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 (第4/10页)

以礼焉。礼山川。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见之于晋君。○见,贤遍反,注皆同。不可。不肯见。遂以告,而从之。从重人言。

    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前此年郑伐楚故。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楚人执皇戍及子国。以郑伯不直故也。子国,郑穆公子。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垂棘。垂棘,晋地。

    宋公子围龟为质于楚而归,围龟,文公子。○质音致,下注同。华元享之。请鼓噪以出,鼓噪以复入。出入辄击鼓。○噪,素报反。复,扶又反,下同。曰:“习攻华氏。”宋公杀之。盖宣十五年宋楚平后,华元使围龟代巳为质,故怨而欲攻华氏。

    冬“同盟于蟲牢”郑服也。诸侯谋复会,宋公使向为人辞以子灵之难。子灵,围龟也。宋公不欲会,以新诛子灵为辞。为明年侵宋传。○向,舒亮反。难,乃旦反;一本无“之难”二字。“子灵为辞”一本无“为辞”二字。

    十一月,已酉,定王崩。经在蟲牢盟上,传在下,月倒错。众家传悉无此八字,或衍文。○倒,丁老反。

    [疏]注“经在”至“衍文”

    ○正义曰:传不虚举经文,此无所明,又上下倒错,诸家之传又悉无此言,必是衍文。此杜以疑事毋质,不敢辄去之耳。

    【经】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无传。)

    二月,辛巳,立武宫。鲁人自鞍之功,至今无患,故筑武军,又作先君武公宫,以告成事,欲以示后世。

    [疏]注“鲁人”至“后世”

    ○正义曰:杜以传称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宫,故云鲁人自鞍之功,至今无患,追思鞍战,以为已功,故筑武军,又作先君武公之庙。以告战胜之事,欲以章示后世,明巳之功也。其意言筑为武军,又作武公之庙。《公羊传》曰:“武宫者何?武公之宫也。”是立宫为武公庙也。武公是成公九世之祖,其庙毁已久矣,今复立之,以为不毁之庙。《礼·明堂位》曰:“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世室,言其世世不毁。刘炫以为直立武公之宫,不筑武军。今知不然者,以下传云:“听于人以救其难,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是丘明讥鲁立武以章武功,明非徒筑宫而已。又宣十二年潘党请筑武军,楚子云:“武有七德,我无一焉。武非吾功。”遂不敢筑。武军以明武功,此则丘明讥鲁章武功,明亦筑武军也,若其唯筑武宫,传应云不可以立武宫,不得单称武也。刘以为唯筑武公之宫,而规社,非也。

    取鄟。附庸国也。○鄟,徐音专,又徒栾反。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夏,六月,邾子来朝。无传。

    公孙婴齐如晋。婴齐,叔肸子。

    壬申,郑伯费卒。前年同盟蟲牢。○费音秘。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楚子婴齐帅师伐郑。

    冬,季孙行父如晋。

    晋栾书帅师救郑。

    【传】六年,春,郑伯如晋拜成,(谢前年再盟。)子游相,(子游,公子偃。○相,息亮反,下“甯相”同。)授玉于东楹之东。(《礼》:授玉两楹之间。郑伯行疾,故东过。)

    [疏]注“礼授”至“东过”

    ○正义曰:《聘礼》云:“公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郑玄云:“中堂,南北之中也。入堂之深,尊宾事也。东楹之间,亦以君行一,臣行二也。”《聘礼》大夫奉命来聘,君臣不敌,故授玉于东楹之间。国君来朝,尊卑礼敌。传言“东楹之东”以讥郑伯行速,明礼当授玉于两楹之间。

    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巳。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视流,不端谛。○谛音帝。

    二月,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宫,非礼也。宣十二年潘党劝楚子立武军。楚子答以武有七德,非已所堪。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今鲁倚晋之功,又非霸主,而立武宫,故讥之。○倚,于绮反。

    [疏]注“宣十”至“讥之”

    ○正义曰:服虔云:“鞍之战,祷武公以求胜,故立其宫。”案定元年传:“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立炀宫。”此若为祷而立,何以不言祷也?无验之说,故不可从。

    听于人以救其难,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言请人救难,胜非已功。○难,乃旦反,注同。

    “取鄟”言易也。○易,以豉反。三月,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甯相、郑人、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夏阳说,晋大夫。蛮氏,戎别种也。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经唯书卫孙良夫,独卫告也。○夏,户雅反。说音悦,下文注同。浑,户门反。种,章勇反。以其辞会也。辞会在前年。师于针,卫人不保。不守备。○针,其廉反,一音针。说欲袭卫,曰:“虽不可入,多俘而归,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卫唯信晋,故师在其郊而不设备。若袭之,是弃信也。虽多卫俘,而晋无信,何以求诸侯?”乃止。师还,卫人登陴。闻说谋故。陴,毗支反。

    晋人谋去故绛。○晋复命新田为绛,故谓此故绛。○复,扶又反。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郇、瑕,古国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城。○郇音旬。解音蟹。沃饶而近盬,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近,附近之近,下及注“近宝”皆同。盬音古。猗,于宜反。

    [疏]“沃饶”至“失也”

    ○正义曰:土田良沃,五穀饶多,民丰则国利,财多则君乐,其处不可失也。

    ○注“盬盐”至“池是”

    ○正义曰:《说文》云:“盬,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总百一十六里。字从盐省,古声。”然则盬是盐之名。盬虽是盐,唯此池之盐独名为盬,馀盐不名盬也。

    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兼大仆。○乐音洛,下“谓乐”同。将,子匠反,下注“军将”同。大仆,音泰。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路寝之庭。

    [疏]注“路寝之庭”

    ○正义曰:《礼·玉藻》云:“君日而视朝,退適路寝听政。”知寝庭是路寝之庭也。沈氏云:《大仆职》云:“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郑注云:“燕朝,朝于路寝之庭。”韩献子既为仆大夫,故知寝庭,路寝之庭也。其路门之外朝,则司士掌焉,故司士掌治朝之仪。治朝,则路门之外每日治朝事之朝也。其库门之外朝,则朝士掌焉,故《朝士》云:“掌外朝之法。”此是询众庶问罪人之处也。凡人君内朝二,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