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一零八凯旋前 (第3/4页)
一样,微服便装,笑吟吟的,他也就笑道:“这几个月忙得我头都昏呢,才想偷闲半日, 捉到了。” 高拱笑道:“谁来抓你?我也是想偷闲半日,不想却撞上了你。” 两个宰相相视一笑,高拱进门,二人坐定,二人于房内烹茶,也不用童子下人,高拱指着戏台上演出云阿国的艳女道:“此姝不错。” 张居正就嘲他说:“原来肃卿喜欢这个类型,可惜‘小阳春’是正经酒楼,这台上都是角儿,卖艺不卖身。” 高拱笑道:“我也只爱他的艺,不爱他的身…那是个反串的男角,你道我看不出来么?别人不知阴阳龙蛇,但你我的眼光,料来不至如此。” 这已引入正题了,张居正却佯装没听懂,只是劝茶,又说:“虽是男角,但只要长得好的,也有士绅巨贾包养趋骛呢。” 高拱笑道:“此即所谓‘男风’也,又名‘南风’,此风气犹以福建为重,我时常奇怪,不知为何偏偏是福建盛行,遍寻经典,也无答案。不过最近南风北进,京师之中,闽气甚重,福建人开口就说福建话,不是福建人也学上两句,闽人的好与不好,一概崇尚,开拓海外之话题,龙阳断袖之风尚,都因之而兴,叔大,你看这却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是第二次引入正题,张居正一笑,再次避开,道:“天地自有循环之理,今日尚晋风,明日尚蜀风,后日尚吴风,都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过唯有‘郑风’…”他暧昧地看了高拱一眼,笑意更甚:“千古以来,无时不尚!” 这却是一句读书种子才听得懂的笑话,有道是“郑风yin”张居正说郑风,暗喻“yin风”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千古以来,人类爱yin之风从未变过,高拱又是新郑人,所以张居正便随口拿出这句话来揶揄。 跟大学士说这样的话,颇为不敬,但两人地位相捋,又是私下玩笑,就无所谓,张居正开这玩笑又有另外一层暗示:老高,咱们今天只谈***,不谈国事。 不料高拱又把话题给转了回来:“郑风既yin,叔大你说我们是否该学夫子,放之删之,改之正之呢?” 这是第三次引入正题,张居正见这个老固执如此穷追猛打,知道今天躲不过了,便正了正颜色,道:“肃卿认为,该如何改之、正之呢?” 话到这里,已逐渐挑明,因此地隔墙无耳,高拱更无忌惮,就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镇海公若本着为国为民之心,则我们都当全力辅佐于他,但他要是存了私心,嘿嘿,天下公器,若归一己之私,就非但不是国家之福,且不是这一己之福了。” 张居正道:“至少到目前为止,镇海公也还没有因私害公之事。最多是既利于公,又利于私…这却无妨了。夫子说,己欲达则达人,镇海公的行径虽未到圣人境界,但利己利人、富家强国,亦已可入千古能臣之列了。” 高拱微微一声冷笑,道:“他真的想做千古能‘臣’么?” 到臣字时,他用上了重音,提到这么敏感的话题,张居正还揣摩不透高拱的心思,一时不敢接上,高拱又道:“如今镇海公平定了日本,一来是开疆拓土,二来又解决了太仓的问题” 其实这次李彦直东征日本,所费甚大,而日本白银之开采,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见效的,至少要三年五载,方有大量白银从日本流入。可是既有这个盼头,各地商家豪族便如蜂赴蜜,市舶司再债押券时,没多久便又抛售了几百万两,财政问题自然而然便解决了。大明百余年来行藏富于士的政策,民间豪族财富极多,只要从中取出一点来,已足供政府数年之用了。只不过如何从士绅手里拿钱,使之为国所用,在李彦直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办法。 直到李彦直这里,才将这些民间的财力物力调动起来,以此向外扩张,然后再以扩张所得利益来回馈对这些士绅大贾的索取,这就已不是,而是形成了一种因果相循的“势”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李彦直不去推动,相关利益也会自己去推动此事。 徐璠也算商界的高手了,又是徐阶的儿子,在当世也算顶尖的人才了,但他的眼光胸襟,也只停留在借助李彦直的势谋取自己利益而已,高拱、张居正却是不世出的绝顶人物,李彦直的手腕用过一次以后,他们不但马上看透了其中的微妙与利弊,而且换了他们身处其位,也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了。 因此高拱道:“只是至今以后,我朝不免要支持商家豪族,源源不断地外拓,直到拓无可拓为止了。” 张居正笑道:“若开疆拓土而无害于民、有利于国,何必害怕扩张?” 高拱嘿了一声:“害怕倒不至于,只是镇海公这次回朝,以其功劳而论,自然是要封赏的,但朝廷能赏他什么呢?自然只有封王了。封王之后,他的手下,还有那些从扩张中获益的人又一定会不断地要求向外,打完了日本并朝鲜,并完了朝鲜收蒙古,收完了蒙古,怕连印度、佛郎机都要染指了。最近我听说,坊间盛传,印度再过去有个叫黑大陆的地方,还有东大洋对面的东大陆,这两个地方都盛产黄金,而且所产比日本多出百倍!又有人说,南方又有个大陆,利于牧马,而良马又正是我朝下一步开拓蒙古所需,市价必重!如今已有人不顾风狼之险跨洋而去,追金逐马。若再并得万里之地,那时候,朝廷就赏不了镇海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