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26-13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130章 (第10/16页)

原是旧交,今日重新携手共事,须要仰仗制台大人鼎力相助。请放心,我已经传谕各营官兵,有动九江一草一木者,从严治罪。”言毕,他向左右问道:“我的口谕,大小各营都传到了吗?”

    负责传宣命令的中军总兵官躬身答:“回禀大帅,昨晚己经传谕各营凛遵,不得有违。”平贼将军左梦庚也躬身补充一句:“今早儿又特别晓谕各营主将:军令如山,令出法随,大小将领务要认真听从爵帅严谕,任何人不得玩忽纪律,自取罪咎。”

    第二天。早饭过后不久,左良玉开始启锚移舟。袁继成考虑到宁南候进人城中将有许多不便,不得不赶紧迎到江边,就在船上与左良玉相见,他部下的各镇将也都单骑同往。请将都到船上向左良玉参褐以后,左良玉面色严肃,道:“诸将俱我大明忠良之臣,可我大明现在却是多事之秋,外有顺贼、辽东相迫。内有马、阮弄权,吾蒙先帝委以重任。不忍见我大明三百年江山就此尚于jianian臣之手,遂决定兴兵东进,以行清君侧之大事,望众位助我一臂之力!”说完左良玉向众将深施一礼。九江诸将闻言不觉一怔,齐齐望向总督,不知如何是好。就见袁继成神色严峻地望着左良玉大声说道:“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如今辽东军正在南下,顺贼已占据武昌,一旦辽东军、大顺贼兵临南京。则大事去矣!”“此言不错,可如今南京新帝无德,信任马、阮等小人,太子正在狱中受苦,我等就算与辽东、大顺以死相抗,又有何用?如此便能保住我大明江山吗?便对得起先帝在天之灵吗?”

    袁继成见左良玉已是铁了心的要兵发南京,无法劝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爵帅欲行大事。继成不敢阻止,不过一城百姓生死,系于爵帅,我不能不为百姓请命。”左良玉想了一阵,改用缓和的口气说道:“我可以同制台大人约定,决不破城。保全城百姓平安。”

    袁继成随即同左良玉成宾礼而别。虽然左良玉答应他不破九江城,不sao扰百姓,但是他深知左良玉部下自来就是军纪很坏。而目前左良玉又受群小包围,身边无一个是敢说直话的正人君子,别看他名为统帅,实际上已驾驭不了他的乱糟糟的十几万大军。所以袁继成决定还是守城。

    不想袁继成手下有一部将名郝效忠。已经暗中同左梦庚勾结。恰巧因为两个士兵在城内抢劫被百姓杀死,郝效忠便借此起衅。袁继成的另外一员部将张世勋原来就与左良玉地部将张国柱相好,在夜间暗暗将张国柱的城外士兵缒人城中纵火。袁继成命人扑灭一处,别处又有火起。袁继成明白张世勋不除,则乱不能定,便赶快手写密令一封给可靠的将领邓林奇,要他立刻遵手令便宜行事。谁知肘刚作好部署,张世勋和郝效忠已经率领亲兵趁夜半劈开城门,出城与左营人马相合。左兵则趁机混入城中,大肆杀掠。守城的百姓不能辨识,完全无法自卫。袁继成的其他将领害怕获罪,都陆续逃出城去,投到左良玉的麾下了。袁继成在总督署的院中望了一阵火光,知道九江城已破了,一切都完了,回到签押房,对一名心腹家人和一位中年副将李士春嘱咐了后事,正准备悬梁自尽,忽报左营总兵张大人和监军御史黄大人来见。他没有做声,也不迎接,只是九坐不动,闭目养神。张应元和黄澍进来,声称是奉宁南侯之命前来相请,请他赶快出城。袁继成一脸冷笑,并不搭话。他的中军副将李士春忿怒地望着黄澍,忍不住说道:“你们做得太过火了!我们制台大人见事不可违,十分痛心,正准备以身殉国,请你们不要再打扰他。”黄澍原不想把事情闹崩,一则那样会受左良玉谴责,二则也会坏了“请君侧”的大事。所以,听了李士春地话,他不禁大惊失色,赶快向袁继成深深一拜,带着哭腔说道:“宁南侯本无异图,公若自尽,宁南侯将无以自处,是公以一死促成大乱,国家大事去矣!务恳大人三思。”

    袁继成冷哼一声,不曾答话,看样子去意甚坚。黄澎看软求不成,随即脸色一沉,道:“此时城中正乱,大人难道就不担心府上安危吗?若是大人一去,咱们也只好撤军了,到时…”

    第一百二十九章进兵铜陵

    “你!”袁继成见黄澎竟用自己家人威胁自己,气得说不出话来,指着黄澍道:“无耻!”虽然气愤,却也不敢再提自尽一事。黄澍见目的已达到,哈哈一笑道:“来人,将总督府围起来,保护大人安全。”说完又对袁继成道:“大人安心在府中就好,等天明末将再请大人上船与宁南侯一叙。”

    左良玉一直在船上,岸上和九江城中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知,都被周围的人们瞒住了。九江城内到处jianian掳烧杀,到处有哭声叫声,早已经天翻地覆,而他的大船上却静悄悄的,没人敢大声说话。周围也森严肃静,只有昏暗的江水拍打着船边。后来,江岸上的远处有一些什么动静终于被他听见了,他又依稀觉得似有人马在移动,心中便觉奇怪,便轻轻咳嗽一声。一位值班的中军将领立刻走进船舱听令。

    左良玉问道:“岸上为什么有人马移动?”中军回答:“回爵帅,听说是城中军卒想通了,愿意随我军去南京搭救太子,才有部分兵马调动。”

    左良玉听见岸上的声音越来越嘈杂,并且有火光照到船上,很生气。他明白,如今正值乱世,手下大多将士都只顾自身的荣华富贵,对“清君侧”这等大事怕是并不上心,如今必是见九江城内富商不少,便谁都不听他的话了,只顾着杀破城池,抢夺财物。对手下这些不听号令之人,左良玉虽有心严惩,可又怕乱了军心,手下做乱,到时别说东上南京,就是想驻守一地,怕是都困难了。无奈之下,左良玉对手下的所作所为只好故做不知。凭由他们折腾去吧。到八月十六,大军在九江过了中秋节,左良玉才再次率军继续向西行去。不过此时九江被破,城中百姓遭秧的消息早已传遍南京府,沿途各城听说左良玉大军又已上路,顿时人心惶惶,未等左良玉大军赶到,各城百姓早已避难出城,只留下座座空城迎接左良玉。好在左良玉此来携带了足够的粮草。不然恐怕未等赶到南京,便得因粮草不足而撤军。

    大军一路毫无阻碍。一直赶到铜陵,才遇到南京派出的大军,率军而来的正是兵部尚书吕大器。吕大器虽然也看不惯南京城中马、阮二人弄权,几次想要辞官而去,却又顾忌一旦自己离去,这南京城恐怕更成了马、阮二人的天下,几次犹豫不决,一直拖到左良玉兴兵东进。马、阮二人本是小人,只知弄权。却没有什么大本事,更别说带兵打仗了,一听说左良玉率二十万大军来“清君侧”顿时吓得手脚发软,好在二人手下收拢了不少人,有人给他们出主意,这带兵打仗的事本就不该二人管理,应该是兵部的事。二人一听,忙以宏光帝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