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陈氏兄弟 (第1/3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陈氏兄弟 1068帝国的荣耀第一百六十四章陈氏兄弟三 “现在逆军东路已经占据丰财场和兴国场,南路已经进和饶阳。兵戈迫在眉睫,大家议一议,看有什么法子退敌。” 海津镇官衙议事堂,枢密院院判吴士珍抚着胡须开口道。话网落音。整个议事堂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在座的二十多人都在那里默然不言。过了一会,突然有人端起茶杯。哧溜喝了一口茶,平时不会引人注意的声音在此刻却有点震耳欲聋。众人的目光都随着这声音转移到一个四十余岁的文人身上。 “余则,你说说。”吴士珍随即点名道。 “吴大人,诸位大人,逆军分三路而来,气势汹汹,不过依属下看。他们还是主次分明的。主力集中在南路,东路只是牵制迷惑而已。” “余则,为何这么说?”吴士珍含笑点头道。 “南路的主将是逆明悍将常遇春和丁德兴,更有华云龙、胡大海、杨螺、曹良臣等人为辅,都是赫赫有名的骁勇之士,而东路主将不过是康茂才,其原本是朝廷义军元帅,江南势乱降于逆军,十余年来难闻其名,此番却被委以东路主将,想来是逆军人才相形见拙,被顶来充数。” 众人在那里低声议论,吴士珍却眯着眼睛抚起自己的胡须来。跟随他多年的陈孝闰知道,王增居大人的话应该正合其意,只是他不愿意轻易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已。 “大人,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合兵一处,将东路的逆军赶下海去。挫其锐气,再携得胜之势转向南,择机迎击常遇春或丁德兴。”王增居又言道。 众人的议论声更大了,他们都知道吴士珍和王增居的关系,两人都是安陆长寿人,同拜在大儒钟士堤门下,只是两人的官途大不一样。吴士珍早年中了进士,一路青云,王增居累试不中,只要投于吴士珍门下。成为其幕僚,其后跟着升迁,现恭据为中书省都事。二十多年的交情,两人可以说是交情深厚,王增居的意思就是吴士珍的意思,所以众人对于王增居的话倒不好反驳了。 “吴大人。东路逆军连败我军数阵,我军恐怕难以抵挡。”海津镇统兵都元帅素离不花犹豫了一会说道。 听王增居的意思是先迎击从海上而来的东路明军,那么自己肯定是要做为先锋,他可不想被当炮灰使。 “你麾下现在有多少人马?”吴士珍半睁着眼睛问道。 “吴大人,我麾下原本有界河口水军两万,丰财场步军一万,兴国场步军一万二千,靖海今天津静海水军、步军两万,海津镇步军两万。骑兵七千。陈孝闰万户在界河口、丰财场、兴国场连败数场后,所余界河口水军不过四千,丰财场、兴国场步军不过六千,其余不是” 素离不花话里话外都把陈孝闰挂在中间,意思说界河口、丰财场、兴国场等败仗都是陈孝闰吃的,你吴士珍老大人看着办吧。谁都知道陈孝阅是吴士珍器重的心腹骁将,素离不花虽然平日里不喜欢这个人。但是看在吴士珍的面子上也只是敲打敲打,并不太甚,毕竟吴老先生在元帝和太子那里都是挂了号的,被大都依为柱石,素离不花是万万的罪不起。不过现在事急,素离不花可不想背上吃败仗的责任,这里离大都不远,自己连吃败仗,放明军上岸,威胁大都,想来大都那边应该是恼火万分,指不定一纸诏书过来就能要了自己的命。所以素离不花最要紧的就是把自己摘出去。 “是吗?”吴士珍淡淡地应了一声,然后便坐在那里不吭声,坐下下背后面的陈孝闰有些不自在了,不管什么原因,终归是自己打了败仗。看到素离不花把责任往自己头上推,虽然心里有些不忿,但是却找不到推卸的借口,而且陈孝闰也不是这种人。 “素离不花大人,我手里的情况怎么不一样呢?”王增居这时开口了“界河口水军在枢密院备案时有将士两万一千人,大小船只一千零八十七艘,可是停在界河口港口的船只不过两百四十六艘,将士一万余人;丰财场步军备案有一万人。实际却只有五千,兴国场备案有步军一万二千人,实际只有六千,靖海水步两军备案有两万人,实际不过一万余人,海津镇步军备案有两万人,实际不过一万余人,不过骑兵七千倒是满员的。这多余的将士都到哪里去了,总不会全被逆军俘获斩杀了吧?” 看着王增居皮笑rou不笑的样子。素离不花一下子急了:“谁说的。这些兵是用来拱卫京畿的,我怎么敢儿戏呢?诸军都是满员的!” 众人却都心里有数,虚报数目,吃空饷是统兵大将发财的一条门路。素离不花的虚额是一十,不算多也不算少,很多地方的军队虚额最高是十分之八九,素离不花就在天子脚下,不敢做得太过分,而骑兵都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组成的,这些人都是在枢密院有名录的,素离不花倒不好做手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