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遣紫微星下界佛谪金翅鸟降凡 (第2/7页)
海、驱使百兽、役使阴兵,无所不能,都是以一挡百的狠角色。正因为有他们的辅佐,努尔哈赤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以微薄之力,荡尽了数以千倍的对手,一次次以少胜多,屡破强敌,最终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大金国。 建国后,这七位高人以北斗七星命名,授封为“行地七公”,为大金国开国功勋,位极人臣。宫中可以任意行走,不拘君臣之礼,手握生杀大权,受所有人敬仰膜拜,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七人并非旁人,正是天上的北斗七君下凡。 再说大明朝,女真在辽东迅速崛起,使大明朝如芒刺背,知道努尔哈赤便是当年的紫微星下凡时,邵华阳已经老得连路都走不稳了,其子邵天寅子承父位,做了大明钦天监的监正。在他的主持下,钦天监专门成立了一个秘密机构——国师府。 国师府里招揽了全天下顶尖的风水相师、奇人异士、绿林高手,目的就是要斩断大金龙脉,破掉大金龙气,以保大明江山永固。不成想,千算万算,仍然棋差一招,对萨满巫术缺乏一定了解的国师府一夜间被“行地七公”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死伤怠尽,大伤元气。 有道是:天上一日,人间千年。 再说那金翅大鹏,冲出雷音寺后循着紫微大帝的神魂一路追了下去。虽说他们下界投胎的时间相差无几,也就是差了不到半个钟头,但是人间却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金翅大鹏鸟下界后赶紧寻母投胎,恰逢一袁姓人家即将生产,赶紧转世为人。 万历十二年六月初六,金翅大鹏转世为人,取名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经殿试考中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 万历四十八年,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天启二年,袁崇焕被朝廷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天启六年时,袁崇焕时任宁远道,已经四十岁了。 宁远是明朝在山海关外的一座重镇,它的存亡直接关系到锦州与山海关的存亡,可以说明朝北方的门户,宁远一旦失守,突入山海关,一路畅行无阻,北京就在咫尺之间了。 就在这一年,这两个相差近二十五岁的宿敌终于在战场上相遇了。 当时的努尔哈赤挟胜利之锐气,踌躇满志,率领十余万大军,对宁远城是志在必得。守将袁崇焕稳扎稳打,镇定自若,以不足一万人的兵力固守宁远。兵力悬殊,本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是让努尔哈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宁远城竟然攻了三天也没有破城,反而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一阵狂轰乱炸,重创八旗铁骑。 金翅大鹏鸟转世为人,但其仍然刚愎自用,宁折不弯,我行我素。宁远大捷后,告捷文书报到兵部,但却通篇只字未提九千岁魏忠贤,这还得了,气得魏忠贤直咬牙根,得罪了这位九千岁可不是什么好事,袁崇焕也就此埋下了祸根。 再说努尔哈赤,四十年来打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未像今天这么窝囊过。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败在一个无名的后生手里,这次打击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实在太大了,几乎一蹶不振。无论如论,努尔哈赤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又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从此抑郁寡欢,仿佛衰老了很多,几个月后,终于病死在了叆鸡堡。 正所谓:万事皆由天数定,一生都是命安排。 再说努尔哈赤郁闷了几个月后,终于瞪着眼睛归天了。 努尔哈赤一死,大金可乱了套了。说起来,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共有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郎、多铎。这八个人虽然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不过娘多,事非也多。老头子健在时,相互之间还不怎么着,如今老头子死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谁做新汗王? 四小贝勒年纪尚轻,这里面的事儿他们哥几个也插不上嘴。四大贝勒把门一关,唧唧喳喳合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皇太极便脱颖而出,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半推半就,继承了汗位,次年改元“天聪” 初登汗王,总得做点样子让大伙看看。皇太极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朝鲜。自努尔哈赤崛起辽东之际,朝鲜就和大明朝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对于朝鲜的态度,努尔哈赤十分反感,曾经不止一次找过朝鲜,但是朝鲜说一套做一套,一直也不怎么领情。 不久前,朝鲜竟然公开接纳了被大金打败的明将毛文龙,彻底惹恼了皇太极。皇太极把能杀能抢的二贝勒阿敏派去了朝鲜,果然,不到一个月,八旗兵一走一过,就把朝鲜给打服了,捎带着又把毛文龙从朝鲜哄到了孤岛上,大获全胜。 这下可好,去时空手,回来时大包小裹,赶着骡车,胜利凯旋。 站在沈阳城头,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以后可以专心伐明,至少没什么后顾之忧了,遥望宁远城的方向,喃喃自语:“袁蛮子,你等着,本王不久就要你血债血偿!” §§第二章十三棺奇格怪葬觅龙xue倒挂金钟在沈阳东南六十里外,有个小村子,人称“渔樵村”全村加起来也就百十户人家,因为这里地理偏僻,四面环山,所以,从古至今,村子里也没受过战乱之苦,一直过着朴素而又安宁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本来很宁静的小村庄突然间就热闹了起来。十三口一模一样的黑漆大棺从分别从村子的四个路口同时抬了出去,走出没多远,每口棺材又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分散开了。这种怪事别说在农村,就是在京城都是闻所未闻。 说起来,出殡的这户人家也算得上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大户。老太爷何麒馑据说生前在朝中做过大官,二十年前携着妻儿老小到了这里,依山就势,建了一所大宅子,前庭后院,层层叠叠,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在这十里八乡都是首屈一指。 老太爷何麒馑身体一向硬实,快六十的人了,身体却还是十分健康,没事还能在屋里翻俩跟头。可是说来也怪,好日子过得正舒坦呢,没想到三天前,好端端地突然就死了。有道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老何家出了这么大事,顶梁柱没了,整个何府上下顿时都乱成了一团。天天这个哭,那个叫,不分早晚,院里就没消停过,忙里忙外cao办着老太爷的丧事。 家里停尸三天,今天到了发丧出殡的日子,突然从院里一下子抬出来十三口棺材,这种稀奇事儿立刻就传遍了全村。张三告诉李四,李四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