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奇门兵刃 (第6/8页)
洪述祖在历史上出场,他居然是惜阴堂主人赵凤昌的小舅子。只要我们不是太笨,马上就会知道,这人要惨了——倘若有人用暴力将惜阴堂及赵凤昌,从历史上抹除,那么,洪述祖此人必然在劫难逃。事实上,他死得很惨很惨,尽管他一再解释他不是谋刺宋教仁的凶手,但他越是辩解,死得就越是没个名堂。 但此时,饶是袁世凯老谋深算,又怎么会想到有人琢磨着将他的这个幕僚从历史上抹除?所以袁世凯听了洪述祖的汇报,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起草个给张謇的电报吧。 电报上说啥呢?洪述祖问。 袁世凯道:实话实说,就说我…以后回家种地,别寻思着把南方军的乱摊子丢给我! 洪述祖听了后摇头:袁公,你想回家种地,我琢磨这事够呛,那帮吃货才不会答应呢…倾刻间,电文一草而就: 探投唐少川先生湘转伍轶翁、张季翁同鉴: 现天下糜烂,经济困难,将来扶民治军头绪万端,而分蒙问题尤难措手,所非凯衰病之躯所能料理。共和之议已达目的。凯将勉尽义务,爱我者适足相害,务请三公切商中山,仍以利国福民为念,始终其了,勿弃前功,凯候接代有人,仍返洹上务我农业,皆三公之大赐也。感且不朽。 袁世凯、铣二。 第9节倾倒得不得了 孙文的南京政府陷入麻烦,袁世凯这边的烂摊子也出现了问题。 问题出在袁世凯派出来的使者唐绍仪身上。说起袁、唐二人,那真是铁打的交情,两人当年在朝鲜合斗日本五大师团,险象环生,险死生还。按说这么深的交情,是不应该出问题的,可问题还是出了。 问题出在唐绍仪身上,临行前,袁世凯再三叮嘱他:小唐啊,咱们北方的态度是君主立宪,记清楚了啊,君主立宪,不然的话,那我老袁就是逼宫的王莽、曹cao、严嵩、贾似道…所有的大jianian臣加在一起,也没有我的罪名严重。所以一定要君主立宪,不能让我留臭名于青九九藏书网史… 唐绍仪当面答应得好好的,可到了南京,见到伍廷芳,唐绍仪却说: 美利坚之平民政治,我们游学此邦时,即已醉心。自奉新大陆,益领悟其共和政体有利于国计民生,更是倾倒得不得了… 原来,唐绍仪对美国的平民政治倾倒得不得了,一辈子的宿愿啊,眼看就要得偿,这时候真的顾不上和老袁那血与火的交情了,让老袁去死吧,中国非得共和不可。 朝廷派来的使者,居然对共和倾倒得不得了。这让南方使者伍廷芳反倒不知说什么了。但唐绍仪哇哇哇说个不停,根本不给伍廷芳机会: 共和立宪,万众一心,藏书网我等汉人,无不赞成…今所议者,非反对共和者,但求和平达到之办法也。 唐绍仪摆了老伙计袁世凯一刀,结果在这场谈判中,袁世凯就被动了。虽然老袁发现事情不妙,急急地撤销了唐绍仪的谈判权,可已经来不及了,南方抓住唐绍仪的话,逼老袁表态:你们自己的使者说过的话,总不能不算数吧? 袁世凯无奈:共和…你们非要共和,那就共和吧。 北南双方,秘密达成五项条款: 1.确定共和政体。 2.优待皇室。 3.先推翻清廷者为大总统。 4.南北将士,皆不负战争责任。 5.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秩序。 双方商定了这五款之后,袁世凯一琢磨,嗯,现在剩下来的事情,就是逼宫了。 通知宫中的隆裕太后,以御前会议决定共和制国体。 这段历史,唯一的目击证人是宣统帝溥仪。当时小溥仪咬着手指头,坐在龙椅上,看着太后哇哇大哭,太后的脚下,跪着一个糟老头子,也在哇哇大哭。 皇太后哭道:汝看着应如何办,即如何办。无论大局如何,我断不怨汝,亦不能怨汝。 糟老头袁世凯哭道:臣等国务大臣,担任行政事宜。至皇室安危大计,应请垂询皇族近交王公,论政体本应君主立宪,今即不能办到,革命党不肯承认…如开战,战败后九九藏书,悉不能保全皇室。此事关系皇室安危,仍请太后召见近支王公再为商议,候旨。 于是就召开御前会议,有请皇族王公赴会。会议上,一听说要共和,皇族轰的一声就炸了窝,齐声大骂袁世凯:丢你老母,不能共和,这锦绣江山,是俺们爱新觉罗家的私产,允许你们这些奴才在我们家里生存,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现在你们竟然想分俺爱新觉罗的家,简直是岂有此理!袁世凯,你个狗奴才,着你即时三刻,立即把南方的乱党剿平,否则提头来见。 袁世凯连连点头:剿平乱党,小意思,太小意思啦…不过你们诸位,既然这万里江山九九藏书是你们的私产,现在北洋军正在为你们的产业与南方军血拼,可前线的将士们吃没得吃,喝没得喝,你们看看是不是一家掏点儿银子,凑点儿军费…咦,你们人呢?我的话还没说完呢,人都跑哪儿去了? 一听说要掏银子资助军费,众皇族顿时一哄而散,再也无人出头言语一声。袁世凯心情大悦,登上马车,入宫去欺负小寡妇隆裕太后。 稍候袁世凯出宫,踏上回家之路。车行之间,忽然一物飞空而来,砰地击在袁世凯的马车车辕上,然后是轰的一声巨响,马车倾覆,将袁世凯扣在车下。 当时袁世凯惊叫一声:糟糕,孙文派人丢炸弹来了… 第10节烈血之士 关于袁世凯被革命党人丢炸弹一事,最早的记录是在其子袁克文撰写的《袁世凯纪》书中提到: …一日,先公入朝,有宄徒怀弹,伏东安门外道左楼中,俟先公归邸,乃掷弹向车…且伤驾车之马,马被弹,力驰而归,入邸,马亦毙,先公神色自若,微言耳震微聋耳… 袁克文这混蛋,好不容易写本书,还偏偏不交代刺客的来历因由,真是太不负责了。 推究这次刺杀事件,责任还在汪精卫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