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漠北风云 (第3/3页)
是最微妙的时复;任何一次实力的损伤都可能引起草原上势力强弱的变化。三大巨头既然如此,其他小部 “一鹏有样学样,不少愤千二家不齿行为的部落干脆南下。拨卑门州尽了。而东蒙古三位王爷刚刚与三位逆臣打“大出血”十几万东北诸族骑兵一冲过来,连组织还手的能力和时间都没有,只好撒丫子跑了再 了。 于是,十几万明军骑兵从从容容地横扫了所过之处,将牛羊、马匹、人口全部迁走。赶在大雪之前撤回了漠南和东北。 明历六年春三月,朵忽迷儿以漠北草原可汗的名义遣使向大明乞降。表示漠北蒙古从此之后愿意世代为大明臣属,纳礼朝贡不等。 正在指导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刘浩然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召开了朝会。刘浩然看上去心情非常好,欣然采纳了兴奋进言的国史馆院士的意见,同意漠北蒙古的求降,也准备给予朵忽迷儿、马马速该、嘉度奴特等人封号。但是这些人必须到南京来拜阶觐见。 蒙古人虽然求降心切,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家是傻子,这个要求当即被使者委婉地拒绝了,说没有前例。 后来拜阶觐见的地点改到了东京汴梁,最后改到了北京。对于这一点,国史馆院士们态度非常强硬,所以刘浩然的态度也非常强硬。 使者无奈,只好回去复命。朵忽迷儿、马马速该、嘉度奴特等人几经商议,又向措南咯巴大喇嘛征的了“佛祖”的旨意,最后提出了一斤,折中的办法,诸位到漠北漠南交界的兀鲁回河畔拜领大明皇帝的册封,在那里向天地和四方神灵盟誓,世代臣服和效忠大明皇帝,并以誓言勒碑立地为记。会盟完毕之后,几位再遣各自的嫡亲儿子前往北京,向刘浩然拜阶谢恩,并留在大明以为质子。 这样的条件让大明里子面子都有了,国史馆的院士们虽然觉得意犹未尽,但是想到要以德服人,于是也同意了。刘浩然立即发布诏书。遣使北上,命常遇春主持会盟册封仪式,同时自己也动身北上,赶往北京。 明历六年五月,运河的船上,刘浩然接到源源不断的漠北情报,知道朵忽迷儿等人正带着漠北草原大大小小的贵族以护卫近三万余人赶往兀鲁回河,准备会盟受封,三位王爷则忙着收拾自家的烂摊子,其余的没有什么异动。 “常将军那里准备的如何?” “回禀陛下”侍卫长刘存玄恭敬地答道“常将军、冯将军、那将军已经在顺天府做好一切准备了。” “丁将军和傅将军那边呢?” “回禀陛下,一切按计利进行。” “没有其它异动吗?” “回禀荐下,没有。” “好的”刘浩然满意地点点头,自从当上皇帝后,他越来越醉心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他现在心里的满意,不仅仅是对明军依然保持着进退有度,调遣迅速的风格。更是对枢密院军情司工作的满意。 刘浩然非常清楚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小日本为了灭亡中国,间谍工作走到了何等无孔不入的地步,虽然这些偻寇都不是些好东西,但是他们用心做事的好习惯值得学习。所以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军情司在总揽军事情报之后,越发地庞大和高效起来。对于重点作战地区,军情司对漠北地区的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 商人、萨满师、喇嘛、中小贵族、游唱诗人、管家、奴隶等等,只有他们有追求和欲望,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拉拢。脱克思帖木儿、扩廓帖木儿被杀,也速迭儿起事,朵忽迷儿发难,马马速该、嘉度奴特联手,三位王爷“靖难”整个漠北闹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幕后最大的黑手除了他们各自的贪欲之外就是军情司了。 “存良,这次漠北能够安定下来。你是为首功。”刘浩然对旁边一直不说话的军情司都司刘存良说道。 “陛下,这是我应该做的刘存良拱手道。 “现在是最关键时刻,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给我盯死了,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是的陛下刘存良恭声应道。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今天风和日丽,又有这清风相伴,我得再多读几页书刘浩然笑着说道。 “是的陛下。” 刘浩然拿起手里的《资治通鉴》细细读起来,这卷书是第二百卷,其中正有:“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徐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徐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磺北,击其恰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读到这里,刘浩然不由暗自说道:“三箭定天山,到底是这三箭管用了?还是悉坑之管用了?这史书还真是春秋笔法。” 说到这里,刘浩然不由摇首轻笑。 上午到家,忙了一阵家务,抽空码了五千字上传,也算是老曾遵守对诸位书友的承诺。今天才发现。这本书上周有个推荐,真是汗颜,辜负了锐利老大的好意。这周还有推荐,老曾不敢再怠慢了,码字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