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41-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结局 (第9/11页)

刻,又有亲卫冲入府门,见到史可法。便大声叫道:“都督,都督,大事不好了。咱们通住辽东军内部的地道口都被他们给炸了!”

    “什么?炸了?都炸了?”史可法上前一步提起跪在地上的亲卫,声撕力竭的问道。那名亲卫点点头,道:“是,据前面弟兄传回地消息,就在刚才炮声刚过。守在地道口地辽东军便用炸药手雷将所有地道口都给炸塌了,还投入许多沙石,一时间根本挖不出去。”史可法听了此话,只觉得自己混身的力气一下子被抽得一干二净,双腿一阵发软“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口中不断念道:“完了,都完了,如此以来,只凭咱们手上这些人马如何敌得住辽东军的十万兵马!”

    “都督,你到是拿个主意啊!那些被困在地道的弟兄们还等着您的命令呢!”“地道中的弟兄?”史可法一想到地道中十余万大军,心中也是一紧,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军卒继续被困在地道中,不然只会被辽东军瓮中捉鳖。史可法强打精神,重新站了起来,对那名亲卫道:“马上传令,命所有军卒立即返回,咱们就在这城中光明正大的与辽东军决一死战!”

    很快史可法的命令便传达到了各部,可却有些晚了,辽东军从进攻到现在已过去两刻钟左方,凭借着火炮、手雷、长枪等优势武器,辽东军已抢占了三分之一的地方。

    占领了地方后地辽东军即不急于进攻,也不忙着打扫战场,而是仔细寻找各地的地道口,找到一处,便用手雷封住一处,防止南明军从地道中再杀出来。而被困于地道中的南明军本就在辽东军地火炮声中显得有些慌乱,待发现前面的地道口被堵后,更是军心涣散,有许多人未等按到史可法的撤军命令,便已开始后退。可当他们重新返回入口处时,却发现眼前的地道口也被炸毁,无奈只得绕路,奔向后方,重新寻找出路。

    可当初修地道时,南明军只求行军方便、隐蔽,地道内足够宽敞,足有两米半高,两米宽,可距地面也足有两米,又未曾留有通风口。加之此时地道中足有十几万人,进出口又被封大半,阴暗潮湿的地道中空气流通不畅,只片刻功夫,便已让人觉得气闷。所有南明军再也硕不得什么大明朝,什么宏光帝,眼下最要紧地是自己的性命,所有人无不拼命的往回跑,希望能够尽快冲出地道,重新呼吸新鲜的空气。可地道足有十几里长,人也实在是太多了,想从出口跑回到入口,至少也得小半个时辰。为了保住性命,被困在地道中的南明军与时间展开了生死较量,往往两支部队刚刚由两个岔路口冲到一条地道口时,双方根本来不及打招呼,为了多争取一秒钟,在黑暗中的他们早已没有了所谓地战友情、同袍情,他们的心仿佛也如同这地道一般黑暗,只要是阻挡在自己前面的人,不论是谁,只是一刀下去,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可这种巨大的活动量,又使他们不得不多喘息几下,本就稀薄的空气更加入不敷出,让这些人朝着死亡之路又近了一步。

    南明军自相残杀的情况在杨州城下的任何一条地道中随处可见,无数南明军未等看到敌人样子,却已死在了往日战友的手中,不知他们九泉之下是否能够膜目。本就潮湿阴暗的地道中很快便已是泥泞不堪,烂泥已经没过了脚躁,可这些烂泥却多是用人血和骨rou和成的。就在地道中的南明军卒还在与时间赛跑时,地上的南明军也在接受着火与血的考验。辽东军的火炮一直未曾停歇,并随着辽东军不断向前,反复的犁着南明军的阵地,辽东铁骑随着冲锋的号角,用马刀劈开面前的一切障碍,只知前进、前进、再前进。南明军的阵地上本就守军不足,仅有三万正规军,其余多是普通百姓凑数,未曾开战时他们还想着死难的亲友,记得要为他们报仇,可当他们真正面对辽东军的火炮和长刀时,在死亡面前,他们退却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越来越多的杨州百姓痛哭着放下了手中的菜刀、铁叉,跪在路边气降,希望辽东军能挠他们一命。看着路边的杨州百姓,辽东军此时根本无玻理会,他们明白,只有歼灭了南明军的统率史可法,这场杨州大战才会真正的落下推幕。

    很快史可法的临时都督府外便已被赶到的辽东军所包围。可这座都督府占地甚广,史可法一手训练出的五万精锐除四万被困地道。三千前几日死于辽东炮火外,其余近七千人都守在都督府中。史可法本想率这些人出府作战,可各处战报不断传回,却没有一个好消息,不是这条街被占,就是那支部队降敌,而地道中地十几万大军一时也指望不上。至于投降,史可法却是从没有想过。因此他最后决定困守都督府,与辽东军作最后决战,希望自己的都督府能够成为全城的百姓的一面旗帜。只要自己帅旗不倒。想来城中的百姓也不会轻易放弃抵挡。同时他也希望被困于地道中的大军能够及时回援,到时自己手下便可有十几万大军及几十万百姓,相信还可与辽东一战。只可惜史可法实在是高估了杨州城百姓的意志和南明军的战力,却低估了辽东军实力。直到辽东军兵围都督府,史可法也没有等到一名援军,只有那七千精锐守在他的身边。

    对史可法的本事,吴三桂也是甚为敬佩,虽说史可法地用兵还略显幼稚,可他毕竟是名文官。而辽东此时最缺地便是能够治理一方的能更,最让吴三桂看重的却是史可法的品质,直到这时。他竟还能忠于南明,忠于宏光帝,紧守着当年向袁崇焕许下的誓言,仅此一条便足以让吴三桂心生爱才之心。所以吴三桂竟不顾城中战局危险,率领着一营亲卫。亲自赶到都督府外来见史可法。对吴三桂的约见史可法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对这位传奇英雄的本事,史可法在心中也是佩服得根,不过却对吴三桂的品质不耻。毕竟携天子以今诸侯的把戏在一千多年前便已被曹cao玩得烂熟,今日吴三桂又行此法。

    天下人又皆能不知其中玄妙。二人在都督府前地空地上相距百步,身后便是各自的亲卫队。场上虽是气氛紧张,可场中二人却非等闲之人,根本没持这紧张的气氛放在眼中。“宪之兄,多年未见,不想今日竟在此是重逢,一向可好?”吴三桂首先开口道。“哼,我如何敢当你之兄,如果不见到你,我也许会更好!”史可法面色铁青地道。

    “宪之兄,你为袁将军之弟子,而袁将军在辽东时,也曾指点于我,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如此说来,你岂不正是我之兄长?”吴三桂不在意史可法的态度,淡淡的道。“你还敢提袁大人?若是袁将军泉下有知,知你亡了我大明三百年江山,定恨不能生唉了你这个窃国之贼!”史可法怒指吴三桂,骂道。“窃国之贼?敢问宪之兄,我窃了谁人之国?”

    “这还用问呜?天下人谁人不知你扶持十岁孩童为帝,却封自己为摄政王,把持军政大权,我大明三百年江山便是葬于你手,你不是窃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