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到莫斯科去 (第1/4页)
12 到莫斯科去 我把这几次莫斯科之行分成夏季旅行和冬季旅行两类,因为两者在我脑子里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前一种是愉快的旅行;后一种除去烦闷和困乏,便一无所剩。 在进官办学堂之前,夏季里我根本没有到过莫斯科,但是,为了避免以后再来回溯这件事,我想稍微扯远一点儿,先讲讲我第一次到“俄罗斯的心脏”去的情况;那次去是为了报考当时刚由寄宿大学改名为六年制贵族学校。 这是在八月初。母亲准备亲自送我去。一般的说,凡是重要的事,她总以为只有依靠她随机应变的本领才能办好。她跟学校当局很熟,因为我的哥哥们全是念的这所寄宿大学,所以她认为,如果我某一门学科考得差,她去说说情,学校便会通融办理。此外,她相信,考试时有她本人在场(这是允许的),我便不敢答坏试题… 是仲秋季节八月里的一个晴天。我清早起来,在园子里整整跑了一上午,向各个角落告别,有时跪下去亲吻土地。这种举动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兴奋的表现呢,还是只不过把偶然读过的书中的某些例子拿来作一番虚应故事的模仿呢,——我说不清楚。不过,我比较倾向于同意后一个假设,因为我记不起我当时曾产生过什么精神活动。后来,我转学到了彼得堡,回家度假时,还一再干过这种事儿。我们通常约好三、四个在莫斯科念书的同学,搭乘同一辆驿站马车回家。马车快到万圣村时,我们总是吩咐车夫把车停在一座能眺望整个莫斯科的山岗上。我们走出车厢,跑下去亲吻土地… 我们在中午一点光景从红果庄出发。到莫斯科是一百三十五俄里(冬季里路程可以缩短十五俄里左右),因为通常是坐“自备”马车去的,所以至少要走两天半。到第一站(格利什科沃)是三十俄里,得在天黑之前到达。 在本书开头我已经介绍过红果庄周围的地形。这地方的景色是灰暗甚至阴森的;但是在我们走过几俄里后,我终究感到我是从禁锢中解脱出来,置身于广阔的天地间了。四周的清新空气饱含着针叶树的芬香;呼吸感到轻快而舒畅;装着旧弹簧的四轮马车轻轻地摇晃着。我们的马小步跑着,一小时走不了六俄里。每当走过泽间小径或者沙地时,我们让马缓步行走。侍仆柯隆不时跳下车,徒步跟在车后,采集路旁丛生的白蘑菇。母亲打着盹儿;她经常带着出门的阿加莎坐在我对面,也脑袋一冲一冲地在打瞌睡。母亲前面的一条板凳的空座位上放着一篮晚熟的大白桃,每一层桃子用茶麋子树叶和菩提树叶隔开。这是准备送给外祖父的礼物。 “你干吗不睡?”母亲醒来时问我。“阿加莎!你最好把篮子搁在腿上…你看,它摇晃得多厉害!” “太太,篮子用绳子绑着呢。” “带这些桃子简直是活受罪!带去吧,说你带的桃子是酸的,不带吧,又问你为什么不带。” “mama,您还不如在莫斯科买一些送去,”我说。 “两卢布才买十个!买不起!…阿连皮!到橡树林还远吗?” “还有四、五里路。” “你快点赶好不好。我们差不多走了两个钟头,还没走出这座树林子!” “说话就到——望得见了!出了这座树林子就上山岗了。” “唉,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你考得取吗?”母亲又对我说“你给我小心点,别出丑!” “我一定用心考,mama。” 母亲的注意力又从我身上转到那篮桃子上,并且稍稍揭开一点盖在上面的树叶。 “没事儿,上面的还好。阿加莎,你听着:回头一到格利什科沃,马上把桃子查看一遍!” 我自己也焦急地巴望着赶快到达橡树林,因为到了那里,转个弯就是大路。不久,我们出了树林。原野里有一条通到山岗上去的路。橡树林,或者照普通的说法,散布在广大空间的矮白桦树丛,已经遥遥在望。它整个儿沐浴在金黄色的阳光中,迎风摇曳,象会动的东西似地蠕动着。阿连皮唿哨一声,马迈开大步奔驰,二十分钟光景便把我们拉到了橡树林。从树干之间的空隙望去,可以看到树林外边的洼地,洼地上有一条大道。 “真正活受罪的事儿就要到了!”阿连皮说,这时车子已经驶到拐弯的地方,他小心翼翼地驾着车顺斜坡驶下去。“柯隆!到前面去看看垫板是不是好的!” 不错,这确是一件活受罪的事。铺在泥泞地面上的垫板路长达六俄里多,中间只有短短的几段是硬的土路。垫板中央腐烂了,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车轮便陷了下去。拉边套的马不时踩在没有铺牢固的垫板的一端,另一端便随着翘起来。垫板路的两边伸展着泥泞的、布满草墩子的沼泽,沼泽上间或有些弯曲矮小的树木;有些地方,沼泽变成了赤褐色的深水潭,水面上覆盖着高大的沼囗,白色的睡莲和一种长着棉絮般蓬松的白花的植物。母亲抓住车门,喃喃地说: “上帝保佑,大卫王大慈大悲!上帝保佑…慢点!慢点!你干吗赶得那么快!阿加莎!看好桃子:唉,你怎么啦!上帝保佑…。 阿加莎时而双手抓住车门,时而护住篮子;我被颠簸得随时有摔下车去的危险。 夕阳西下时,我们到了格利什科沃,下榻在库兹马老爹的客栈里。我以前听母亲说过,库兹马是个聪明而正直的老头子。严格的说,他的客栈算不得正式客栈,不过是一座比普通农舍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