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说服赵云全 (第3/4页)
须重复的。毕竟这些事情罗照他们是明白,但引起这个话头的赵云却是不明白——他与李晟的交往并不深。 “识人即为辨识人才、擢耀人才。不以人者出身为考虑,而以人的能力为标准,无论是儒者、武者、辩者、农者、工者、甚至于商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量才录用受以管职;用人则有两点。一为,君主者须做到对臣子的最基本的信任,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二为,将能力各异的臣子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让他们将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一点是最为关键,若只是单纯的识别人才,提拔人才为官,却不能将之放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此为误人,轻者可以让人才郁郁而终,重者可以令人众叛亲离。至于爱民,则为是否能取得天下的最大关键之一。天下万物,唯有民众是最重要的。民心之向背,有道无道的区分皆从这爱民与否而来。所以便有了这么一句:‘民之若水,君之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李晟一口气说了许多,或是口有些干了,当下便暂停下来,从主位上取下茶杯,一口气,也不待人劝说的便将其中那冰凉冰凉的水给喝光了。 终于,喉咙得到了滋润。那冰凉冰凉的感觉下去之后,李晟心满意足的添了添自己的嘴角,用自己的目光环视了屋内的众人一圈。他从他们那专注的神色上得到满足,也从他们那丝毫不曾放松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他们无言的催促。 “真是麻烦的一群。”对于这样的催促,李晟在心底无可奈何的叹息过了之后,不得不抬起头来,继续解释下去:“有远识,有志向,大体可以作为主君往明君的方向提高的两点。有远识者,目光远大。凡能忽视一时之小失,而专注长久的大利,能抵御一时小利之惑,而避开灭亡之灾,能在战略的方向上坚定的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者,即为之;有志向者,心意坚定。能与挫折之时不气馁,能于富贵之时不自傲,能于大成之时不忘旧日之志,既能与诸臣共患难,又能与诸臣共太平者,即为之。” 李晟说完了,却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一段话,他不知怎地竟用类似于官文的词句说了来,古古怪怪的让他自己也颇觉得难受万分。他偷偷的看了看,厅内的众人一眼,发现他们都用十分异样的眼睛看着自己,不停的往自己身上脸上打量,仿佛是第一次与自己相见一般,让他感受到了那似乎要把人赤裸裸拨衣干净的恐怖。“这究竟是怎么了?”李晟战栗的想着,略有些害怕的看着这群沉默的手下。 良久之后,才听得他们“啊…”的一声反应了过来。 “你…能做得到这些?”听明白李晟所说的之后,赵云的脸上便挂着这似笑非笑的神色,他望着李晟淡淡的问道:“按你所说的,从古至今除了三皇五帝之外无一人能做到。有其是待臣下有始有终这一点,即便是高祖也做不到的。” “也许罢。但总要有一个目标,虽然达成到那一点很困难,但我会尽力的。至于待臣下有始有终这一点,我肯定能做到。因为在功成之后,我会制定一部法令,只要你们和你们的后代不触犯法令,那自然就可以享受相应的权利和富贵。到时,我要建一个大堂、一个大碑,我要把你们的姓名都刻在上面,以求千秋万代的供奉。”李晟微笑的说道。关于以后的种种,他似乎在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那不知主公对于功成之后,可有什么大体的构想吗?”罗照配合的问道。他知道李晟想收服赵云,也明白赵云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情之后已经有些动摇原本的心意,于是他便想让李晟说出更多的东西来。毕竟,知道的东西越多,就另一方而言,就越不能离开。这既是用来打动赵云,也是为了牵绊着赵云。为了让主公的阵营更加扩大一些,他便用这样的权谋。 “构想?”李晟闻言一愣,随即便看出了罗照这么问的原因。他抬头看了赵云一眼,见他也是颇有兴趣的望着自己,脸上不由得微微一笑,却是开口解释起来:“我的构想,便是让天下之民富裕,让中华之国强盛。” “如何做?”罗照又问。 “以法为规矩,以教化为基石,以农为根本,以工为博兴,以商为富道,以兵甲而骋四方,令天下之民,人皆有食,温饱不饥而知礼仪,令四方之夷,唯我中华是命,赤旗所至无有不从。”李晟从容的答道。 “主公是要以法治国,并重工商,起大兵而征讨四方了?”罗照闻言霍然一惊,他看出了李晟那话中的意思,心中在为李晟那野心而惊讶的同时,也有些疑惑李晟的观点:“以法治国,主公难道不怕重蹈秦二世而灭的覆辙么?并工商,古之未闻;且任意征讨,似乎有穷兵孰武的可能;四夷之地,未闻有和特产,任意攻打只是陡费钱粮啊。”罗照反对道,这些观点他也是第一次听李晟说起。虽然觉得其中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地方,但他觉得这似乎和古之圣人所教有所违背,好像是那取乱之道。 “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看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居然是自己的情报官,李晟不由得叹息了。他原本用那古文来解释一切,本身就是想将这些说得玄一点,好好的在赵云面前糊弄过去就是了。在他看来,赵云虽然聪明,但在这涉及到国家方针的问题上他也不怎么懂,因此也不需要怎么解释的。哪想现在赵云是没说什么,可自己的手下却十分尖锐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又是违古制,又是违圣人之言的。这些从读书人的脑子怎么这么死?”李晟狠狠的瞪了罗照一眼,心怀偏见的想道。从现代过来的他,满脑子听得可都是有关儒家如何如何的死板的话。虽然他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也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种种,去研习了儒家的典籍,但他那也只是对比着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