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_第二十九章冲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冲突 (第1/2页)

    第二十九章冲突

    徐州。古称彭城。据说是那位活了八百年的彭祖封地。这里水网密布。交通发达。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后世有五省通衡之称。

    从自黄得功退入徐州后。徐州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山东丢失。这里就成了最前线。若是徐州再丢。再下来就是淮安。扬州。难道要打一场扬州保卫战?这是王福绝不能容忍的。王福甚至想过自己是不是要再亲征一次。不过。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可不认为自己有名将的潜质。上次打左良玉是逼不得已。这次暂时因当还轮不到自己上场。

    王福连下数旨。李成栋、李本深、柏永馥等原高杰旧部都匆匆率军北上。京杭大运河的河道上。塞满了给徐州运送各种物资的船只。为了压制满人的红衣大炮。王福差不多将羽林卫炮营的一半调集上去。其中和满人手中红衣大炮一模一样十二磅大炮十八门、六磅大炮三十六门。刚刚生产出来的手雷一万枚。已经换上了燧发枪的羽林卫三千名。

    一口气调派了如此多的军队和物资。王福总算松了一口气。除了羽林卫。徐州聚集了大明最精华的力量。光是总兵一级的将官就有十几人。军队合计七万人。火炮七十多门。这样的军事力量虽然还不能和满清的十几万大军相比。但依托城池和火器。想来守城是没有问题。如果这样还不能守住徐州。那王福也无话可说。

    山东的丢失。朝中大员一齐失声。对于皇帝加强徐州的防守。满朝文武都难得的认同。齐心协力的往徐州调配物质。也没有人再提要追究黄得功丢失山东的责任。

    倒是民间起了颇多杂音。东林党人终于找到机会了。复社的士子们在各个勾栏瓦舍大放厥词。指点江山。将山东丢失的责任归咎于皇帝将东林党人赶出朝廷。所用非人。仿佛只要东林党人还在朝。山东就会万无一失。浑然忘了当初东林党人一心借虏平寇。生怕得罪满清。根本不想要山东。

    对于东林党人地这些杂音。王福懒得理会。这些东林党人满腹失意。说怪话也难免。除非王福想大兴文学狱。否则拿他们也没有办法。若是理他们。只会让他们精神百倍。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

    时间。时间。王福再次感到时间的宝贵。每天上下朝后。不是前往军营就是前往军器局。每次到了军营。只要看到羽林卫热火朝天的训练王福就会安心下来。即使是朝堂上大臣们互相扯皮。导致的不快也会马上消散。到军器局也是如此。看到一支支火枪。一颗颗手雷造了出来。王福就有一种满足感。

    王福已经命令军器局开始试着生产有膛线的步枪了。膛线的技术并不困难。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就有线膛枪。不过。由于制造太过费时。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只是私人应用。到了十七世纪。丹麦才成为第一个给军队装备线膛枪的国家。

    一支火枪的膛线需要拉削上百次之多。生产一只线膛枪地时间可以生产十支以上的滑膛枪。王福只是试着小批量地制造出一些线膛枪。供给特殊地部队使用。

    这支特殊的部队自然就是新近组建的特种部队。经过层层挑选。从羽林卫中选出了一百二十人。这一百二十人都是身体素质出众。练过武功地人组成。特种兵如何训练。王福只能根据一些电视电影或者书本的知识来取材:越野、射击、潜伏、剌杀、侦察、爆破…

    时间过得很快。又是大半月的时间过去了。清军已经对徐州发起来数次进攻。拿下山东后。多铎对于山东各地的残余明军和地主武装进行了收编。又多出了四五万人。差不多补充了在济南城下的损失。不过。质量可就差多了。以前的数万军队好呆也是大明正规军出身。山东收编的却全是一些杂七杂八的部队。

    多铎的进攻在城下碰了个头破血流。当清军冲到城下时。城中七十多门大炮齐声发出怒吼。刹时间整个城外地动山摇。城中又是火枪。又是手雷。清军一下子死伤了数百人。不得不黯然收兵。

    此后清军又试探着进攻了几次。每次都只是丢下数百具尸体就灰溜溜的撤退。虽然清军也有红衣大炮。只是在城下总是比较吃亏。何况除了红衣大炮外。清军地无敌大将军炮根本不是明军六磅炮的对手。

    除了火炮吃亏外。清军面对城头丢下来的手雷简直是恨之入骨。这种手雷往往在半空中爆炸。弹出的铁片在空中乱飞。即使手持盾牌也无法防护。明军远有火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