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_第16mdash;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mdash;mdash (第3/4页)

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面对一个人刻意装出来的傲慢,你就乱了方寸,忘记了自己身份,低三下四去取悦他,迎合他,这类人的内心可想有多么懦弱,怎么可能让我看到光明的未来?要知道,我们求索的那束光明原本就像游丝一样纤细,而且还在风驰电闪中,也许我们只有像一个死人一样沉着,处乱不惊,处惊不变,这样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才可能有幸"不期而遇"。

    当然,密码技术作为一门数学科学,尖锐而深邃的数学能力,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样必要又重要的,两者犹如一对飞翔的翅膀,缺一不可。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不敢肯定自己对他们数学能力高低、优劣的判断标准是绝对合情合理的,或许存在着某些偏狭和蛮横,但我敢肯定对他们心理素质上的直觉,自己是不会错的。

    说真的,这次选人情况比我想像的要差得多,他们的表现太让我失望,我真担心带不回一个我需要的人。

    不过,矮子里选高个,既然来了,我总是要带一个回去的。

    就这样,第二天下午的晚些时候,我给王所长送去了12名面试者中的3个人名,要求调他们的档案看。

    无疑,我要的人就在这三人当中。

    所长看我的工作已近尾声,晚上专门到招待所请我吃饭,有点要给我饯行的意思。

    席间,我一边跟所长聊着天,一边注意到,在我们斜对面的餐桌上,有个女人老是在看我,目光大胆又热烈,有点风sao女子的味道。

    她的年纪也许有三十来岁,也许还要大一点,嘴唇涂得红红的,穿着一件黑白细条纹的连衣裙,头发用一块白手绢扎起,很洋派的样子,有点电影上女特务的时髦和妖艳。

    有一会儿,我觉得她好像冲我暧昧地笑了一下,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宁愿相信这是幻觉。

    但即使是幻觉,我也感觉到一种像被火烫着的害怕,吓得我不敢再侧目去看她。

    事情从此变得有些荒唐起来。

    吃完饭,我送走所长,回来时,见女子正立在我房间门口,见了我,还是刚才梦幻似的一个甜甜的笑容。

    我心里有些虚实不定的无措,为掩饰这种无措,我带点儿指责的口气对她说:"你在这干什么?"她说:"找你啊。

    "她的声音和笑容一样甜美。

    我问:"找我干什么?"她说:"你不是在招人嘛,我也想来试试看。

    "我问:"你是干什么的?"她把头天真地一歪:"你猜呢?"我很粗暴地顶回去:"我不想猜。

    "她略显尴尬,但很快又露出笑颜,说:"看你这么凶巴巴的,好像我是国民党的残余分子似的。

    "哈哈一笑,又说:"我不是国民党的女特务,我是爱国知识分子,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的教授,周总理还接见过我呢!"我听着,云里雾里的,一时愣在那儿。

    她敲敲我房门,落落大方地要求我:"开门吧,请我进屋吧。

    "便开门进了屋。

    05说说这个女人的经历很有意思。

    她叫黄依依,正如她自己说的,是个爱国知识分子,归国前曾在世界著名数学家冯o诺伊曼手下工作过,算得上是个小有名气的数学家。

    而她与诺伊曼博士的缘分,得益于她打得一手举世无双的好算盘。

    黄依依打算盘的绝活儿是祖传的。

    在广东英德县大源镇的黄家祠堂里,至今还挂着慈禧太后的御书:两广第一算盘,说的就是她爷爷。

    老人家晚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当过一阵子临时国民政府的收支总管,后人将此演绎成他是孙先生的账房先生。

    第18节:伏尔加的鱼

    黄依依从3岁就开始跟爷爷练习珠算,到15岁赴广州读中学时,算速之快已经与年迈的老祖父相差无几。

    老祖父临终前,将他一生视为宝贝的一个价值千金的象牙金珠算盘赠予她,引得黄家几十个嫡传后裔们无不眼红心绿。

    老祖父遗传下来的这算盘实为稀世之宝,其外形只有一只烟盒子一般大,犹如块玉佩似的,可以合掌护爱,而奇特的用料和工艺更是令人惊叹,整个算盘由一枚野生象牙浑然雕刻而成,手艺和功夫有盖世绝伦之高超,而且上面101个算珠子个个着有纯黄金粉,看上去金光闪闪,拿在手上凉手称心,可谓美不胜收,举世无双。

    算盘小巧又珍贵到这般地步,与其说是个算盘,还不如说是件珍宝,只有观赏性,而无使用性。

    因为算珠子太小,小得跟一粒绿豆似的,常人根本无法使用,要想使用,只能用指甲尖来点拨。

    然而,黄依依却可以拿它来跟所有珠算高手比试算速,开头几年用的是真指甲,十指尖尖的,后来改用假指甲,跟弹琵琶似的,却依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将细小的算珠子点拨得骤风暴雨般快,飞沙走石般响,那感觉如同你看艺人踩着高跷,依然健步如飞。

    这是她的手艺,也是她的骄傲,不论何时何地,她总是随身带着这宝器,高兴或不高兴时,需要或不需要时,便拿出来热热手,有时候是展示,是炫耀,是露一手,更多时候是习惯,是无意,是下意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