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0章 (第10/16页)
吴三桂逃脱也就没放在心上,只是让多尔衮守好盛京城,不容有失。 多尔衮自知逃了吴三桂罪过不小,若是盛京再有失,自己恐怕只有自尽一途了。所以他每日夜里亲自巡城,生怕出了一丝纰漏。没想到今日这战鼓还是响起了。多尔衮连忙穿戴整齐,刚想出府去查看外面到底出了什么事。这时已有哨兵前来禀报“贝勒爷,城外有明军将我盛京包围…”“包围?来者何人?”一听盛京被围,多尔衮忙问道。“他们打得吴字将旗…” “来了,终于还是来了!”多尔衮一听来人打得吴字将旗竟倒退几步,一下子坐在椅上,半天没有起来。“贝勒爷!贝勒爷!”直到多尔衮身边亲卫几次呼喊才终于将多尔衮惊醒。 多尔衮苦笑几声,该来的早晚要来,躲是躲不过去的。“走,上城墙,看看他吴三桂到底如何攻我这盛京城!”在城中众将的陪护下,多尔衮来到城墙上,向城外一看,果不其然,吴字将旗迎风招展,旗下一名将领身穿金甲好不威风。双方相距较远,多尔衮虽然看不清金甲将军面貌,可直觉告诉他,那人就是吴三桂,两人再一次站在了站场上,只是不知还会不会如同上一次一般被打得狼狈不堪。盛京虽被围困,可多尔衮并不是十分担忧,他初步计算城下明军也就万人左右,就算四面城墙都与此相当也不过四万人,一般来说攻城方与守城方兵力达到十比一才是合理的比例,他吴三桂就算再厉害,想凭四万明军,攻击有二十余万百姓两万军卒把守的盛京城不过痴人说梦罢了。况且盛京有九道城门,吴三桂如此分散兵力却是犯了兵家大忌,若是两万余后金铁骑从一座城门冲出,一万明军如何阻拦得住。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那吴三桂虽然在城下列好了军阵却不急于进攻,也不上前答话,反而从军伍后面出来一队手持大盾的士卒,隐隐约约还可看到盾牌后面跟了百余名未穿军服,提着铁镐锄头的普通百姓。 这些人来到距城墙300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手持大盾的士卒在前树起盾牌,遮住了多尔衮等人视线。因为距离较远,城上弓箭无法射击,而后金此时还没有远攻的火炮,仅有的几架弩车也无法射穿那厚重的盾牌,将这队奇怪的军卒歼灭。多尔衮只能静观其变,片刻后其余各城门守将来派人来报,情况都与多尔衮所见相似。城下明军忙活了半个时辰,才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另挪他处。这时多尔衮才看明白,这些明军竟在刚才的地方挖了几十个大坑,每个大坑直径约有半米左右,前后左右都相距十米,现在这些人又在这一片大坑左侧忙碌起来,想来也是在挖坑。多尔衮苦思不得其解,这吴三桂又在搞什么鬼。这时旁边一名后金守将道:“这吴三桂难道是在挖陷马坑?只是这么大,又如此明显的陷马坑又陷得住谁?” 多尔衮暗道:这难道真是陷马坑?可坑与坑之间相距达十米左右,连大队骑兵都可以顺利通过,又有什么用处?而对吴三桂,多尔衮缺乏进攻的勇气,既然吴三桂不急于攻城,他也乐得清静,任由吴三桂做他的挖坑将军去吧。在城上留下守军,他自己却回府歇息去了。吴三桂这个挖坑将军做了整整一天,因为吴三桂并没有攻城,盛京城内军民又享受了一天平静的生活。直到天黑,明军在盛京城外300米的地方挖了一排约有近百个大坑后,便也全军回营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明军再次列阵,不过其阵形却十分古怪,每个大坑边上站了两人,其中一名盾牌手,一名普通百姓打扮的人,其余军卒则列阵于大坑之后。多尔衮也来到了城墙之上,望着城下的明军,问一边的守将道:“他们除了挖坑外还有什么奇怪的举动?”那守将回道:“禀大人,明军并无其他异动。” 这时明军又有了动作,只见将旗下的吴三桂一招手,身边一名传令兵取出两面旗子,一面红色一面绿色,打起了旗语。 第三十九章围攻盛京 站在大坑边上的明军依旗语指示,从身边取出两个包裹,先将一只小的放入坑中,随后又将那只大包裹盖在坑上,等所有坑前军卒全部准备妥当,那传令将两面旗子一挥,只见坑前那百姓打扮之人从怀中取出火折,火光一闪之后,点火人马上跑到一边钻到盾牌下。多尔衮看得奇怪,却不明究竟,暗道:这些明军在搞什么鬼,怎么都躲了起来。 没想到不过片刻工夫,各个大坑中火光一闪,烟雾缭绕,一个黑色的东西飞了起来。多尔衮站在城上还毫不在意,没想到那个黑色的东西竟直奔城墙而来,在飞到城墙附近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多尔衮只觉双耳巨响,没等多尔衮反应过来,其余飞过来的黑家伙竟也先后爆炸,顿时响声连成一片。有的落在城外,将城墙炸得一阵摇晃,有的落到城墙之上,四周几米之内的军卒被炸得粉身碎骨,再远一点的军卒也被炸得内脏破裂,七窍流血而亡。有的直接飞到城内,落在房子上,一转眼房子便被炸得粉碎,随后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时其余几面城墙也传来阵阵爆炸声,原来静静的盛京城,一下乱哄哄,只见城里所有人都跑到了大街上,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多尔衮运气还算不错,只是被震得头昏脑胀,却无性命之忧,不过看着身边一滩滩血迹,一具具已经七窍流血,毫无生息的士卒,他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吴三桂难道真的是天神下凡?明明只是几个大坑而已,怎么转眼竟比明军的红衣大炮还要厉害?而城外的吴三桂对眼前的这一切却十分满意,微笑着点点头,不过他也知道,仅凭这一炮却还打不掉后金军反击的勇气,让他们对自己唯命是从,对身边的传令兵道:“传令下去,各小组继续装弹,准备射击。”传令兵挥动旗语,躲在各个大坑一边的士卒马上又返回大坑边上,将坑中杂物扫出,将大小两个包裹依次放入坑内,等着吴三桂的命令。吴三桂这次用的武器虽然技术含量并不高,可却是当年新中国未成立时,**为了压制敌方炮火进行攻城时的强力武器,当时人民俗称他为“飞行炸药包” 此种方法是当年四野的一个矿工出生的战士发明的。到了锦州战役发挥到了极至。简单的方法是在地面按45度角挖坑。埋下一个小炸药包,将引线引出,盖木板在堆上土,再将大炸药包放在坑口。点燃引线后,小炸药包爆炸。其爆炸的冲击力将大炸药包抛射到一定高度、距离后爆炸,方法得当可以抛射几百米远。前段时间三桂奉命出使后金,便有了攻打盛京的想法。可各城的红衣大炮过于沉重,不利于搬运,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运到盛京城下,仅靠骑兵、步兵攻城损失太大。吴三桂便想起了前世在电视上曾看到过的电影三大战役。在“辽沈战役”中便有这个镜头,锦州城外树起了几千上万个汽油桶改装的土大炮,将油桶后部加强。放入1-2公斤的小炸药包。1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