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释 (第1/2页)
出释 出释 如觪所言,母亲也许真的需要时间,这日之内,她没有派人过来。不过,第二天一早,寺人衿就出现在我的宫里,说母亲要我到她那里去用大食。 我应下,将穿戴收拾齐整,随她离开了宫室。 刚进母亲宫门,正遇到一名寺人端着陶盂从前堂出来,见到我,躬身行礼。 我看看那空空的陶盂,问他:“夫人刚服过药。” “正是。”寺人答道。 我沉吟一会,又问:“这两月可曾间断?” 寺人说:“夫人每日服药,从无间断。” 我点点头,往堂上走去。 母亲的宫室依旧静谧,我一进门便望见了榻上的母亲,她鬓发齐整,一身素净常服,正低头专心地做着针线。我讶然,记忆中,母亲是向来不爱干这些事的。 “姮来了。”母亲抬眼看见了我,停下手中的活。 “母亲。”我行礼。 她露出淡淡的微笑,让我在旁边的席上坐下,继续做活。我偷眼打量,母亲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似乎不曾为什么事心绪不宁。我往她手上望去,只见缝着的是一件絺衣,半旧的颜色,质地看着很柔软。 “这是你君父的,”母亲忽而开口了,边缝边说:“他夏日里最爱这絺衣,今年取出,发现衣袂残旧,临走前嘱我缝补。” “如此。”我颔首。心中好奇,宫中侍奉之人这么多,父亲却一定要母亲来缝。看看母亲,她两眼专注地看着絺衣,一针一针缝得仔细。她的脸至今消瘦,却觉得那苍白中此时有些说不出的柔和。 四周一片寂静,我和母亲谁也没有说话,只余针线穿过衣料的细微声音。线渐渐短去,母亲打结断下,重新纫针。她把线头捻尖,却怎么也穿不进针眼。母亲微微皱眉,我起身坐到她身旁,接过针线,帮她纫好。 “到底是年轻人。”母亲笑道。我将针线递还给她,她接过,视线在我的手上停留了片刻,唇边浅浅莞尔:“姮不久也将为夫君缝衣了。” 我的心提了提。母亲将针线和絺衣放在一旁,转过身来,面对着我:“彀父说,你与晋侯撤去了婚约?” 我点头:“然。” 母亲看着我,目光复杂。“为何?”她轻轻地问。 我动动嘴唇,没有回答。 母亲注视了好一会,没有追问下去。她将身体靠向旁边的小几,道:“姮不说也罢。母亲曾忧你执于情爱,将来自苦,如今看来…”她叹了口气,露出一丝苦笑:“姮,有时觉得你像极了母亲,却又偏偏懂得适可而止。” 我诧然望着她。 “那时,她也是公女这般年纪…”蓦地想起挚任那番话,母亲的既往如同罩着一层面纱,似乎可以隐隐地分辨出轮廓,却依旧朦胧而神秘。 “虎臣舆待你若何?”母亲忽然问道。 我一怔,终于提到了。“虎臣舆待姮甚好。”我回答说。 “如此。”母亲笑了笑,道:“虎臣舆年轻勇武,得王室委以要职,彀父也盛赞其为人纯直。想来,”她看着我:“虎臣是爱极了姮,否则也不至于当众强贽。” 我不语。 母亲缓缓道:“母亲也想过了,虎臣虽无父母,只是畿内诸侯,却前途远大,不失为上佳人选。且,这婚姻乃他辛苦求来,日后定珍惜待你,姮嫁去,家中地位必可无忧。母亲之意,你可明白?” 堂上一片寂静。 母亲的分析永远这样理性。 稍顷,我颔首道:“明白。” 母亲微笑,一贯的慈祥。自始至终,她没有提起过王姒的事,这似乎成了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触碰不得。 下午,我遵照母亲的吩咐,再去同她一起用小食。出乎意料地,在宫门外,我遇到了姝。 她已经及笄了,长长的头发拢作层叠的发髻,配上窈窕的身形,脸上虽未施朱粉,却掩不住天生的明艳和妩媚。 两人照面,姝没有一丝表情,规矩地与我见礼,然后看也不看我一眼地走了。 堂上,母亲还在缝着絺衣,神色自若。 “姝来此何事?”我问。 母亲淡淡地说:“来答课业。” 我点了点头。“母亲,”迟疑了一会,我说:“将陈妫释出吧。“ 母亲看了我一眼,面色无波,仍旧穿针引线:“为何?” 我不紧不慢地说:“母亲,婚姻之义,在于修二姓之好,倘新妇对母家心怀怨忿,不知又当如何?” 母亲顿住,抬头看着我。 “母亲,”我轻声说:“姮闻陈妫禁足以来,啼哭不止,姝也因此憔悴不已。惩而戒之,本无可厚非,然,过而生忿则适得其反。且,新妇出嫁而不得见生母,旁人不知其中事由,必生议论,免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