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五十八哀公六年尽十一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十八哀公六年尽十一年 (第2/9页)

,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逸《书》。言尧循天之常道。○“楚昭王知大道矣”本或作“天道”非。夏,户雅反,下注同。此语在《尚书·五子之歌》。《书》无“帅彼天常”一句,下亦微异。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灭亡,谓夏桀也。唐虞及夏同都冀州,不易地而亡,由于不知大道故。○“行”如字,又下孟反,《尚书》作“厥道”“乃灭而亡”《尚书》作“乃厎灭亡”

    [疏]“夏书”至“而亡”○正义曰:此《夏书·五子之歌》第三章也。彼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此多“帅彼天常”一句。又字小异者,文经篆隶,师读不同,故两存之。贾、服、孙、杜皆不见古文,以为逸《书》,解为“夏桀”之时。唯王肃云“太康时也”案王肃注《尚书》,其言多是孔传,疑肃见古文,匿之而不言也。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馀里,俱在冀州,统天下四方,故云“有此冀方”也。

    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已率常可矣。’”又逸《书》。言信出已,则福亦在已。

    八月,齐邴意兹来奔。高、国党。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召在七月,今在八月下,记事之次。

    [疏]注“召在”至“之次”正义曰:经书阳生入齐,文在七月之下,知其召在七月也。今传在八月下者,欲令下接十月立之,是记事之次也。邴意兹来奔者,自以高国之党,八月来奔耳。僖子使召阳生,自以七月之时别使人召之,非遣意兹召也。贾远以传文相连,谓遣意来召,又怪其日月错误,云其说未闻。杜以此故为注云“高、国党”以隔之。

    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且于,齐公子鉏,在鲁南郭。○且,子馀反。曰:“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畏在家人闻其言,故欲二人共载以试马为辞。○上乘,绳证反。出莱门而告之故。鲁郭门也。阚止知之,先待诸外。阚止,阳生家臣子我也。待外,欲俱去。○阚,苦暂反。公子曰:“事未可知,反与壬也处。”壬,阳生子简公。○壬,而林反。戒之,遂行。戒使无泄言。○泄,息列反。逮夜至于齐,国人知之。故以昏至,不欲令人知也。国人知而不言,言陈氏得众。○令,力呈反,下同。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隐于僖子家内。子士母,僖子妾。与馈者皆入。陈僖子又令阳生随馈食之人入处公宫。○馈,其位反。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盟诸大夫。鲍子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点,鲍牧臣也。差车,主车之官。○差,所宜反。点,之廉反,又如字。曰:“此谁之命也?”陈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见其醉,故诬之。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女音汝。折,之舌反,又市列反,注同。背音佩,后年皆同。悼公稽首,悼公,阳生。曰:“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言已可为君,必不怨鲍子。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公子,自谓也。恐鲍子杀已,故要之。○要,一遥反。义则进,否则退,敢不唯子是从?废兴无以乱,则所愿也。”鲍子曰:“谁非君之子?”乃受盟。言阳生亦君之子,固可立。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胡姬,景公妾也。赖,齐邑。安,号也。去鬻姒,荼之母。○去,起吕反。杀王甲,拘江说,囚王豹于句窦之丘。三子,景公嬖臣,荼之党也。○拘音俱。说音悦。句音钩。窦音豆。公使朱毛告于陈子,朱毛,齐大夫。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举,皆也。○匮,其位反。难,乃旦反。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内有饥荒之困,又有兵革之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有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复命,公悔之。悔失言。○少,诗照反。长,丁丈反。夫音扶。孺或作“”同。毛曰:“君大访于陈子,而图其小,可也。”大谓国政。小谓杀荼。使毛迁孺子于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恐骀人不从,故毛驻于野,张帐而杀之。骀,齐邑。殳冒淳,地名。实以冬杀,经书秋者,史书秋记始事,遂连其死通以冬告鲁。○骀,他才反,又徒来反。幕音莫。殳音殊。冒,亡报反。淳音纯。驻,中住反。

    [疏]注“实以”至“告鲁”正义曰:传言十月立阳生。阳生既立之后,方遣朱毛杀荼,则荼死在冬。经书为秋杀者,记阳生初事入齐之始,遂连荼死二事通以冬始来告,言阳生秋入,荼以秋死,故并书于秋也。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夏,公会吴于鄫。鄫,今琅邪鄫县。○瑗,于眷反。鄫,本又作“缯”才陵反。

    秋,公伐邾。八月,已酉,入邾,以邾子益来。他国言“归”于鲁言“来”内外之辞。

    宋人围曹。

    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传】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定八年,郑始叛。)晋师侵卫,卫不服也。(五年,晋伐卫,至今未服。)

    夏,公会吴于鄫。吴欲霸中国。吴来徵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是时,吴过宋,得百牢。○牢,力刀反。过,古禾反。鲁不可以后宋。且鲁牢晋大夫过十,晋大夫,范鞅也。在昭二十一年。○后如字,又户豆反。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有常数。

    [疏]“吴王百牢”○正义曰:《王制》云:“君十卿禄。”鲁牢晋大夫过十,故吴王自谓合得百牢。○注“有常数”○正义曰:《周礼·大行人》云:“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是常数也。

    若亦弃礼,则有yin者矣。yin,过也。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上物,天子之牢。○上如字,一音时掌反,注同。

    [疏]注“上物天子之牢”○正义曰:《周礼·掌客》云:“王合诸侯,而饔礼则具十有二牢。”郑玄云:“飨诸侯而用王礼之数者,以公侯伯子男尽在,是兼飨之,莫適用也。”以莫適用,故用王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