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85章 (第7/16页)
只有一心向着辽东了。不过他却不知,曹变蛟当日在宁远城下便已被吴三辅所折服,早已投靠了辽东,此后诸事自然都是辽东在暗中安排的。洪承畴投降辽东后,其余几座城池中地明军自然是传檄而定,并未费辽东军吹灰之力。至此辽东军与大明之战,再次以辽东大胜而告终。此战明军损失四十余万人,其中军卒近三十万,民壮十几万,战死有十几万之多,投降的也有二十余万,仅有不到十万军卒返回关内。大明北方经此一战已是兵尽粮绝,别说再次出关,就是剿灭关内各地反军都是力有不及。给了李自成一个发展的机会。 而辽东军此战也损失了十余万人,其中步兵三个团损失都在一半以上,十五万民兵死伤十万之众,不过彻底消除了大明对自己的威胁,并俘虏二十余万壮丁,对地广人稀的辽东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及时雨,也算利大于弊。至于朝鲜派来的几万杂兵,刚过鸭绿江便停步不前,待几日后传来明军大败地消息,未用辽东动用一兵一卒便已灰溜溜的逃回境内。随后那朝鲜国王竟上书吴三桂,自称属臣,愿年年进贡,只求一时平安。吴三桂因接连与后金、大明两场大战,辽东也急需一段时间休养生息,虽未同意朝鲜国王的请求,不过也下令骑兵三团返回境内,未再派兵入朝。朝鲜国王自以为捡了个便宜,辽东不但未追究自己,也未向自己索要钱物。他那里知道,吴三桂既不同意纳其为属国,便是打定了要征讨朝鲜的主意,只是现在一时无力跨过鸭绿江畔而已,等吴三桂缓过手来,朝鲜便是他志在必得之地。在辽东与大明大战之际,南北蒙古在边境线各自率近十万大军对峙了近半个月之久,只因双方势均力敌,无人敢轻易开战,最终却因西蒙也调集了五万大军,陈兵边境。南北蒙古怕被西蒙白白捡了便宜,只好偃旗息鼓,各自率军回境,一时间关外竟是一片安宁,再无战事。 吴三桂也率领各部重要将领坐镇义州,处理战后事宜。不过吴三桂反回义州的第一件事却没有接见辽东任何将领,而是提审了一员后金被俘小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鳌拜。鳌拜随其叔父避于长春,可当多尔衮率军围住长春城后,鳌拜自知就算自己降于辽东,恐怕也是难逃一死,本来还想顽抗到底,可其部下却不想为其陪葬,竟趁夜将其生擒,献于前来征讨的多尔衮。当日在盛京城下吴阳等辽东壮士的血决不能白流,发下的誓言历历在目,吴三桂当然不会忘记,此时一见鳌拜真是恨不能生淡其rou。 第八十三章厅中议事 鳌拜被抓后,本还以为,就连阿敏、多尔衮等后金贝勒都能不死,还被吴三桂封为辽东军副团长,想来自己也应该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一见吴三桂便跪倒在地,乞救吴三桂饶命,并发下毒誓,愿一生忠于吴三桂,为其冲锋陷阵。 可没想到吴三桂却是一柏桌案,喝道:“鳌拜,事到如今你竟还想活命?吴阳等人正在等你上路呢,你若不死,他们又岂能瞑目?来人,将其押到城门外,斩首示众!” 辽东军卒不顾鳌拜的挣扎,将其押至城门外,一刀斩下其头颅,回来向吴三桂缴令。吴三桂亲自携带着鳌拜血淋淋的人头,来到英烈祠,祭奠当日死在盛京城下的十几名烈士。看着上面一排排的牌位,每个个排位便代表了一名为辽东而英勇牺牲的辽东将士,只是不知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会为辽东而献出宝贵的生命,希望他们泉下有知,看到如今鼎盛的辽东,能够倍感欣慰。祭奠完毕,吴三桂召集各部、各团将领,对这近半年来两场大战的得失作以总结,并确定今后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第二日一早,各部将领都已赶到议事大厅,未曾开始开会,吴三桂站起身形,首先道:“接连的两场大战,已奠定了我辽东在关外不可捍动的地位,只是这一切都是辽东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咱们在这里为这些阵亡的辽东英勇将士默哀三分钟。”说完自己一脸悲痛,低下了头,心中默默怀念着那些不朽的灵魂。众将也都依言站起,特别是祖大寿、何可刚、吴三辅等步兵三团的将领,更是心中悲切,全团士卒损失了近一半,这些可都是自己的好战友好兄弟。回想起他们当日在城上的悲壮义举,许多将士临死前还大喊着:“辽东万岁!”的口号,拉响了怀中手雷,义无返顾地与明军同归于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力保宁远不失。 短短的三分钟一晃即逝。吴三桂召呼众将各自入座,未等其开口,却听下面吴三辅大声道:“师长,这大明真是欺人太甚,咱们为其歼灭后金大敌,他们却反倒趁机攻我辽东,若不给其几分颜色瞧瞧,如何让我等咽下这口恶气,如何对得起我们死去的十几万将士!”吴三辅此言一出。顿时惹来下面众将的一致赞成。唯有新近投靠的洪承畴面色难看。洪承畴投靠之后。吴三桂并未安排其职务,只是让其跟随在身边,熟悉辽东情况,以洪承畴的本事。特别是其对关内情况地熟悉,吴三桂将来还有大用。而曹变蛟却早被吴三辅预定,拉到团中做了骑兵营的营长。曹变蛟本为明将,自见过辽东军的军容军貌及其强大的战斗力后,更觉得自己的渺小。虽然现在仅为一营之长,手下仅有三千骑兵,可他却知道,就算自己当年最为鼎盛时期,手下万余军卒时,恐怕仅以战力来说,也不如这三千骑兵。特别是当他听说了这支骑兵营当年的战绩后,更是以能加入到这支队伍为荣,所以他不但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十分感激吴三辅对自己的信任。听到下面众将的议论,吴三桂轻咳一声,待下面安静后,才道:“辽东接连两场大战,虽然都是完胜对手,可咱们自己也是损失惨重,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再发起大的攻势…” “那就这么算了?”吴三辅急道。吴三桂一笑道:“算了?没有这么简单,我辽东甚是任人欺负地?不过有许多东西在战场上得不到,却可以在谈判桌上轻易获得。“吴三桂此言一出,下面各将马上便想到了当年吴三桂年仅十几岁,便敢孤身一人与后金四大贝勒谈判,仅用一点粮食便得到了几千匹战马地事情。特别是多尔衮更是身有体会,当年吴三桂率军围困盛京,可是没少与自己谈判,最后谈得自己连皇太极的黄金龙椅都送了出来,可几年后,后金还是被辽东所灭,自己更成了辽东一员,由此可见吴三桂谈判的巨大威力。 不过洪承畴听说吴三桂并不打算开战,心中总算好过一些。他新投辽东,对大明还是旧恩难忘,而且他对此时的大明更是知之甚详,知道若是辽东真下了狠心,直逼关下,仅凭山海关几万明军,恐怕真地抵挡不住辽东军的攻势。他还不知,此时山海关在田立手中,跟在吴三桂手中却并无区别。洪承畴正在暗自为大明高兴,没想到吴三桂却突然道:“洪将军,依你看,明军此战之后,国内情况如何?若我与大明谈判,大明最后底线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