他的影子,细细长长的一道“jiejie告诉我,我有可能参加不了今年的高考了。” 那个杜天天,怎么能把实话跟病人说呢?这种时候,不应该是能瞒就瞒的吗?他皱眉。 年年朝他伸出了一只手。虽然不知道她想干什么,但他还是下意识地握住了。她的手,因发烧而显得有点烫。 “听着,夜愚。”年年的表情很严肃,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哀伤“如果我真的参加不了今年的高考了,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情?” 年年凝视着他的眼睛,很慢却又很清晰地说:“考出原本应该属于我的第一名。” 夜愚呆住了。他原本以为她会如日本漫画里常见的恶俗桥段一般,哭泣着说出“请连带我的份一起努力考试”之类矫情又煽情的对白,没想到,一开口,却是这个。 “今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应该是我的,忽然就这么失去了,我不甘心。只有换成了你,我才可以不那么嫉妒。所以,你能做到吗?” 清稚的声音,分明是在说着鼓励的话,偏偏,用的却是那么骄傲的女王口吻。果然,杜年年就是杜年年,她和大部分女生,都不一样。即使柔和,也柔和得很个性,绝对不会要求同情。 于是,夜愚笑了,用和她一样闪闪发亮的眼睛说:“得了吧,这个第一,本来就该是我的。” 两人相视而笑,都从对方眼中看见了自己微笑的表情,然而,在周围的一片素白中,那微笑看起来像是雪中的一点荧火,因太过微弱而显得随时都会烟灭。 夜愚走后,杜天天迟疑地问了meimei一个问题:“虽然我知道夜愚现在成绩还不错,但全省第一,会不会要求太高了点?” “他不是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吗?”年年眼中有很深邃的东西“虽然那个的确很难申请,但是如果考出了第一名的话,应该就能申请得到。” “也许我们可以再劝劝他…” 年年摇头“算了jiejie,他对我们的成见太深,不是一张支票就能解决的。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比之破镜重圆的和睦亲情,我更乐于见到他的自主独立、坚强隐忍。夜愚…”她低下头,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男孩子呢。” 那个男孩很好很好。 骄傲,却不自大;冷漠,但很善良;体谅别人,委屈自己,沉默寡言;遇到事情有担当,勇敢坚强;从不寄希望于依赖他人,自主独立;而且,还有一颗非常柔软的心,即使拒绝了女孩对他的告白,心里还是会为对方担心…他拥有一个男孩所该有的一切美好品质,那么真实地站在那里,却偏偏,触不可及。 真是有点羡慕谭允嘉呢… 长这么大,衣食无缺、聪明绝顶的她从不曾羡慕过谁,可这一刻,她羡慕谭允嘉,羡慕到,几近嫉妒。 6月6日,高考开始了。 夜愚在外婆的唠叨声中迈向考场,而年年由于出现心源性休克而再一次被送入抢救室。 6月9日,高考结束。 年年熬过了第一次病发,病情开始稳定,推离了加护病房。考完试的夜愚到医院看望她时,她在昏睡中,两人没能说上话。 6月15日,开始填报志愿。 夜愚拿着志愿卡,想起了年年的话:“s大好吗?jiejie就是那所学校的…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吧,和爸爸一样…” 于是,他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了s大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6月26日,成绩放榜。 b城理科类第一名的位置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江夜愚”总分711。 当欣喜若狂的杜天天二话不说硬扯着他去医院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年年时,年年第二次出现休克,并且内脏出血、血压急剧下降,被推送进手术间。 红灯亮了起来,冷气充裕的大堂里,杜天天和江夜愚两人,互相握着一只手,额头处汗如雨下。 “我们会失去她吗?”杜天天很轻很轻地问“如果失去了年年,我们该怎么办呢?” 江夜愚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7岁,同样的年纪,本以为青春对于从小在贫困中挣扎长大的他已经够残酷,没想到,它对年年更为残忍。 2006,夏季的风吹出了幽缓的旋律,那是深埋在内心深处不曾说出来的担忧与…哀伤。 始终,差了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