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_第六章从此遗臭万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从此遗臭万年 (第5/6页)

   喝过了汤,第二道菜上来藏书网,这时候就听西南角上轰的一声,有人吵了起来,声音嘈杂,外带厮打之声。听声音,有人大骂同盟会暴徒叛乱,有人大骂北洋镇压革命,有人大骂孙文是骗子,有人大骂袁世凯是篡权夺位的jianian臣。吵骂声迅速向东南角蔓延,突然之间宴会大厅里人声嘈杂,所有的人都加入了骂战之中,骂孙大炮,骂大骗子,骂袁大头,骂大jianian臣,竟不知都是谁在骂,只看到东西两排的北洋军官全都站了起来,摔桌子砸碟子,蹬脚踹地板,声音吵得惊天动地。

    居中而坐的袁世凯神色不动,孙文表情淡漠,两人碰杯,对四周嘈杂的环境视若无睹,一饮而尽。

    周边闹了足足半个小时,声音渐渐消沉了下去,再过一会儿,与会诸人全都在自己座位上正襟危坐,大吃大喝,丝毫也看不出这些人刚才还打成一团的模样。藏书网然后袁世凯站起来致祝酒词,时间30秒。而后是孙文站起来答谢,用时20分钟。

    宴会结束,宾主尽欢而散。

    9月9日,袁世凯任命孙文为全国铁路总督办,并将慈禧老太太用过的豪华专列,提供给孙文专用。

    两日后,同盟会黄兴率陈其美、李书诚等10余人,也来到北京。

    书中暗表,同盟会大举入京,此来极有深意。

    原来,自打民国之后,民众结社的权力被放开九九藏书网,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小党派,诸党怪异之极,热闹非凡。同盟会宋教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招揽小党派小团体,使之组建成一个统一的党派:国民党。

    孙文考虑的是,最好能够把袁世凯收归于革命党的旗下,届时万事大吉。

    从孙文这个角度考虑,此事好像不难办,只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袁世凯,让袁世凯感动得涕泪交加,岂不妙哉?

    可事情做起来时,却不是九九藏书那么顺手,在与袁世凯斗智的过程中,孙文明显落于下风。袁世凯说的话,他能听懂,可他说的话,却被人讥笑为吹牛。袁世凯认为孙文不通政务,缺乏实际经验,而孙文却认为袁世凯这人明显缺乏想象力,这样两人就算是再谈上一万年,也谈不出个结果来。

    看来,要把袁世凯弄进国民党,此事不太容易。既然如此的话…

    干脆让宣统皇帝,加入革命党如何?

    孙文想。

    第8节革命的政治逻辑

    革命党最终和皇帝走到一起,听起来怪异离奇,却又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盖因此事完全符合革命的政治逻辑。

    这逻辑就是,于革命党而言,其最终的政治目标是权力,此时皇室已经丧失了权力,权力掌握在了袁世凯之手。于皇室而言,他们对孙文缺乏感性认识,对袁世凯却是恨之入骨,正是袁世凯将他们推下了皇位。所以孙文与宣统小皇帝必然会置身于同一个阵营,面对着同一个敌人。

    先是离休的摄政王载沣,与孙文互相拜会,久仰久仰,幸会幸会。然后是离休皇太后隆裕下令,大开颐和园之门,迎请孙文。

    是年9月12日,贝子溥伦在金鱼胡同宴请革命大领袖孙文并黄兴。

    此后以同盟会和东三省议员为主体,组建了统一共和党,孙文、黄兴为理事,总部设于宣武门外大押北头路西。另高薪诚聘皇室遗老,于路东开设《定一》报馆,实际上的工作是修清史。

    革命党和皇室扎堆,看得国人目不暇接,遂有好事者就此传谣曰:

    路东保皇,路西革命,真如冰炭水火之不相容矣!

    然而民众又如何知晓,革命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什么皇帝,而是权力。失去了权力,皇帝就成为革命党;获取了权力,革命党立即就成为皇帝。

    统一共和党成立于1912年6月,这个政党与其他任何政党几无区别,无非是一堆人扎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太平时光而已。但等到国民党横空出世,整个中国大为改观。

    由宋教仁亲手缔造的国民党,一反时下诸党派系统上的杂乱无章,具有着鲜明的现代政治特色。更与孙文最娴熟的江湖组织有着严格的区别——事实上,宋教仁早在缔造国民党初始,就明确地将江湖会党排斥在党外。而这就意味着,孙文在国民党内很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他的支持者均被排斥在党外。

    只有到了建设的时代,才凸显出孙文革命理论的苍白与诡谲。建设现代政党所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繁复的政治目标。于空无一物中创造,所需要的不是革命者的激情,而是建设者的理性。

    1912年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成立,孙文在会议上发表过讲话,飘然而去。

    当孙文离开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女人突然冲上讲台,狠狠地给了宋教仁一个嘴巴。

    啪!宋教仁的脸颊,顿时肿胀起来。与会人员尽皆惊得呆了。

    这个女人又是谁?

    第9节江湖三女侠

    话说早年有鉴湖女侠秋瑾,慨然高歌,游走天下,惯用碧城之名行走江湖,天下人莫不敬仰。

    忽一日闲来无事,秋瑾读报,见天津《大公报》上有篇文章,署名赫赫然竟是碧城二字,秋女侠大怒,遂提剑奔赴天津,要将这个盗名之人找出,少不得捅他一刀两剑。

    这也不是秋女侠使性,盖因此前多有怪事发生,经常有人拿着署名碧城的诗文,来找秋瑾,而这些诗文却绝非秋瑾所书。明摆着,这是有人见秋女侠名成天下,遂盗其名而用之。九九藏书如这种事情多了,让秋女侠如何不上火?

    秋女侠到了天津,竟找到了大公报英敛之家。秋女侠查得明明白白,那个冒用她的名字的假碧城,就住在这里。

    叩门,递名刺。

    早有仆役引秋女侠而入,进室便闻到清雅之香,一个绝色女子,正坐在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