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oom03.洗梦者 (第4/4页)
川哈老徒之行宫… 后来这位老学者托人将一套名为《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编者是一个叫韩荫晟的人)的破烂古籍转交给我,那书页一翻开,扑鼻便是混杂了腐潮纸浆、臭水沟、一种叫释迦的古早水果烂熟后的甜腥味,加上馊掉的jingye…不可思议之恶臭。我按他用书签标记处,真的找到和父亲那批手抄稿完全相同的原文。但是让我意外发现另一层趣味的是,父亲的手稿只抄到这本书“散见资料编年辑录”(公元一二二四│一二二七年)里的第81条:成吉思汗出征进兵围城灵州时驾崩。但这本书里在这部分继续的几个资料辑录揭示以不同形式描述成吉思汗之死: 82、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殂于灵州。是岁,宋宝庆三年也。汗临殂前顾命曰:“…且以身在敌境,夏主降而未至,为我死勿令敌知,待合申主来,杀之。”言讫而殂,在位二十二年,寿七十有一。诸将秘不发丧。无何,夏主睍来朝,托汗有疾不能见,令于幄殿外行礼,越三日,脱栾扯儿必遵遗命杀之。并灭其族,西夏亡。 83、睍又使人来,以备供物,迁民户为辞,请踰月束身来朝,汗已疾甚,又允之。命脱栾驰驿往安抚其军民。及期,夏主朝灵州行在所,奉金银器皿,童男女及骟马等为挚,数各九九,而先之以金佛。时汗已昇遐,群臣秘不发丧,托言汗病未愈,引睍幄殿暗处行礼。越三日,脱栾奉遗诏,手刃夏主,并赤其族。且命蒙兀人每食必祝言:“唐兀惕灭矣。”庸志成吉思汗遗憾。脱栾以功承赐夏主行宫器皿,视诸将为多。 84、夏主李睍降,执之以归,遂灭夏。 85、猪年八月十五日,帝崩。 86、丁亥,灭其国以还。 … 复式的特写。那形成一种奇怪的效果。彷佛使用可旋转角度、倒带、停格、细部放大的监视录影机群组,交叉拍下了两个王最后的死亡时刻。据说这种在我父亲那个年代确实存在的高科技仪器是一个普遍安装在便利超商、暗巷上方之电线杆、录影带店或银行天花板之监视工具,当时有一派的小说美学受到了这种监录机器之影响,而称之为“监视录影机写实”我怀疑这本《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的小说,其风格就是介于曾在极短暂时期流行的“伪史料派”、“伪年监学派”与这种“监录机写实”之间的混合体。成吉思汗的死。夏主李睍的死。他们变成两个面孔僵硬分坐长桌两端的赌徒,等着对方叫牌。幻术、伪诈之术、垂手而立、称对方为父亲。“奉金银器皿、童男女、骟马…数各九九,而先之以金佛。”这边则是无法推测表情脸容,头颅被帐幔暗影、藻井垂洒下之光尘给遮去的成吉思汗。你看不到被封冻时刻的,已不在的,真正能记录断裂之瞬:惊怒、哀恸、滑稽、不舍或痛,或是微笑宽容的任何历史特写镜头。他们两人坐在那儿。他们带着他走过列队卫士,那些胄甲的铁器摩擦声和马靴前刺刮地的刺耳声响皆令他险险失禁,他们让他站在幄殿的闇处朝内行臣子礼。他闻到里面涌出一股浓郁檀香压不住的,羊溺死在河滩上,浮涨的内脏臭味 我突然想起幼时父亲叫我背诵的那本怪书的另一个章节: 可汗梦见一名天神,后者对他说:“创世主看中的是你的意愿,而不是你的举止。”他立即召见哈扎尔教信徒中一名最出色的捕梦者,请他详释此梦。那个捕梦者笑着对他道:“上帝并不认识你,也看不见你的意愿、你的思想及你的行为。那个天神之所以入你的梦,是因为他不知道何处可以过夜,外面想必在下雨吧。他入梦的时间甚短,那是因为他受不了臭味。下回,得清洗一下你的梦…”听到这儿,可汗勃然大怒,随即决定请外国人来为他释梦。“是啊,人的梦会散发出恶臭。”哈扎尔使者以这句话来作评注。他已濒临死亡,因为纹在他身上的哈扎尔史料让他觉得奇痒难忍,最后,他如释重负地、幸福地咽了气,因为他最终使哈扎尔史料得以流传开去,从而也获得了他自身的净化。 是啊,清洗一下你的梦。天神短暂入梦只因避雨。但你的梦实在太臭了,那里头塞满了蛆虫自各孔洞拥挤钻出,黏附了暗红屍rou髑髅。长期啃食羊rou不吃蔬果乃至肠道分泌出一种强烈恶臭的发酵霉菌。你梦里的那个西夏男孩,不停地在光秃秃草茎焦枯的乾燥沙壤挖坑埋屎。后来你发现他不只是埋自己的羶腥排泄物,而是近乎偏执妄想地在那空荡乏味的地表上,想出各种埋葬屍体的方法。那些方法异想天开充满创意,并总依附其执行现实面而发展出奇技yin巧之工匠艺术。总之是不愿意让那大量增多的屍骸堆满曝晾在那个梦境的视线可及处。他研究乾屍的制法。他用一种艾草熏灼的羊脾骨,以其兆纹、跋焦精密计算一个屍坑和另一个屍坑的距离。他甚至模仿他的祖先李继迁,为了怕宋人刨了祖坟破坏风水“寻葬其祖于洪石峡,障水北流,凿石为xue。既葬,引水其上,后人莫知其处”这样神经兮兮的葬法。他且在那乾旱无雾无霜的淡黄旷野,安排一小群人,想像他们是死者的家属,他们在丧柩经过之道建一木屋,覆以金锦绸缎。柩过此屋时,屋中人(他置身其中扮演祭司的角色)呈献酒rou及其他食物于屍前,盖以死者在彼世享受如同生时。他让他们将屍骸装入一木匣,匣壁厚有一掌,接合甚密。施以绘画,置樟脑香料不少于匣中,以避臭气。施以美 空荡荡的梦境中,常孤零零地远景烧着一团红如胭脂的大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