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2/3页)
阳城。他扑灭余火,于广阔处草创了几间屋宇供联军安歇。 袁绍到达洛阳后,招袁斌等人速来洛阳汇合。袁绍见联军击败了董卓,心中高兴万分,忙大摆宴席,下令与众诸候同庆。 曹cao对袁绍道:“盟主,今董卓虽主动西撤,但实力未损,且当今天子仍被董贼挟持。盟主应主动出击,消灭董卓,营救天子,以成大功。” 袁绍以兵士疲倦,粮草不济塞之。曹cao自率部将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敦之弟)、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仁之族弟)、李典(字曼成)、乐进(字文谦)六人,还有资助曹cao建军的陈留大户卫兹,并本部人马万余,前去追赶董卓。 袁斌对袁绍道:“父亲身为盟主,应当以身做则,身先士卒,为讨贼大业出力。如今董卓败逃,此乃复兴汉室之大好时机。父亲却百般推诿,岂不让天下人齿冷心寒。”经不住袁斌再三苦求,袁绍乃拨给袁斌五千精骑,令他去追赶董卓。袁斌忙与赵云上马向西而去。 话说董卓的谋士李儒,早料到联军会有追兵,已密令荥阳太守徐荣埋伏于半路,等候联军的追兵。待曹cao赶到时,伏兵四起,杀得曹军人仰马翻,四处逃窜,曹cao自己也中了徐荣一箭,身受重伤,卫兹也死于乱军中。遂在六将的保护下,向东败退。正行时,忽见前面一彪军马拦住去路, 吓得曹cao魂飞天外,仔细一看,却是袁斌的兵马。大呼:“承德贤侄,速来救我。”袁斌道:“曹公勿惊,此处有我挡之,曹公速投大路向东去,可也。”曹cao也顾不上答谢,马上加鞭,投东去了。 曹cao刚过去没多久,徐荣领兵追来。赵云拉弓搭箭,一箭射中徐荣面门,徐荣应声落马,袁斌上前补了一戟,可怜董卓军中一位悍将,就此死于疆场。徐荣一死,西凉军群龙无首,四散而去,袁斌捉了一个活口,审问得知董卓大军已过潼关。潼关乃天下雄关,险峻之处不下于虎牢关。袁斌深知凭自己手中这点兵马去攻打潼关无异于送死,遂带队东归,追上曹cao,一同回洛阳。 曹cao在东归的路上说:“当今天下,战乱四起,诸候大多乃好利无胆之辈。我观贤侄乃成大事之人。”袁斌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曹公岂无此心哉?”两人相视大笑。 话分两头,联军先锋孙坚的队伍先进入洛阳,然后扑灭余火,修理宫殿,此时,他于后宫井中找到了大汉的国宝,皇帝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此玺创于秦始皇,由秦始皇灭了赵国后,令巧匠把赵国的“和氏璧”雕成了玉玺,上面丞相李斯的八个鸟虫形小篆“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孙坚得到玉玺后,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这位大汉的忠臣,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立刻撕下自己效忠汉室的外衣,准备退出联军,返回长沙称帝。岂料做事不密,被袁绍得知,袁绍命人向孙坚索要玉玺,孙坚恃强不与。正在双方剑拔弩张,准备火并之时,袁斌回来了。袁绍问道:“我儿回来就好,孟德何在?”袁斌道:“曹公言败军之将,无颜面见诸位。现已启程回陈留去了。”袁绍道:“孙文台私藏玉玺,大逆不道,我儿看该如何处置?” 袁斌想了想,道:“父亲,玉玺乃天子御用之物,非比寻常。既然孙将军寻到,当交还于天子。怎奈现今天子蒙尘,被董贼挟至长安。孙将军可先代为保管,日后再献与天子,也是大功一件。”孙坚脸色稍霁,道:“即如此,我先告辞了。”随即率领三杰(本为四杰,祖茂已被华雄杀死)启程回长沙去了。 袁绍问道:“孙坚藏匿玉玺,已有不臣之心,怎能任他离去?” “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孙坚号称‘江东猛虎’,若怒而伤人,我军必元气大伤,此智者所不取也。今天子势微,诸候各拥重兵,不服号令,战乱将起。父亲身为大汉望族,名门之后,当务之急乃是积蓄力量,等战乱四起之时,当扶保汉室,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那就这么便宜孙坚,放其归去?”袁斌道:“今孙坚欲回长沙,必从襄阳经过。今新任荆州牧的刘表(字景升)乃是孙坚的上司,但孙坚见其初至无威,并不听其号令,刘表早想将他除去,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况刘表乃汉室宗亲,必不容孙坚拥有玉玺,可修书一封与他,令其乘隙夺而杀之。” 袁绍大笑:“妙啊,我儿真好计也。让他二人两虎相争,吾为卞庄可也。我儿智谋不亚于吕尚、张良。” 至此,声势浩大的讨董联军已冰消瓦解,诸候各自返回自己的领地,积蓄力量,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