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中枢二 (第2/3页)
了圣人微言精髓,忘记了与时俱 么我们迟早就会被历史抛弃在身后的。”刘浩然虽但是言辞还是非常犀利尖锐,而且他这次还拿出易经和朱子做例子,胡从宪原本就不想再争下去,听到这里也不好说什么了,刘浩然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圣人的精髓我们要继续继承下去,有些枝末细节该改的还要改,这已经足够了,胡从宪可不想又激怒这个原本对理学没有什么好感的江南君主。 “好了,转回到正事上来。”刘浩然挥挥手道,虽然他对士子文人非常客气,广纳益言,但是众人都知道他是个非常有主见,而且手段非常高明强硬,所以有些人就算有一点意见也憋在肚子里了。 “这个中枢分部的意见非常好,百室、朝宗和中书省都费了一番心思。”刘浩然先表扬了一番“我做些补充。” “按照中书省的方案由六部分为吏、户、礼、刑、工、学、农、计、商、运转、营造、陆军、海军十三部,我觉得还不够。我一直坚持的想法是各司其职,但是如果连它的职责都没有明确何去监督它,所以分部确定职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分部又不能太多时权责重叠,反而为误事,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江南的实际情况来定夺。” “在中书省十三部的基础上我建议再做些修改。官府有三大职能范围,一是国家经济展,二是百姓民生是行政管理。”刘浩然的话里带了不少现代思想理念,也不管在座的诸位听不听得懂,但是他的异思怪论众人都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又是一个强势的君主,所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理解。 “而官府的权力两个是决策,二是执行。我们必须按照这三大职能范围将各部横向划分清楚,而在各部按照两个权力进行纵向划分。” “丞相,这横向、纵向划分大致什么意思?”刘浩然这次改制看来与以前截然不同,李善长听得有点头晕是这又跟他息息相关,所以必须问清楚。 “百室问好,我举个例子部管官员考稽升迁,户部管百姓户籍民生部管赋税度支,这是因为各部职能范围不同以说各部之间就是横向划分;而计部有尚书、侍郎,他们不会去亲自管收税,不会去亲自去管各省送上来的度支账簿,他们只管今年国家需要多少支出,而地方能收多少税,接着又要根据这些赋税按照每省的情况去调拨多少薪酬、钱粮下去,这就是决策。而这些决策做好之后就必须由左曹定赋税,度支司做预算,金司下拨钱粮,这就叫执行。” 听到这里,李善长和汪广洋不由连点头,刘浩然的一句话将六部的运作讲得再明白不过了,而众人也不由心讶然,自己这位主公可真是天才,治政才干可不是一般的高呀。 “所以说,各部设置必须照三大职能范围设置,而各部必须按照决策和执行来分设诸司,以前历朝总有贪墨渎职之事,就是因为决策执行不明,遇到精明能干的尚书,他亲力亲为,每件事都细细过问,但是这种人不是累死就是得罪人太多;遇到糊涂的尚书,那么下面的各司就上下联手、互相勾结,贪墨受贿,无所不为,所以才会有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说法。” “此后各部诸司要分工明确,决策失,我找尚书、侍郎的麻烦,推诿拖拉,执行不力,那就是诸司的问题。” 李善长、汪广洋和诸部尚书、侍不由纷纷点头,这样一来权责分明,自己也用不着纠缠于琐事,可以安心负责自己的那一摊,到时出问题追究责任起来也能迅速找到人头,不像以前,关系复杂,追究起来错综难缠,最后不了了之。 “好了,现在我根据三大职能范围对各部设置提出一些建议,国家经济展方面,先是计部,它掌管度支赋税,最是重要,因此我建议下设度支司负责预算、国库司负责钱财收入支出、军备司负责军费支出、国内税务总司负责赋税征收,再设一办公厅负责计部日常事务,组织重要会议等事项。当然了,还可以根据情况再增设诸司,而诸司除了执行决策之外,还必须收集地方的情况,参与和协助尚书、侍郎的决策。其余各部也按照计部分设下属诸司。” “工部和商部我觉得可以合并为工商部,工厂产出必须经过商贸才能转为钱财,所以两息息相关,有时候工场的政策必须根据商贸情况来定,而有时商贸政策又必须根据工场产出的情况来定,所以两离一不可。” “农部,农是国之根本,百姓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国家富强,百姓安宁?所以农部也是重中之重,而农除了耕种之外,还有山林渔牧,都是一种补充,因此农部可称为农林部。” “运转部和营造部可合并为运造部,国家营造主要是什么,无非是城郭、道路、河渠、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