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66-7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70章 (第10/16页)

,竟还派人带话给阿敏,勉励阿敏。两刻钟后。威京城径历了一阵鸡飞狗跳后,几万人挤在北城门下。在皇太极的严今下,无人敢发出声音。

    有军卒将北门悄悄打开一道缝隙,近百名骑兵从门缝中冲出,一直冲出几百米也不见有人阻拦,直到这百名探路骑兵再看不到踪迹,皇太极才下今道:“打开城门,全军撤退!”说完他自己已率两黄旗三万余大军及几百家春率先冲出城门,却不理会后面的众朝臣。后金本就是马上打天下,朝臣中武持多过文臣。而且受后金尚武风气影响,大多文臣也常骑马打猎,就算不会骑马之人,也叫家人将其用绳索绑在马上,以求逃命。全军几万人用了近毕个时辰才撤出威京城。好在辽东军并未在城外设伏,不然除了皇太极和两黄旗外,其余朝臣想要逃出威京城恐怕就难了。北城外虽没有大军设伏,可探哨却早已发现皇太极几万大军撤退之事,忙报与吴三挂。吴三挂此时正在威京南城外。端坐马上,看着万炮齐鸣的景来,感受着威京城在自己脚下呻吟。闻探子来报,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大约半个时辰后,坚固的威京城墙终于轻受不住辽东军如此猛烈的轰炸,在众人眼前崩塌。一地辽东军早已等不及,不等烟尘散尽。便已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祖大寿、何可刚的两个步兵团四万余人如同两支利箭,呼喊着冲向威京城,必怕被人落下。吴三挂亲率骑兵一团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城内。可等辽东军冲上已是一片瓦砾的城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愣住了。此时的咸京城中竟是鸦雀无声,不仅没嘻看到一个后金军的士卒上前抵抗,就连普通百姓也没有一个,放眼望去,威京城竟如一座死城一般。眼前诡异的景采,让两团的前锋不敢善作圭张,只得派人回禀吴三挂。既然城中没有抵抗,吴三挂也不需亲率预备队,打马来到城头,看到沉静地威京城也觉得奇怪。后金城中近百万百姓和几万后金大军难道都逃了不成?可刚才探子来报,明明只有皇太极和两黄旗撤出的威京城,难道这城中还有什么密道?就在吴三挂等人疑惑不解之时,从大街上走来一队人马,只有几十人而已。为首之人打着一支白旗,很快来到城下。吴三挂在废弃地城墙上看得分明,领头之人竟是自己的老熟人,后金贝勒阿敏。

    只是何敏此是在马上的姿态却让人忍俊不止,只见他两脚踩在马蹬上,屁股却高高翘起,全身前倾,双手抱着马颈,在其他几人的搀扶下,才下了战马。此时早有后金军卒上前大声道:“后金一字并肩王阿敏求见辽东兵马元帅吴三挂。”吴三挂见眼前后金军不过几十人,也不怕阿教搞什么鬼,带着百余亲卫打马上前,来到阿敏身前。未等吴三挂下马,阿敏却推开身边护卫,只惊得吴三挂身边这些亲卫心中一紧,生怕阿敏对吴三挂不利,几人一下子挡在吴三挂身前,拔出火铳,只要稍有不对,便会立下杀手。可没想到阿敏椎开两边护卫后,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吴三挂马前,大声道:“罪臣阿敏见过吴将军,今率全城百姓及军卒请降!”

    “什么?”吴三挂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道:“你说什么?可再说一遍!”阿敏只得再次重复道:“罪臣阿敏率全城百生及军卒请降,求吴将军不计前嫌,收容我等。”

    吴三挂这次可是听得真切,连忙跳下战马。几名亲卫也跟了过来,围在吴三挂身边,却被吴三挂一把推开。阿敏身前,吴三挂亲手将阿敏扶起,道:“你所言可是真的?莫要糊弄于我。”“吴将军,罪臣所言句句属实,城中百姓已被臣禁足于家中,城中近两万守军都已在校场集合,除有五千余忠于皇太极的军卒外,其余军卒都是心甘情愿降于将军,还请将军查验!”

    第六十九章千里溃败

    吴三挂一时间无玻追问阿敏为何要投靠辽东,收拢那两万余后金军,妥抚城中百姓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办妥了这两件事,这威京城便已是自己裳中之物,就算他阿敏心怀不诡,另有图谋也是无可奈何。

    三挂马上率祖大寿的猛虎团赶住大校场,另命何可刚的战狮团按管城防,负责城中警戒,而圣根团则在城外集合待命。等三挂率军迸到校场时,眼前情景确让三挂狂喜,没想到这阿敏所言句句属实,场中一万多后金军手无寸铁,整齐的排在校场之上,在校场一角,有几千人正看守着那些不愿投降的后金军。为免夜长梦多,三挂命祖大寿收容这些降军,派专人看管,格其一一编造成册,以待来日重新安置。三挂看祖大寿等人在一边忙碌,这才有空叫过阿敏,道:“阿敏将军,没想到你竟如此深明大义,免除了威京城一场劫难,我代表辽东军全体将士及全城的百姓感谢你!”阿敏听后却是面露傀疚之色,道:“吴将军,不必多言,我此举虽免除了万千百姓的劫难,可我却已是后金罪人,想来女真一族再无我容身之地,还望将军收容。”

    “将军那里括,将军即投我辽东,从今以后便是我辽东一员,便是我吴三挂的兄弟,将来还要多多仰仗阿敏将军,何来收容一说。”此时二人可以说是各怀心机,以何敏的为人,三挂怎么也不相信他会为了免除咸京城百姓的刀兵之灾而率军投靠辽东,只不过这个理由却是最有利于他阿敏堵住天下众人之口的一个说法。而且此时辽东军虽已夺取威京,可皇太极及他的两黄旗却已逃出城,在北方还有两白女真旗,两红、两蓝女真汉旗足有十几万大军,要说战斗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三挂那有时间去追究他何敏投降的动机。

    而阿敏此次投靠吴三挂可以说是迫不得已。若不出圭请求留守威京。摆出一副要与辽东军决一死战的架势,皇太极又如何肯将两蓝旗重新交给阿敏?没有了两蓝旗的阿敏就算随皇太极安全撤回北方,顶多能当个没落贵族,而且还要为自己的性命担心,只要自己稍有不如皇太极之意的地方,皇太极决对不会念及什么兄弟之情。以阿敏地为人又如何甘心一生如此虚度。而留守威京后,若不举城投降,自己仅凭这两万军卒又如何是六万辽东军的对手,待到城破时。再想投降,恐怕就算吴三挂应允了。也不会再重用自己,顶多保住一条小命,苟延残喘而已。这一切何敏早在府中便已想明白了,而且看这些年辽东的发展,仅用了三年便可以打得后金毫无还手之力,持来平蒙、灭朝也是指日可待,至于说大明,恐怕与辽东早已是势不两立,只是眼下各有顾及。才保持了表面上的和平,一旦时机成熟,在中原这片大地上,早晚会有一场龙争虎斗。晚降不如早降,早早降了吴三挂,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等将来有朝一日吴三挂建国,自己便也是开国元勋。吴三挂想要征服后金,离不开自己。更不可能剥夺了自己的军权,只要有军队在手,那管他城头变幻大王旗,自己还不是稳坐钓鱼台。就算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