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十四志五十九 (第3/6页)
胡居仁,凡二十八人。 启圣祠,启圣公位正中,南乡。配位:先贤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东西乡。两庑从祀:先儒周辅成、程?、蔡元定、硃松。 九年,世祖视学,释奠先师,王、公、百官,斋戒陪祀。前期,衍圣公率孔、颜、曾、孟、仲五氏世袭五经博士,孔氏族五人,颜、曾、孟、仲族各二人,赴都。暨五氏子孙居京秩者咸与祭。是岁授孔氏南宗博士一人,奉西安祀。 十四年,给事中张文光言:“追王固诬圣,而‘大成文宣’四字,亦不足以尽圣,宜改题‘至圣先师’。”从之。康熙六年,颁太学中和韶乐。二十二年,御书“万世师表”额悬大成殿,并颁直省学宫。二十六年,御制孔子赞序、颜曾思孟四赞鑱之石。揭其文颁直省。 五十一年,以硃子昌明圣学,升跻十哲,位次卜子。寻命宋儒范仲淹从祀。 雍正元年,诏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于是锡木金父公曰肇圣,祈父公曰裕圣,防叔公曰诒圣,伯夏公曰昌圣,叔梁公曰启圣,更启圣祠曰崇圣。肇圣位中,裕圣左,诒圣右,昌圣次左,启圣次右,俱南乡。配飨从祀如故。 二年,视学释奠,世宗以祔飨庙庭诸贤,有先罢宜复,或旧阙宜增,与孰应祔祀崇圣祠者,命廷臣考议。议上,帝曰:“戴圣、何休非纯儒,郑众、卢植、服虔、范甯守一家言,视郑康成淳质深通者有间,其他诸儒是否允协,应再确议。”复议上。于是复祀者六人:曰林放、蘧瑗、秦冉、颜何、郑康成、范甯。增祀者二十人:曰孔子弟子县亶、牧皮,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汉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黄幹、陈淳、何基、王柏、赵复,元金履祥、许谦、陈澔,明罗钦顺、蔡清,国朝陆陇其。入崇圣祠者一人,宋横渠张子迪。 寻命避先师讳,加“邑”为“邱”地名读如期音,惟“圜丘”字不改。 四年八月仲丁,世宗亲诣释奠。初,春秋二祀无亲祭制,至是始定。牺牲、笾豆视丁祭,行礼二跪六拜,奠帛献爵,改立为跪,仍读祝,不饮福、受胙。尚书分献四配,侍郎分献十一哲两庑。明年,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师诞辰,官民军士,致斋一日,以为常。又明年,御书“生民未有”额,颁悬如故事。十一年,定亲祭仪,香案前三上香。 乾隆二年,谕易大成殿及门黄瓦,崇圣祠绿瓦。复元儒吴澄祀。三年,升有子若为十二哲,位次卜子商。移硃子次颛孙子师。 是岁上丁,帝亲视学释奠,严驾出,至庙门外降舆。入中门,俟大次,出盥讫,入大成中门,升阶,三上香,行二跪六拜礼。有司以次奠献。正殿,分献官升东、西阶,入左、右门,诣四配、十二哲位前,两庑分献官分诣先贤、先儒位前,上香奠献毕,帝三拜,亚献、终献如初。释奠用三献始此。其祭崇圣祠,拜位在阶下,承祭官升东阶,入左门,诣肇圣王位前上香毕,分献官升东、西阶,入左、右门,分诣配位及两庑从位前上香,三跪九拜。奠帛、读祝,初献时行。凡三献,礼毕。自是为恆式。 十八年,改正太学丁祭牲品,依阙里例用少牢,十二哲东西各一案,两庑各三案。崇圣祠四配,两庑东西各一案,十二哲位各一帛,东西共二篚。其分献,正殿东西,翰林官各奠三爵;西庑国子监四人,共奠三爵;十二哲两庑奉爵用肄业诸生。定两庑位序,按史传年代先后之。 三十三年,葺文庙成,增大门“先师庙”额,正殿及门曰“大成”帝亲书榜,制碑记。选内府尊彝中十器,凡牺尊、雷文壶、子爵、内言卣、康侯爵、鼎盟簋、雷纹觚、召仲簋、素洗、牺首罍各一,颁之成均。 五十年,新建辟雍成,亲临讲学,释奠如故。嘉庆中,两举临雍仪。 道光二年诏刘宗周,三年汤斌,五年黄道周,六年陆贽、吕坤,八年孙奇逢,从祀先儒。八年,湖北学政王赠芳请祀陈良,帝以言行无可考,寝其议。未几,御史牛鉴以李颙请,部议谓然,帝斥之。十六年,诏祀孔子不得与佛、老同庙。是后复以宋臣文天祥、宋儒谢良佐侑飨云。咸丰初,增先贤公明仪,宋臣李纲、韩琦侑飨。 三年二月上丁,行释菜礼,越六日,临雍讲学,自圣贤后裔,以至太学诸生,圜桥而听者云集。 七年,增圣兄孟皮从祀崇圣祠,先贤公孙侨从祀圣庙,宋臣陆秀夫、明儒曹端并入之。 十年,用礼臣言,从祀盛典,以阐圣学、传道统为断。馀各视其所行,分入忠义、名宦、乡贤。至名臣硕辅,已配飨帝王庙者,毋再滋议。同治二年,御史刘毓楠以祔祀新章过严,如宋儒黄震辈均不得预,恐酿人心风俗之忧,帝责其迂谬。 是岁鲁人毛亨,明吕棻、方孝孺并侑飨。于是更订增祀位次,各按时代为序。乃定公羊高、伏胜、毛亨、孔安国、后苍、郑康成、范甯、陆贽、范仲淹、欧阳脩、司马光、谢良佐、罗从彦、李纲、张栻、陆九渊、陈淳、真德秀、何基、文天祥、赵复、金履祥、陈澔、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罗钦顺、吕棻、刘宗周、孙奇逢、陆陇其列东庑,穀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苌、杜子春、诸葛亮、王通、韩愈、胡瑗、韩琦、杨时、尹焞、胡安国、李侗、吕祖谦、黄幹、蔡沈、魏了翁、王柏、陆秀夫、许衡、吴澄、许谦、曹端、陈献章、蔡清、王守仁、吕坤、黄道周、汤斌列西庑,并绘图颁各省。七年,以宋臣袁燮、先儒张履祥从祀。光绪初元,增入先儒陆世仪。自是汉儒许慎、河间献王刘德,先儒张伯行,宋儒辅广、游酢、吕大临并祀焉。 二十年仲秋上丁,亲诣释奠,仍用饮福、受胙仪。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升为大祀。先师祀典,自明成化、弘治间,已定八佾,十二笾、豆。嘉靖九年,用张璁议,始釐为中祀。康熙时,祭酒王士禛尝请酌采成、弘制,议久未行。至是命礼臣具仪上,奏言:“孔子德参两大,道冠百王。自汉至明,典多缺略。我圣祖释奠阙里,三跪九拜,曲柄黄盖,留供庙庭。世宗临雍,止称诣学。案前上香、奠帛、献爵,跪而不立。黄瓦饰庙,五代封王。圣诞致斋,圣讳敬避。高宗释奠,均法圣祖,躬行三献,垂为常仪。崇德报功,远轶前代。已隐寓升大祀至意。世宗谕言:‘尧舜禹汤文武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