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 (第1/3页)
第四节 4 永辉跟着上海mama杨绍荃刚走进公园,踏上微微隆起的那个小坡,就听电喇叭里响起了一个欢呼般的声音:“看啊,一个端庄美丽的mama,带着她那相貌堂堂的儿子,来到了我们的相亲场所!让我们为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话音刚落,相亲会的草坡上、甬道两旁、广场上,响起了一阵掌声。永辉顿时收住了脚,不自在地涨红了脸。他瞅着mama,mama虽然比他沉着一点,但眼神里也透出了些许不安之色。 mama到底有经验,淡淡一笑,对永辉道:“你看到了吧,在这里,男娃儿还很受欢迎呢!” 跟着mama一路走去,永辉也看清楚了,无论是细绳上吊着的觅友简介,还是做成小广告牌式的寻偶诗语,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就是现场围成一堆交流信息的,还是三三两两待在一边的,或是坐在椅子上静静观察的,女子几乎占了百分之七十,而男性凤毛鳞角一般,在一大片相亲的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更让永辉不解的是,相亲现场来了不少中老年人,乍一眼望去,差不多有一半左右。起先永辉以为这些中老年人也是择偶来的,报纸上不是说,现在社会上,中老年人的黄昏恋,也是一个热点嘛。可一进入场子里,永辉就明白了,这些人都是代他们的子女来相亲的。那些年轻人到哪儿去了?莫非都在公司里加班?不可能吧,哪有如此多的事情干不完。要不,就是年轻男女自己不愿来,这些老辈子在瞎cao心。 永辉自个儿不也是这样吗?mama总是在他的耳边唠叨,说眼看二十七八了,还没个女朋友,不是个事情。其实,未经永辉同意,mama私底下充满自信地悄悄拿永辉的照片印了几十张,拜托自己的邻居、同事、相熟的姐妹为儿子介绍对像。 哪晓得所有受托的人,像约好了似的,都不愿接下永辉的照片。有些勉强接下的,也都率直地对mama说,你的儿子荡在社会上,东跑西颠做点小生意,没个让人放心的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不合上海人的胃口。上海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年轻,对于婚姻的第一要求,就是工作要相对稳定;收入同样要相对稳定。借一句政治俗语来说,就是“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之所以讲是相对的稳定,不是指工作岗位不能变动,上海人都是与时俱进的,工作岗位时有变动,这很正常,但变动来变动去,只能是在一定的层次上变。收入同样也是会变的,但变来变去,也只能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变,或者是越变越多,而不是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人,上海人觉得“没花头”也是会被看不起的。 像永辉这种情况,没有大学文凭,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属于先天不足,介绍人对外讲起来,说也说不出去,根本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怎么为他介绍对象啊? 可mama不信这个邪,她总是讲自己的儿子永辉相貌英俊,可以赶超电影演员,他虽然做的是小生意,没有像那些老板一样大发,但进进出出,到年终算下来,也不比一个打工族赚得少,况且他还有一个当着局级领导干部的父亲,她这个当母亲的条件也还过得去。凭什么她的儿子就找不着对像?mama把这一切都摊牌般给永辉讲了,她要永辉理解当mama的心思,mama已经开始步向老年,再也没有其他希冀,永辉是她唯一的牵挂和心事。她希望永辉在她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娶妻生子,让她能抱上孙子,也让她能在未来的孙子身上,弥补一点她当年对永辉的亏欠。 就是mama这番话打动了永辉,让永辉在今天这个双休日,跟着mama,抱着一种开开眼界的好玩心理,走进了上海这个相亲场所。 这些年里,永辉和亲生父母的关系大为改善。当年,他跟着养父养母安文江陈笑莲回到西双版纳以后,一直发奋读书,在州府允景洪读到高中毕业。这期间,亲生父母时常给他来信,寄钱,供他读书,鼓励他好好学习,以后凭自己的实力,考回上海来读大学。年岁逐渐长上去,永辉也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无论从哪方面讲,上海的一切,都要比西双版纳来得好,来得安逸。对他这个年轻人来说,也更有发展前途。连安文江阿爸和陈笑莲阿妈也时常对他说,不要记恨你的亲生爹妈,他们当年,也是没办法呀。好好读书,以后到你亲生的爹妈身旁去读大学。 不过永辉没这个福气,高考他落榜了。分数差得还很大,就是第二年他再用功,只怕也读不上去。直到这时候,他才晓得教学质量的差异,会把学习成绩拉开得有多大。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是西双版纳的学生,要把自己的关系转到西双版纳来考呢?就是因为版纳这地方是少数民族地区,考分低,有空子好钻呀!永辉记得,就是在他参加高考的那两年,版纳州里好多的名额,就被这些外地、外省来的考生占去了。以致景洪、勐腊、勐海的考生和家长们,把事情闹到了州委、州政府。经过整治,这股钻空子的歪风虽然得到了遏制,但永辉这拨学生,已经吃了亏。 考不上大学,安文江阿爸和陈笑莲阿妈在街子上又没多少办法,永辉找不到一个工作,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闲起无事干,只能甩起双手吃闲饭,整日里坐在屋檐下望着版纳的青山绿水出神,无所事事地打发光阴,这日子多么难熬! 这当儿永辉也曾想过,干脆去投奔上海的亲生父母,找一条实实在在的出路。但他当初离开上海时,把话说得太绝。眼下,他又拉不下这个脸来,再去厚着脸皮求阿爸阿妈。唯一令他安慰的是,安文江阿爸和陈笑莲阿妈一点也没嫌弃他的意思,他们对他说,你要复读一年再去考,也可以;你不想读了,在家歇一阵,设法找一个打工赚钱的活,也可以。家里有吃有住,不会嫌多你一个人。 可永辉不能总是赖在屋头吃养父养母的啊!正当他准备去投考导游培训班,并还准备到澜沧江货船上找一个水手的活干时,出乎意料地他那亲生爹妈找来了!他们是随着一大帮知青回归西双版纳访问团来的。来到了街子上,见安文江阿爸和陈笑莲阿妈住的房子狭窄简陋、陈旧破烂,不声不响地,掏出了两万多块钱来,买来青砖黑瓦、石灰纸筋、水泥砂子、木料玻璃,让安文江阿爸雇工在旧屋旁边的空地上盖一幢三上三下的房子,以便老来安度晚年。 正是亲生爹妈的这一举动,打动了永辉的心。永辉甚至发现,他的亲生父亲,原来还是那么能干,他几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