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_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第3/3页)

德圣人家。”气派!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家。

    这时的仪门大开,刘浩然为首。一行人穿过六厅,直接来到大

    只见这间大堂分五间,高个来米,长二十多米,宽十五、六米。正中设朱红暖阁、公案及一品官仪仗。

    站在中间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走到一品官仪仗前细细地看起来,只见这里摆着历代历朝皇帝的诰封策命,以及官印等物件,当然了元廷的物件已经被避嫌了。

    瞻仰了一番后刘浩然来到孔庙,穿过圣时门,绕过杏坛,来到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高二十点八米。阔四十五点七八米,深二十四点八九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棋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祜cao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匆成。柱高五点九八米,直径零点八九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三点三五米,头戴十二旎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孟子、朱子两位配圣,东位西向的是颜回、老子、庄子、韩非子、程颐兄弟等十四哲。金前都有供桌、香案、摆满祭祀时使用的道、豆、爵等礼器。殿内还陈列着祭祀孔子时中和韶乐乐器和舞具。殿中悬着四块匾额和两幅对联,其中正中一块匾额正是刘浩然所提的“文人先师”

    这孔府孔庙包括大成殿都是明军占据山东后,紧急从江南抽调能工巧匠,招募民夫修缓而成,要不然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如何有这番光鲜

    来

    首先是国史馆院士,太子正字程乃彬代表刘浩然宣读诏书,正式向天下宣布册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为亚圣贤师,朱子为先贤明师,颜回等儒家先人为十四哲。

    孔克坚为首众人对着供在金前香桌上的圣旨三跪九拜,并行大礼。

    接下来是祭祀孔圣人,今日虽然不是正式的春秋大祭,但是由于有刘浩然这今天子在,这场祭祀轻慢不得。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

    刘浩然等人先到厢房换过礼服。刘浩然自然身穿九龙度服,其他众人则按照官职闲身身穿官制祭服和民间祭服。这时论到孙仲良在一旁做司仪,看到刘浩然拉开架势准备跪拜行大礼,他一时慌了,连忙与孔克坚等人劝阻道:“陛下乃天下之主,如何能行此大礼!”

    “衍圣公此言差矣,至圣先师乃天下读书人之师,刘某不才,出身草莽,只敢恭据半个读书人,今日能在孔庙跪拜圣人,乃一生幸事,如何使不得!”

    见刘浩然摆出如此诚恳的态度,而且又异常坚决,孔克坚一时也不好劝阻了,只好作罢,听从司仪安排开始祭祀仪式。

    司仪孙仲良首先高声唱赞礼。然后拈鼓、再拈、三拈、净手、按官职高低和身份顺序排班,司俎、司祝、司乐等执事者各执其事,升炮鸣鞭炮,奏乐大吹、细吹。整冠掀领,主祭人三献祭,原本主祭人应是孔克坚,但是现在变成了刘浩然。

    刘浩然在首,肃然而立,旁边由桂彦良担任的正献官带着献官先奉上黄色的丝绸和仿周礼的酒杯,此为初献帛爵。在祭孔大典中担任正献官,尤其在天子主祭的祭孔仪式中担任正献官是何等的一种荣耀,桂彦良早就收起了轻狂之心,一举一动唯恐违了礼。

    接着刘浩然诵读早就由宋谦捉刀做好的祭文,然后双手将黄绢祭文供奉安好,众人跟在刘浩然后面向孔子像行五鞠躬,再齐声念诵《孔子赞》:王弃下衰,文武将坠。尼父挺生,河海标异。祖述尧舜,有德无位。哲人其萎,凤鸟不至。

    《孔子赞》有几个版本,有三国魏阮籍的《孔子诗》,晋朝挚虞的《孔子赞》,前宋米节的《孔子赞》,前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宣圣赞》。这里用的正是宋太祖的《宣圣赞》。

    亚献礼仪差不多,是由姚尚鲁担任的亚献官带着献官奉上香,再由刘浩然带领向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

    终献是由卫肇端担任的终献官带着献官奉上合周市的妹酒,再行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三献后便是献牲畜,云马,进供养,再由司俎摆设燃香焚云马表,主祭人刘浩然带头,由司仪声导,殿内外人员行三跪九叩大礼,后由司祝颂读祝文祭文、疏文、望燎点燃在殿外堆放之松蓬,仰视、升炮、大吹,待火熄后,复个仍按顺序站定,又行三叩礼后,平身、鞠躬、按顺序退班,这才算仪礼完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