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雪花有点小纠结 (第2/3页)
,小小年纪竟然把女子挑夫婿的话挂在嘴边,这是闺阁女子能说的话吗?看来得让容嬷嬷好好教教她。 而且,而且她竟然把那条笨狗带了来?! 一个女子,出进带着一条狗,成何体统? 韩啸一想起如花,鼻孔就喷白气。 如花也是邪了,和韩啸是“相看两相厌” 雪花曾经为此窃笑不已。 * 容嬷嬷果然没让雪花失望,真的长了一张严肃苛刻的脸。 不过,雪花很快发现,除了教规矩的时候,容嬷嬷都是乐呵呵的,一脸的笑模样,虽然那笑给人的感觉很虚假。不由地,雪花就想起了曾经遇到过的戏班子的尖嘴班主,虽然也长了一副坏人相,可是不可否认,尖嘴班主是个地道的好人。 由此可见“人不可貌相”不是妄谈。 规矩礼仪,雪花曾经看了那么多古装剧,不想学也知道了不少,到没觉得有什么吃力的。 所谓行止有度、举止端庄、进退得宜、笑不露齿,总之,就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一套固定的规矩,说白了,按着固定模式走,是啥问题都没有,比当初军训轻松多了。 雪花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小燕子会弄得鸡飞狗跳的? 雪花最感兴趣的是琴艺课。 谁让她眼刁,教琴艺的莫流云简直给人一种真正的行云流水的感觉,再加上纤长的手指行云流水地在琴弦上滑动,真使人置于室内却如入山水之间。 感兴趣当然学得就好,很快莫流云就发现了这个聪明的小姑娘,仔细留意,遂起了爱才之心,有了把衣钵传给雪花的意思 。 封姑姑的封氏针法,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有平针绣、乱针绣、纹绣等等,最拿手的还是双面绣。 雪花因为前世是个近视眼,所以怕伤眼睛,对刺绣倒是不太上心,好在封姑姑也不介意弟子好不好学,每天完成固定课程便罢,对她们要求并不高。 封姑姑是从宫里出来的人,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姑娘们哪一个都不会指着手艺吃饭,不过是学了来充门面罢了。 不过,很快,她发现最小的那个小姑娘学得煞是认真,不但她发现了,雪花也发现了。 荷花每天手里拿着一块布、一团线、一根针,走到哪儿,绣到哪儿,连她最爱吃的糕点都退居二线了。 meimei好学,雪花也不阻拦,只叮嘱荷花不许一次绣太长时间,免得坏了眼睛。并吩咐荷花的丫头甜儿、杏儿,别忘了经常提醒荷花一下。 原来,她们住进秋水别院没几天,县里的官牙就带来了一群待卖的丫头,雪花于是给每个姐妹,包括包子一人挑了两个。 姐妹几人现在出进有丫头伺候着,确实有了一些大家闺秀的风范。 教她们诗词歌赋、书法字画的王夫子,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夫子,面色祥和,最是好说话了,而且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知又想起了什么名句,忘了面前还有一群女学生。 所以说,每天的课业并不繁重,无论是教的还是学的,都知道没人指着这些吃饭,各凭兴趣罢了。 雪花对姐妹们和自己也没什么要求,这又不是要考大学,非得下苦功夫,雪花只觉得自己姐妹,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针凿女红,能品评鉴赏就行了,至于规矩礼仪,不出什么差错也就可以了。 既然课业不忙,天又暖了,雪花就开始对着她住的院子里的那块空地发呆。 雪花住的院子叫寒雪小筑,临湖而居,院子不大,但很精致。 雪花和荷花住在一起。 银花带着梨花、包子住在隔壁的听雪苑。 叮叮住的地方稍远一些,叫望雪楼。 雪花发现,秋水别院的很多地方的门牌字扁,都有一个“雪”字。 雪花曾经问过叮叮,但是叮叮神情有些黯然,雪花忙打住了。 有些事,是她没必要知道的。 雪花望着那片空地,暗自考虑,她是来种田地,现在却在这里学宫斗、宅斗才能用得上的东西,是不是太浪费了? 现在有块现成的土地摆在她面前,她是不是要对它说,我不能辜负了你,对不对? 说干就干,雪花拜托老管家福伯买来了黄瓜、豆角等秧苗,从花匠那借来了铁锹、锄头等物,号召姐妹们课余时间开荒种菜,锻炼身体。 不能忘了本职工作嘛。 至于肥料,雪花暂时忽视。 她虽然想在院子里种菜,但也不想院子里臭哄哄的。 韩啸找来的时候,就看到正在学规矩礼仪,在大家闺秀的道路上深造的,被他寄予了厚望的,几个未来的大家闺秀—— 一个个穿着丫头们的衣服,头上包着半旧的粗布帕子,拿着铁锹、提着木桶,灰头土脸的,毫不留情地践踏着他的苦心 。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韩啸黑着脸,怒喝一声。 “哥哥,你回来了?”叮叮听见韩啸的声音,惊喜地抬起头。 雪花姐妹住进秋水别院的第二天,韩啸就离开了,只留下了赵子沐,所以,雪花虽然一直想把脖子上的核弹头还给他,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现在听到韩啸的声音,不仅叮叮高兴,雪花也很高兴,她们都自然地忽略了韩啸的怒火。 反正他也从没有过好模样的时候。 发怒和不发怒是一样的。 韩啸见没人理会他的喝问,再也维持不住冰冷古板的小样子,大步走过来,恶狠狠地对着雪花道:“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