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_第1mdash;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mdash;mdash; (第3/4页)

关镇,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城。

    这一条山沟也是最宽敞的,701的家属院就建在此,院子里有医院、学校、商店、餐馆、招待所、运动场地等,几乎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人员也是相对比较繁杂的,进出也不难。

    我后来因为要写这本书,经常来采访,一来往往要在招待所住上几天,几次下来,这里很多人都认识我,因为我老戴墨镜(我自23岁起,右眼被一种叫强光敏感症的病纠缠不休,在正常的白炽灯光下都要戴墨镜保护),人们都喊我叫墨镜记者。

    后面三条山沟是越来越狭小,就进出的难度言,也是越来越大。

    我曾有幸三次去过第二条山沟,第三条山沟去过两次,而第四条,也就是最里面的山沟,一次都没去过。

    据说,那里是破译局的地盘,也是整个山上最秘密的地方。

    行动局是在第二条山沟里的右边,此外还有一个701培训中心,是个副局级单位,建在山沟的左边,两个单位如一对翅膀一样依山而扎,呈扇形张开,但左边的扇形明显要比右边大。

    据说,行动局其实没几个人,他们的人大概都是"出门在外"的。

    第三条山沟里也有两个单位,一个是监听局,再一个是701机关,两个单位的分布不同于行动局和培训中心,是面对面,相对而立,而是分一前一后。

    前者为701机关,后者为监听局,中间地带属双方共享,都是公用设施,如球场、食堂、卫生所等。

    因为无乡民进得了山,山上的一切无人糟蹋,年复一年地,现在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鸟兽成群结队,驱车前往,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飞禽走兽出没。

    路都是盘山公路,发黑的沥青路面,看上去挺不错的,只是过于狭窄,弯又多,很考验司机的手艺。

    据说,山体里还有直通的隧道,可以在几个单位之间快速来回。

    我第二次去监听局时,曾提议安院长是不是可以让我走一回隧道,老头子看我一眼,未予理睬,好像我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似的。

    也许吧。

    不过,说真的,在我与包括安院长在内的701人的接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心态是比较复杂的,表面上是害怕我接近他们,骨子里又似乎希望我接近。

    很难想像,如果只有害怕,我这本书将如何完成。

    肯定完成不了的。

    好在还有"希望"。

    当然,更好在每年还有"解密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05我要说,作为一个特别单位,701的特别性几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有些特别你简直想都想不到。

    比如它一年中有个很特殊的日子,系统内部的人都管它叫"解密日"。

    我们知道701人的工作是以国家安全为终极目标的,但职业本身具有的严格保密性却使他们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连收发一封信的自由都没有,都要经过组织审查,审查合格方可投递或交付本人阅读。

    这就是说,若你给他们去信,主人能否看到,要取决于你在信中究竟写些什么,如果你的言谈稍有某种嫌疑,主人便有可能无缘一睹。

    退一步说,即便有缘一睹,也仅仅是一睹而已,因为信看过后将由组织统一存档保管,个人是无权留存的。

    再说,如果你有幸收到他们发出的信(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比较小,除非你是他们直系亲人),也许会奇怪他们为什么会用复写纸写信。

    第3节:解密日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他们投出的信件组织上必须留下副本。

    在尚无复印设备的年代里,要让一份东西生出副本,最好的办法无疑是依靠复写纸。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他们离开单位时,所有文字性的东西,包括他们平时记的日记,都必须上交,由单位档案部门统一代管,直到有一天这些文字具备的密度消失殆尽,方可归还本人。

    这一天,就是他们的"解密日"。

    这是一个让昔日的机密大白于天下的日子。

    这个日子不是从来就有,而是始于1994年,即我邂逅两位乡党后的第三年。

    这一年是安院长离任的年头,也是我初步有写作此书打算的年头。

    由此不难想见,我写作此书不是因为结识了两位乡党,而是因为有幸迎来了701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解密日"。

    因为有解密日,我才有权进山,去"里面的山沟"看看。

    因为有解密日,701人,严格说是获得解密的人,才有资格接受我的采访。

    不用说,若没有解密日,我写作此书的愿望将无从谈起。

    06我的身份无关紧要,我说过,这里人都叫我墨镜记者。

    我的名字叫麦家,如此而已。

    生活中,邂逅一个人,或者邂逅一件事,这是常有的事。

    我认为,有的邂逅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形态,一种经历,一点趣味而已,并不会给你的生活和创造带来什么特殊的不同,但有的邂逅却可能从根本上把你改变了。

    现在,我忧郁地觉得,我与两位乡党的邂逅,属于后一种,即把我从根本上改变了。

    现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