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第6/6页)
路渺茫,也许只有这一刻才是最真实的。 “我送你的玉佩呢?”这里毕竟是乾清宫,待不了一会儿就必须离开了,临走时,胤禩忽然问。 “在这里呀。”我指了指身上的荷包,正准备拿给他看时,他却制止了。 “别拿出来了,我只是想和你说,将来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的心意始终如初。” “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我笑着问他,尽量忽略他眼中的眷恋和不舍。 他终究也没有说会发生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看我,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脸上的笑容在关上门的一刻消失无踪,我的身子无力地靠在门上,将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个多么奢侈的词汇,在古代,在三百年前的大清朝,我们都无力掌握自己的将来,爱与相守,本来就只是两码事,不去奢求天长地久,也许我们都会好过些,幸福些。胤禩,你知道吗?这个道理,我既想你明白,却又如此害怕你是明白的,人,真是矛盾至极的。 晚上无眠时,反复地想着今天胤禩的种种,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不过,我却可以隐隐地猜到一些。他有心于大位,当然不是一废太子时的突发奇想,既然不是突然的想法,那么,多年的准备是少不了的,眼下看来,九阿哥、十阿哥甚至十四阿哥,都是站在他这边的,就是他未来的主要政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此时看来和他也是一派和气。他所缺少的是朝廷上的支持,特别是在一直支持他的福全忽然去世之后。 我不知道外面的大臣是如何看待他,不过我却知道,政治上的结盟,没有比成为姻亲更快更有效的方法了,而胤禩还没有大婚。 良妃的出身卑微,使得胤禩在先天上就缺少强有力的外戚支持,那么他始终没有娶正福晋,大约也是在找寻一个最恰当的人和一个最适合的时机吧。 也许这个时机就快到来了,我很后悔当年没有仔细看过关于他的生平,不过却在电视剧里多少知道,他娶了位悍妇,一个拥有强大势力却凶悍如虎的女子,现在想想,我真不知道,如果这一切成为了事实,他的日子将如何度过? 一年中最热的几个月总是过得很糊涂,转眼间就到了九月初一,这天晚膳过后,康熙兴致很好,正巧惠妃和宜妃过来请安,康熙便命我去煮了茶来,正想闲话几句家常,外面却传来消息,说十四阿哥的侧福晋今天一早添了个小阿哥,现在内务府拟了几个字,来请皇帝过目。 惠妃和宜妃自然是马上给康熙道喜,然后就是屋子里大大小小的宫女、太监,黑压压跪了一地,也给皇上道喜。 说起来,康熙的孙子也有一大堆了吧,所以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真的高兴还是今天恰巧心情好,总之,在呈上来备选的名字中,康熙亲自圈中了“春”字,作为这个今天降生的孙儿的名字。 想到十四阿哥,在自己还是孩子的年龄就做了父亲,我的心里还真有点怪怪的感觉,不过来到这里两年,我也渐渐适应了,尽量说服自己不要用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待早婚早育这件事,不过还是有点怜悯胤祯,小小年纪就有了这么沉重的家庭负担。 走神的工夫,一个熟悉的名字敲打到了我的某根神经,忙细听时,却是惠妃说:“如今十四阿哥也有了孩子,这倒让人想起来了,胤禩分府也有些年了,跟前始终没有个合适的人,早几年他年纪还小,可如今也该是时候给指个福晋了,一来府里也有个知冷热的人,二来也添几个小阿哥、格格的。当然这也是臣妾的愚见,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我心里一沉,看来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偷眼看康熙的表情,一时却也瞧不出什么,给儿子娶媳妇,正常的老爹该是什么表情呢?该点头然后想想谁是儿媳妇的最佳人选吧。 片刻之后,康熙果然微微点头,却又看向宜妃说:“朕记得,九阿哥也没有嫡福晋吧,他们兄弟年纪是都不小了,明年选秀,你们多多留心吧,看看谁家的孩子合适。” 惠妃和宜妃脸上都笑开了,连忙谢恩。 一个月后,某日,李德全忽然叫我说:“这里有前日进的大白狐皮坐褥一张、翡翠香宝如意一柄,掐丝珐琅手炉一只并江宁织造新进的云锦两匹,万岁爷吩咐赏给十四阿哥和侧福晋,今天哪里也抓不到人,你就跟咱家跑一趟吧。”一想到十四阿哥那位“柔弱”的侧福晋,我的头皮就一阵阵发麻,以我们有限的相遇来看,每次我都吃足了苦头,如果可能,我真想说“不”不过我却依然没有原则地点了头,所谓现抓不如现管,李德全是首领太监,所谓顶头上司,不能得罪,我只好硬着头皮端起了其中一个托盘,混在了浩荡的队伍中间,其实宫里也和很多地方一样,不是人手不够,而是找不到干活的人罢了。 这一天,后来想想,好像还真是如同冥冥中注定了一般。 十四阿哥的住处,今天却是格外热闹,原来今天恰好是弘春满月的日子,十四阿哥还没有分府,不能大肆地庆祝,不过客人却依然来了不少。 待到把手里的东西终于小心地放下,我才和其他三个端东西的宫女一起,跟着李德全给屋子里的主子们行礼,自己的孙子满月,德妃自然是来了,虽然我混迹于人群当中,甚至没有抬头,却依然觉得面上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有点被刀子刮着的痛感,借着德妃的一句“起来吧”连忙起身,顺带偷偷向上扫了一眼,不知是不是巧合,目光正好和德妃的碰上,那笑得高贵华丽的眼睛,看到我的时候,却犹如一只破空而至的冷箭,我忍不住眨了眨眼,再看时,却毫无痕迹。 高朋满座,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个成语,还真是,以德妃为首,这边坐着的女眷,虽然我只见过太子妃石氏,不过其他的想来地位也不会低到哪里去,特别是刚刚一进来就看到的那个坐在太子妃下手,穿红衣的年轻女孩,眼波流转处,自有一股不可言语的贵气,神采飞扬,眉目如画,这样的人,即使只是擦肩而过,也足以让人难忘了,看装扮,至少应该是哪个亲王府的格格吧。 退到外边,这里还坐着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其他住在御花园的小阿哥们,看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还真给这个沉闷的紫禁城带来了少有的欢乐和祥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