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回贾探春远嫁真真国薛文龙皈 (第2/4页)
顺水推舟,盛赞探春仪容不俗,临危不惧,堪负议和重任。皇上闻言大喜,即诏贾探春进见。 那北静王原是极力反对和番的,以为国家社稷竟要赖一弱质女流为保障,委实难堪;却因此议利于贾府,不便阻拦。况且前番抄检之际,园中有许多僧道尼姑设坛念经,因其并非贾府之人,便都令其自去,其间有一带发修行的女尼,穿着簇新的僧袍,神情冷漠,随众离去,北静王因那女尼举止气度与众不同,未免多看了两眼,正欲问时,忽闻潇湘馆一片哭声,又闻报贾府姑表小姐林黛玉病重身亡,当下心烦意乱,怅叹不已,又有拢翠庵女尼妙玉走来,请准往潇湘馆为林黛玉超度。水溶见那妙玉生得仙姿玉骨,超尘脱俗,春云作态,秋水为神,只当带发修行的尼姑在贾府原本寻常,不以为奇。及后来看名册时,才知道贾惜春走失,这是抄检官大失职处,倘若皇上察知,必有重罚,如今忠顺王极荐贾探春上殿,却不提惜春半句,自然也是为此。北静王心中有鬼,便也惟有随声附和,倒由得忠顺府轻易赢了一局。 那忠顺王与北静王嫌隙多年,此番轻易取利,十分得意,亲自往贾府宗祠传旨,又将探春带回忠顺府住了一晚,令夫人小心管待,着意打扮了好明日一同上朝。这原是王公间朝三暮四翻云覆雨的惯术,也不必细表。 如今只说贾政等在孝慈接了圣旨,闻知探春已被皇后认为义女,赐名“杏元公主”择于本月中旬出使真真国,都大哭不止,连李纨等也都拭泪,惟有赵姨娘洋洋自得,逢人便说:“刚去了一个皇妃,又出了一个王妃,可见咱们家硬是有这样运气。这一家子的命可都是我女儿救下来的。” 贾环又道:“三jiejie如今做了公主,我岂不就是王子了?”贾兰道:“你不听内相说皇后已认了义女,从此不是咱家的人了,虽然父母可得前去送行,却不许相认,连老爷、太太尚且如此,何况咱们?”贾赦、贾珍等都是老于官场的,闻了此讯,便知内廷必有恩宽,倒觉欢喜,私下说:“这回或可脱却死罪了。”贾琏道:“难怪我们那位一直说这些姑娘里头,数三姑娘是个有心计有造化的,比男人都强,果然今日有这番奇遇。”忙着打点贾政、王夫人、赵姨娘等起程。 一路趱行,幸得赶在三月十八到了京城,先往祠堂里与贾母等相见,彼此不免抱头痛哭,又各自询问别后情形。贾政、王夫人听说了宝玉、凤姐两个另外在狱神庙监禁,不禁愁心百结,又听说黛玉早在抄检前已咽了气,惜春又趁乱易装出走,都不禁垂泪叹道:“倒是他两个走得干净。”又问详情。 贾母哭道:“竟连我也没料到有那般快。那日晚间他还好好儿的来请安,看着神色倒比前些日子好些,我只说但愿赶紧大好了吧,谁知没半刻功夫就见雪雁那丫头飞跑的来说不好了,我正要同这些人去看他,就见许多官兵冲进来,捧着皇旨立逼着叫走,可怜林丫头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去,临了儿我竟没能见上一面,也没人送一送他。”说着又大哭起来。 尤氏、宝钗、鸳鸯等忙上前苦劝,又说了凤姐谎称黛玉已嫁北静王、暂且瞒着宝玉之事,连紫鹃、雪雁等几个黛玉贴身伏侍的人,北静王也都作主开恩放了,雪雁自扶黛玉之灵回苏州去,一路车船俱是北静王遣人照管,紫鹃的娘老子都在南边老宅,便也随船去了,说好葬了黛玉再各自回家去。 王夫人点头道:“这倒也是个省心的法子,林姑娘的庚帖是已经过了府的,就是北静王帮着料理也不算逾礼,将来宝玉要是问起,也只说林姑娘嫁过北府去就是了,不然又不知要闹出什么事来呢。”