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二 (第1/4页)
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二) 胡先生明明是我所说的"门户之中的健将",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骂门户、骂传统,千言万语,强贴不休,真使明眼人觉得好玩不过。看过"打黄盖"的人,会自然想到胡先生在做些什么。只是他没周瑜聪明,他不但达不到"顾曲周郎"的境界,反倒露出了弱点。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批评别人,露出的弱点: ①胡先生说: 我看青年的面子,以李敖自动提供的一个"西化青年的代表标本",(《代表取例》法?)看他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表现些什么。 我要澄清的是,我从没"自动提供"过什么"西化青年的代表标本",我不能说这位民意代表(立委)在造谣,我只好说他"看青年的面子"而对我为"代表";至于"标本",我不敢当,我还没死,更不愿被老一辈放在玻璃匣中! 胡先生说他"细读"我的文章,可是我看他写出"代表取例法?"和"代表选取法(?)"来骂我"滥用英文名词"的时候,我真对胡先生的"认真"感到疑惑了!因为我从没用过"代表取例法?",也没用过"代表选取法(?)",我用的乃是代表取样法(representativesampling),而胡先生却乱改写我的原文,转而大骂: "代表选取法"(?)是讲归纳逻辑之根据的,也不能这样译。 我没这样说,也没这样译;是胡先生这样说,而又骂"不能这样译",这种糊里糊涂的打乱仗,真令士林齿冷! 胡先生说他"一生看的书大概外国书还比中国书多一点",而他竟连洋书中起码一个sampling(取样,抽样)还茫无所知,甚至"强不知以为知",错认颜标是鲁公!我劝胡先生赶紧去买本统计学入门,看看sampling在统计学中占什么地位,然后再看下列四本书: (A)Hansen。HurwitzandMadow:SampleSurveyMethodsandTheory。 (汉森,赫尔维茨,墨斗:样本调查之方法与理论)VolI。1953,N。Y。p.11-34.p。110-115。 (B)W。E。Dewing。SomeTheoryofSampling。(戴明:抽样理论)1955,N。Y。P。76-99。 (C)W。G。Cochran:SamplingTechniques。(柯赫兰:抽样技术)1953.N。Y。p.11-17,p。31-35。 (D)G。W。Snedecor,W。G。Cochran:StatisticalMethods。(斯内德克,柯赫兰:统计方法)1957,p.496-501。 看过了,再回头看看他骂李敖"之牵附会,乃至张冠李戴"的话,他就知道"这位年青(轻!)人"并非"西洋名词不理解"了。 ②胡先生既说我"嘻笑怒骂不成文章"、又说我的一些话"无非是处",同时还"谬附知己"的说他的(丁)竟"与李敖的固有文化如果真有真金一定不怕火炼,说法一样。"大概这次又是:"看青年的面子"了。但胡先生不怕我的"古怪的""文体"的"传染"吗? 胡先生说"老先生吴稚晖,青年李敖都主张全盘西化,而走到《何典》文体"。我要告诉胡先生,瞎猜"李敖之文可能是看见这部书而得灵感",他错了。我不看"三流以下的著作",当然他推荐的《嫖经》我也不看。他对《何典》、《嫖经》这两部书的兴趣好像特别大,在他那本《言论自由在中国历史上》(一九五八年《民主潮》社版)说过了,现在又挪到《文星》上来说,好像一下笔不把《嫖经》拐进来就不过瘾,这大概就是他的"灵感"的来源吧? ③胡先生说他对我的文章"做最善意的解释",并且"绝不愿,亦不忍,以什么过分的现成名词加之,因为这很容易,而也是同样浅薄的"。但他做到了吗?没有!不但没有,他还送了我一顶"梅毒主义"的大帽子,和一个"苏茜黄世界"的"天堂",我真不知道他从何说起!他用的字句是: 李敖之梅毒主义。 他(李敖)自称其天堂是"苏茜黄世界"。 凡是读过我的原文的人,都知道胡先生此处用了诬蔑的手法。 我什么时候冒出了"梅毒主义"?我什么时候"自称"过我的"天堂"?胡先生是怎么"细读"我的文章的?这种起码的"心智真诚"都没有的行为是什么"善意"?我宁愿我的原文被驳倒,也不愿我的原文证明胡先生是一位说谎者,因为那将使一些捧他的人儿失望,这又何苦来?至少在文化沙漠学格扫地的台湾,胡先生还可以拿三十年代文人的招牌叫叫座。至于他说"李敖说自古以来只有我叫座"一节,他又没看清我的原文。不过这次不能怪他,他要挟"青年的面子"来衬他的面子,他既"犹见此才",我只好"怜其年老"了! ④胡先生举出我用的feel一字来证明"那些英文多无必要"。这种武断,不但犯了举一概全的逻辑谬误,并且不了解feel一字的引申用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