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道人 (第2/3页)
含笑接口道: “妈,这位朋友真有趣,现在佩meimei可能已经回来了,看起来对方似乎并不愿意和咱们结怨呢。” 沈珏娘沉下脸来,冷冷地说道: “劫人爱徒,胁人必从,莫非罢了不成?” 假梦生淡然说道: “孩儿觉得内中有诈,佩meimei这身功力,又岂是普通之辈能够对付得了?只不过佩meimei一时失察,被骗而已。 故此孩儿说这暗中留柬的朋友有趣得很,但是这人的聪智胆识,却也不容轻视,母亲以为然否?” 沈珏娘闻言暗中甚觉欣慰,原来她深知此子聪慧过人,只惜幼随笑面银豺长大,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偏激傲慢刚愎和残酷的性格,积久成习,沈珏娘极感悲痛,故而发誓要使这孩子恢复他那善良的本性。 每遇事故,沈珏娘往往有意用过激或狂妄的言语,假作是自己的意见,然后冷眼看这孩子如何对答。 如今假梦生有时虽然仍旧在有意无意之下,现出从前的习惯,但却已深知警惕,今朝对这留柬人所下的判断,已很合情合理,故而沈珏娘私心甚慰,她沉思了片刻之后,才温和地说道: “设真如此,留柬之人似乎并无恶意了?” 假梦生想了想说道: “这很难说,也许这人自知明搏绝非对手,故弄狡狯并暗示不欲为敌,仍可达其目的…” 沈珏娘这次抓到机会,立即正色说道: “梦生,对人不可过份多疑,古人‘爱其敌者’是至理名言,留柬之人是敢是友,如今言之过早,还是等你师妹返回之后再说吧。” 假梦生含笑应诺,他却深信佩meimei回来之后,得知始末之时,必然和自己的看法一样,留柬之人虽甚风趣,但也极端狡狯,他暗中早已打定了主意,不管母亲如何,他耍见识见识这位留柬的人物。 沈珏娘似有预感,看了假梦生一眼道: “按你今日的功力和经验来说,我实在母须代你多cao心了,只要牢牢记住,行事光明磊落,不暗藏欺心,遇事三思,觉得应该办的尽管去办就是,但俾今宵夜探方丈室的这种行为,此后却不准再犯!” 假梦生躬身领训后,对沈珏娘道: “孩儿并非有心窥人隐私,那时孩儿本已朦胧欲眠,突闻院中叮叮作响,似有人以铁杖触地而行,适在孩儿窗外,惊诧之下起身探看,叮叮之声顿止,不由倍感怪异,才出室追查。 哪知远处墙头上正站着一个夜行人,此人对孩儿招招手,顿足而去,孩儿不能不追,岂料踏进方丈禅院,竟失去了对方的形影,方丈禅室中正传出法华和尚的威胁语声,孩儿才起意暗中一窥究竟。” “梦生,今夜我们结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冤家,究竟是为了什么?至今尚且不知,你倒说说听听。” “孩儿去时已迟,只知道法华和尚迫令承果方丈聘他为监院之职,方丈坚不承诺,而原有的监院承因,却再三声述自甘退让,孩儿听出内中隐有不可告人之事,故而动了探测之心…” 沈珏娘听到此处,笑道: “虽非有心探人私隐,但终究非丈夫行径,江湖中诡谲百出,各有不可告人之事,兹后最好不闻不问。” 假梦生一面点头表示遵谕,一面却解释说道: “孩儿本来也不准备闻问此事的,只因法华和尚忒煞狂妄,使人不耐,又因为他曾提到‘不归谷’三字…” 沈珏娘听到“不归谷”这个名字,突然摆手止住了假梦生的话锋,她爱这三个字,因为她最最亲近的人的最后的消息止于这三个字上,她也恨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带去了她半生的幸福。 她不由自主地喃喃说着 “不归谷!不归谷!不归谷…” 室外夜行人的飞纵风声,使她顿然住口,室门响处,姑娘房佩满身汗湿,喘息不止地闯了进来。 沈珏娘心疼爱徒,立即上前扶她坐下,并追问房佩姑娘因何不听严嘱,离开伏虎禅林? 姑娘喘息稍定,才说出离寺经过,果然正如假梦生所料,在沈珏娘接应假梦生去后不久,突然有人在暗中发话,声言沈珏娘母子,必然中人暗算,除非另有接应,或能脱身,姑娘虽然明知此人说话未必真实,但却不能不去,于是离开伏虎寺,谁知竟被引向“解脱坡”走了相反的路线,直到“圣水阁”前,突然失去引路人的形踪,姑娘方知中计,急急赶回。 说来说去,房佩姑娘竟连引路之人的貌相都没看清,白白地奔波了半个更次,真令人又气又恼。 越是这样,沈珏娘也越发了解,法华和尚坚欲身当伏虎寺的监院职位,必然暗中隐藏着极大的图谋。 她已有打算,却故意对假梦生及姑娘房佩道: “这就是多管闲事的结果,伏虎禅林确实是有些诡奇的事故,但却与我等无关,天亮我们就要登程前行,趁着时间还早,正好略事休歇,你们两个听着,这里不论再发生何事,都不准过问,违必重责。” 佩姑娘和假梦生,自是迭声应诺,各去安歇不提。 次日清晨,沈珏娘布施过香火银两,辞别监院承因,顺山径左上,登上“龙风辉堂” (即今改名之罗峰庵)。 假梦生丰仪盖世,腰悬武当八宿之一、灵虚道长遗物,武当镇山八剑的“金星剑”先行,佩姑娘秀美绝伦,步步生莲,居于正中,沈珏娘玄衣蒙面压后,一路惹得往来游客频频注目而低论不休。 “罗峰晴云”为峨嵋圣景之一,云,在峨嵋群山中,似乎也格外地不同,尤其是罗峰晴云,美妙无双。 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云岫丝丝缕缕,切切絮絮,悠悠然自山间吐出,或如匹链长带,围绕峰恋,或化千百怪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