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_曉陰無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曉陰無賴 (第2/3页)

國憂民,日理萬機,夜里還批公事到更深,亦只如百姓人家在吉日良

    辰承當大事。公館里的人無雜言,不胡亂行走,客廳里與房間里沒有甚麼陳設,

    自然簡靜,氣象壯闊。我只有幾回穿房過戶,都是汪夫人叫我。樓上只汪夫人帶

    我上去過一次。見有一個房間是汪先生夜里批公文的,亦在那里寫字做詩,像個

    書房,一般無特別處,但每經過,使人憬然作念。

    汪先生要算得待我好。從來王者興于民間,跟他打江山的一代新人皆是政治

    素人,汪先生是一個極練達的行政人才,卻一直保有政治素人的氣概,所以我那

    樣的外行話他也能聽。陳公博周佛海他們于公餘之暇宁可胡調,不談政治,因為

    他們的政治沒有性情,所以要以嗜好來調劑。汪先生可是沒有這樣的公私之分,

    雖晏息之時,談政治說國事亦無不宜,因為這里自然有著性情。有言“政事文章”,政事是可以好到即是文章。而且汪先生這個人又最清,私生活亦別無嗜好。

    我是如同民間人,所以敢平視日本軍,亦平視重慶延安,亦平視南京政府,

    而汪先生亦到底不能把我收伏。

    汪先生把和平不僅看作外交政策,而看作革命的課題,說“和平反共建國”

    ,這實在是他的廣大。當初自滿洲事變以來,汪先生主張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他說、“和平未到絕望關頭,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后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到了這關頭,他便提出焦土抗戰。國軍自上海南京武漢敗退到重慶而止,汪

    先生當即有了自信,知日本不能征服中國,即改焦土抗戰為抗戰建國。此與后來

    他說的和平反共建國,日本欲戰則與之戰,日本求和則與之和,前后原是一貫。

    而使我動心的是汪先生說的建國。他到底是孫先生的學生,何時都不忘記“革命

    尚未成功”便是他的召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與組織政府,我雖稍嫌其是烏合

    之眾,但亦敬服汪先生的白手起家,驅市人以成朝廷,如韓信的使用爛兵兵爛卒

    卒亦可以是堂堂之陣。他像孫先生的動不動開府,自稱本大元帥,本大總統,比

    起滿洲國政府及維新臨時兩政府的奉旨組織,汪政府到底是從民間興起的,多少

    有著革命的氣概。

    但我總心有不滿,嫌只嫌同僚們對日本魄力不夠。艷電里原說“日本亦不能

    滅亡中國”,汪先生雖承認中國已敗戰了,但程度還遠不至于被征服,故可以和

    平,縱或有所讓步,但非城下之盟,遠不至于國體的屈伏。且此有限度的敗戰,

    尚可曉以道義及遠大之計,或者可能使日本不以戰勝者自處,中國不以戰敗者自

    處,而做到雙方資格完全對等的和約。可是周佛海梅思平並不體會汪先生的意思

    ,他們看得中國敗戰的程度已瀕于被征服。汪先生沒有說再抗戰下去中國將亡于

    日本,他只說再抗戰下去中國將亡于共產黨,但周佛海梅思平他們則以為日本有

    滅亡中國的力量。我對周佛海梅思平他們不快即是在此。

    和平運動初起時我對于議和的雙方資格問題,與汪先生的想法完全一樣,但

    到上海之后,接觸了日本軍與日本的所謂國策,我起了反感,變得相信中國根本

    未敗戰,連有限度的敗戰都不是,第一次是對日本海軍報導部長,我就如此抗辯。我這對于雙方形勢的新判斷,未必是根據何種標尺,而宁是因為與中國民間樣

    敢于平視強權。昔人說、“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我是身在東吳而看得東

    吳無人,連那日本軍在內。

    和平運動原該是革命的。但這革命又是怎樣的革法呢?說抗戰建國或和平反

    共建國,不過是政策該與革命結合,卻未曾說明了革命,又汪先生的行事,乃至

    我的敢于平視日本軍,亦平視南京政府,平視重慶政府,雖多少有著革命的氣概

    ,但除了氣概還有本體,這革命的本體又是甚麼呢?我卻簡直茫然。

    我早先相信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前此在香港,我還拿汪夫人給我的機密費

    幫助托派,言明無條件,連接受個人友誼的贈與若亦躊躕,那麼你們只當是路上

    拾來的好了。是一位姓王的推卻不過,兩次纔接受了約五百元港幣,但他報告上

    去,上級仍命他如數都退還給我了。托派的貞介我至今猶敬,而我不加入做共產

    黨員,彼時是謙卑,量量自己不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