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81-8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85章 (第13/16页)

全靠吴三桂,可如今朱由检却是恩将仇报,竟想灭辽东,若非吴三桂还有些本事,恐怕此时尸体都已经凉了。朱寻采不过是在朱由检登基时帮了些小忙,却因是皇室宗亲,便坐到王爷的位置,这如何能叫人心服,而这件事也使得自视甚高的朱寻采心中永远的痛。不过朱寻采毕竞非常人可比,虽心中不高兴,可还是哈哈一笑,转眼脸色一变,道:“吴兄可不要误会了万岁,万岁可是一日也未忘吴兄的功劳。此次明军出关,不过是受人蒙骗,都怪杨嗣昌等人。这不万岁醒悟过来,马上派兄弟前来降旨。”说完面色一正,低声道:“吴三桂接旨!”

    吴三桂心中虽是百般不愿,可还是不得不率众部下跪下接旨。只见朱寻采从怀中取出圣旨,展开后,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金蛮贼祸国几十载,万姓涂炭,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逐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吴三桂驻守辽东,经三载若心经营,终将后金贼酋一鼓荡平,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可恨朝中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等小人谗言,致使大明刀兵相加于辽东,不缔自毁长城。幸有朝中文武百官明辨事非,现已将杨嗣昌一族发配至九边,卢象升、洪承畴全族已贬为庶民。现特封辽东总督吴三桂为辽东王,准其自设府衙!还望爱卿不计前嫌,一心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钦此!“诏书宣读完毕,吴三桂等人领旨谢恩,山呼万岁。其实这圣旨本是应在和谈后,才取出宣读的,可朱寻采见吴三桂心气不顺,恐不利于谈判,为显诚意,才先将圣旨请了出来。只要吴三桂接了旨。就说明他还自认为大明的属臣,一会儿谈起来,便好说话了,更何况你吴三桂即自认为大明辽东王,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说万岁一时糊涂派兵攻打辽东,可你身为臣下,还有什么理由攻击山海关?那不是造反了吗?“吴兄,万岁可是真的知道错了,不然我大明开国以来除了那个jianian臣魏忠贤自封为王外,封过几个外姓王?你可不要辜负了万岁一片心意啊!”吴三桂点头称是。朱寻采见吴三桂未反驳自己,自以为得计,继续道:“至于吴兄所提要求,万岁也曾反复斟酌。不过如今国内日子也不好过。连年天灾兵祸,国库仅有不到十万两银子,救灾尚且不足,还望吴兄体谅万岁的苦处。”

    吴三桂因早知道了大明的谈判底线。他根本不在乎明军的银子,他只在乎那些百姓,遂道:“宁王殿下所言甚是,是臣大意了!”双方本就有谈判地诚意,而且双方低线也并不矛盾。所以谈判进行的也还算顺利,到晌午时分,双方已基本谈妥。不过吴三桂却要求对降军的家属要由辽东军亲自带回才行,在所有百姓一日没有抵达辽东时,山海关外辽东军便一日不会撤军,而且辽东军在山海关外粮草也必须由大明提供。

    对此朱寻采虽是百般不愿,可谁让大明如今的信誉并不是太好,一月前即能派兵出关攻辽,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而朱导采在来之前,也已受朱由检委托,若是辽东再有什么要求,如非紧要,答应他们便是,此时若是派人回京请示万岁,来四便得两天,而且想来这不过是些小事,万岁断不会为这点小事再次翻脸。况且山海关下十几万辽东军一天所需的粮草也绝非小数目。所以朱寻采便答应了吴三桂,先让他们派人去找那些被俘百姓的家属,总比双方僵在这山海关下,白白浪费粮食要好得多。不过在朱寻采地极力力争下,辽东军最后答应,派入关中的辽东军仅有三千人,而且要在当地官府的监督下招人,并由山海关总兵田立负责最后核对。同时留在山海关下接应的辽东军也不得超过五万人。即是田立负责核对,吴三桂更无担忧,便答应了下来,至于派入关内的辽东军,吴三桂特意选的都是三年前才迁到辽东的大明百姓,这些人在辽东生活了三年,家小早已迁到了辽东,而且这些人以自身为例,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吴三桂还许诺这些人,带回的大明百姓越多,奖赏越高,同时按每招到一千人便发一两银子,到时到底能找到多少人回来,便要看这些人地本事了。谈判结束后,吴三桂无瑕在山海关外久留,辽东刚经大战,百废待兴,新占地后金地盘,若不能及时消化,恐怕蒙古、朝鲜便会插手进来,到时再想将他们赶走,恐怕就闲难了。再说还有田立照应,也不怕再出什么意外。所以吴三桂命吴宇率骑兵二团两万余人留在山海关下,对外称五万大军,赚取明军粮草,他自己率其余大军返四辽东,加紧辽东建设。

    当辽东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踏上反乡之路时,大军中却有一人黯然神伤,这人便是明军降将洪承畴。当吴三桂将圣旨交于他时,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大明奋斗了半辈子,忠心了半辈子,最后竟成了谗言小人。自己最后到底是投了辽东,若说自己是小人也还算名副其实,可杨嗣昌、卢象升却是忠心耿耿,特别是杨大人,为了掩护明军撤退,亲自率军断后,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可也落得了个国家罪人、民族罪人,这叫洪承畴为两人感到不值,也为自己投到辽东感到有几分庆幸,若是自己当日也战死在战场上,恐怕也难逃这个谗言小人的封号。至此洪承畴对大明是彻底死了心,就算自己真的有朝一日得返大明,恐怕朱由检也会将自己这个已经战死地明将下令处死。再看辽东,上至吴三桂,下至普通百姓,没有人瞧不起自己这明军降将,就连后金的多尔衮、阿敏都可重率大军,纵横于战场之上,想来只要自己一心投靠辽东,必可再掌兵权,重现往日的铁马金戈。

    第八十五章兄弟情深

    转眼又是一年,秋风送爽,关外辽东的大地上处处稻狼翻滚,沉甸甸的玉米、稠密的大豆、火红的高梁,到处都弥漫着成熟粮果的香气。辽东百姓看着自己田里的庄稼高兴的合不拢嘴,加上辽东赋税甚轻,只有二十税一,这让百姓们再也不需担忧冬天无粮可吃,大家终于可以过上一个安稳的冬季。在义州城外金黄的田野中,一队人马正行在乡间的小路上,为首之人穿着一身劲装,身边是几名普通百姓打扮的农夫,后面跟着几名一身盔甲的武士牵着几匹高头大马随行。一行十余人,走走停停。为首之人不时下到田间,摘取一个豆荚,或是采下一个稻穗,与身边农夫议论着今年的收成。这时突然有一匹快马飞奔赶上到这行人,马上骑士跳下马来,几步跑到为首之人面前,跪倒在地,道:“启禀王爷,吴宇将军已经率军回城,正在府中等侯。”

    “噢!吴宇回来了?好,来人,备马回府!”跟在后的随从忙牵过马来,为首之人翻身上马,临走还不忘与几名老乡道:“我今日有要事在身,待有瑕之时再与诸位详谈!”说完打马向着来路疾驰而去。

    几名农夫站在原地目瞪口呆,他们知道在辽东能被称为王爷的唯有辽东王吴三桂。可没想到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