谢了尤氏辛苦,又拉着宝钗手哭道:“你还没进门儿,我家便出了这样大事,难得你竟不肯在这时候抛下这些人离去,可叫我怎么谢你?”宝钗劝道:“姨妈怎么竟说这样话?圣人语录里尚有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原强求不来。山还有起伏高低呢,何况人的运气?又说是十年一大运,一年一小运,‘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眼前不过是一时的不顺气,只不必看得太重,顺天知命,随遇而安,反倒容易过去的。” 贾政、王夫人听了这番议论,都不禁点首,贾母也道:“这些日子,亏了有他在我身边,时常劝说,安我的心,又帮着调排料理,安置这许多人,若说我家无福,不该有这样的好媳妇。”说着又哭。贾政、王夫人反止了泪劝慰不已。 接着众仆妇丫头上前跪见,王夫人因不见袭人,悄向宝钗问起,才知道抄检时,北静王因见他病得沉重,许他出府休养,因令他哥哥花自芳来领了去了。 稍歇办上饭来,因值寒食,只是些青团红藕,王夫人颇觉难以下咽,然贾母却吃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见为难。贾政见了,暗暗敬服,又见众人在祠中按男女分了前后进住着,虽是简陋,却井井有条,秩序俨然,不失大家风范,更钦佩母亲的胆识胸襟,心中暗想:我家世代蒙恩,出将入相,临到大难来时,这些须眉之辈竟不如女人把持得住,也就难怪家道式微了。 此时京中诸人多半已知晓贾政等回京送女消息,或念旧情体谅他难中诸物不齐的,或虑他家仍有起复之日届时未免衔恨的,虽不便亲来慰问,却多都打发家人送些衣裳油米,或是银两,或是器皿,各尽情分而已。贾政此时也不必客套,一一收下,都交与宝钗量物而用。王夫人又悄向宝钗道:“咱们回京送亲这样大事,朝廷早已传得遍了。这些远亲故旧尚且还要稍作应酬,怎么孙家同咱们是至亲,竟然一丝动静不见?他们姐妹在园中住了那些年,如今探丫头即将远嫁,难道迎丫头就没有几句话嘱咐妹子的?” 宝钗情知瞒不过,不禁垂泪叹道:“咱们家出事没几日,孙家便有人来报丧,说二姑娘病殁了,也只说了一声,连多句话也没撂下。我想着这件事便告诉老太太,既出不去,也是徒然伤心;太太们都在孝慈,横竖也是过不来,凤嫂子又是那样,这里边惟有平儿倒还是那府里的半个主子,所以同尤大嫂子商议着,不如叫我兄弟薛蝌陪着平儿走一趟,略尽点礼。再四求了看守,好在平儿是个丫头,倒没太阻拦。听说那孙家姑爷淡淡的,灵堂也布置得马虎,灵前只有府里陪过去的两个丫头守着,好不冷清。别的事,太太只悄悄问平儿就知道了。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太太,也还请太太裁度。” 王夫人点头叹道:“人已死得透了,说了也是白伤心。倒不如先瞒着的好。”又叫出平儿来问他。平儿哭道:“那日我去到孙家,孙姑爷爱搭不理,连茶也没款待一杯。还是绣桔悄悄引我到厢房坐着,私下里告诉我,二姑娘原病得沉重,听说咱们家出了这样的事,哭得了不得,收拾了几样衣食要回府里来看老太太,孙姑爷非但不许,反向着姑娘大吼大叫,说大老爷骗了他钱,又带累他受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