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_878十字路口终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78十字路口终章 (第3/5页)

到每个人手里的诺言并未兑现,反而因为红军的强行征粮,肆意屠杀等行为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感,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很多人都开始怀念沙皇时期的大俄国年代。

    与列宁和苏维埃内部混乱不同,得到了沙皇正式任命,并且拿到了大批援助的高尔察克意气风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再次集结了15万大军配合向伏尔加格勒发起进攻,试图打开缺口和邓尼金汇合。

    俄国内战中最惨烈的大战拉开了序幕,一边是武器弹药充足,又因为有了正式名分士气开始回升的卫(沙皇军队自称),一边是善于打苦仗累仗,以农民和无产阶级子弟为主的苏维埃红军,足足50万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四周120平方公里内的地区捉对厮杀。

    在斯大林、托洛斯基和图哈切夫斯基三位红军主帅的亲自督战下,付出了近25万人伤亡的代价后,苏联红军终于守住了伏尔加格勒,但遗憾的是继续切断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计划失败,最终被前者带领残余的7。6万残兵,以及大量的钱物逃入了乌法。

    就在大家认为战局将进入僵局时,谁也没有想到,高尔察克终于拿出了秘密武器,4万在新华接受秘密的部队加上临时招募的3万士兵组成了右翼集群,在2万精锐的乌拉尔哥萨克骑兵配合下,突然从乌法北上昔日的俄国沙皇大本营喀山,仅仅花了三天时间便在一年多后重新夺回了这座战略重镇。

    喀山的丢失,不仅让列宁丢失了重要的鞑靼共和国,也正式宣告了伏尔加河东岸尽归卫手中,依靠着大河天堑,一道较为稳固的防线终于出现。

    6月初,利用夏季新华总参谋部决定再次加大对高尔察克的援助,20万支步枪、600门大炮和大约150万粮食油料等东西、在源源不断地火车下抵达了叶卡捷琳娜堡,但对于高尔察克要求更多飞机给予了拒绝。

    截止8月底,卫对苏维埃红军伏尔加河沿岸最后一个据点乌里扬诺夫斯克进行了数次进攻,根据他们自己的统计,在一个月内攻击向这里投下了30万枚炮弹,6000余枚炸弹,并且还使用了毒气。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个夏季,随着卫的节节胜利收复大量失地,之前伏尔加河以东很多支持过列宁的人都遭到了逮捕和大屠杀。

    几个月来的不利消息,让圣彼得堡等很多富庶地区都怀疑苏维埃要垮台了,就连苏维埃内部一些不坚定的人也开始动摇,加上长期战争造成了粮食生产陷入停顿,红军自己在征集粮食时也手段粗暴,最终在九月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粮运动,连很多小地主都开始敌视苏维埃,甚至不惜自己把粮食烧掉也不留给红军。

    如此一来征集不到粮食的红军愈加焦急,最终很多士兵在战争不利和三餐不继的压力下,带着愤恨将枪口对准了普通百姓。

    当列宁和中央委员会得知这个情况时已经太晚太晚了,从11月开始再度来临的猛烈暴风雪最终酿成了大惨剧,根据十几年后一份调查俄国内战的非官方文件显示,在1920年11月至次年3月,大约有400万俄国人因为缺少粮食过冬而被活活冻死,很多人最终不得不吃草根树皮,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等到冬天终于过去时,俄国又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旱灾,饥荒变得愈加严重,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在内富裕地区也出现了饥荒饿死人的现象,据统计大约有3500万得不到基本粮食保障,使得当年内再次有超过270万人因为饥荒和疾病死去。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从1917年至1921年的短短四年内战时间,足足有2300万俄国人死亡,再加上布列斯特合约中被割去的人口,俄国总人口数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在内忧外患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和高尔察克领导的卫接触,同时开始向世界各国求援希望能买到足够的粮食。

    8月16日,俄国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抵达北京,虽然他只是文人,但他很清楚解决俄国粮食危机和内战的钥匙就在这里。

    8月20日,新华帝国第三任首相,前外交部大臣冯琪会见了高尔基,表示新华政府对俄国目前的情况也非常担忧,并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向俄国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三天后,新华皇室代表李秀峰在上海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内的一家互助基金会合作,将出资500万蓝币交给基金会运作,用于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以帮助俄国人民渡过饥荒。

    但高尔基依然忧心忡忡,因为500万根本救不了俄国,根据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的统计,俄国至少要得到大约价值2亿蓝币的粮食才能勉强渡过饥荒,而且新华提供粮食援助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乌拉尔山一带的俄国保皇派。

    此时列宁已经是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再次转头恳求德国援助,最终德国统帅部根据研究,同时也为了对抗新华在俄国的渗透,答应了列宁的要求,向苏联提供价值3000万金马克的贷款,用于从德国和世界各地购买粮食。

    列宁拿到了钱,但问题是他买不到粮食!

    原本世界最大的粮商美国依然处于缓慢的战后恢复期,加上新华政府抢先一步许诺可以用粮食来抵债,最终美加两国都选择了做旁观者,而拥有了大量产粮区的墨西哥政府也因为新华的劝说不愿意出售粮食。

    至于南美和非洲自己都成问题。

    此时他才发现,世界大粮食产区基本上都在新华控制内,而原本可以获得粮食补充的印度更是和俄国一样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富庶的印度大平原早已变成堆满了白骨。

    欧洲是唯一可以获得粮食的地区,但英国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法国稍有多余但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