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部第25章薇加 (第2/4页)
于是她回到自己房间里,欣然把保险锁咋嚷一声锁上。今天她完全没有必要走出房间了。玻璃缸里有巧克力糖,可以不慌不忙地咬着吃… 薇加在mama留下的五斗橱前蹲下来,拉开了一只很沉的抽屉,里边放着另一块台布。 不,先得把灰尘抹去! 而在这之前,又先得换上普通点的衣服! 薇加兴致勃勃地一次次转换着念头,就像跳舞时不断变化舞步似的。每一次转换都给她带来新的乐趣,跳舞的乐趣亦在其中。 也许,该先把《要塞》和《柏树》挂上?不,这要动用锤子、钉子,而干男人的活最使人不愉快。暂时就让原来的画那么挂着好了! 于是她拿起一块抹布在房间里抹灰尘,一边以微弱的声音哼着小曲。 但她几乎是一眼就看到昨天收到的那张彩色的明信片,它斜靠在一只凸肚的香水瓶上。明信片的正面是红玫瑰、绿缎带和一个浅蓝色的“8”字。反面则是打字机用黑色字体打出的几句祝辞。这是基层工会寄给她祝贺国际妇女节的。 凡是节日,对于单身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负担。而妇女节,对于一个年华正在逝去的单身女人来说,更是难以忍受的!姨居和未嫁的女人聚在一起喝酒唱歌,似乎表示她们很快活。这个院子里昨天就有这样一次聚会。有个妇女的丈夫也在她们之中;后来她们喝醉了,就轮流跟那个男人接吻。 基层工会对她的祝贺没有任何嘲笑的意味:祝她在劳动中取得巨大成就,祝她个人生活幸福。 个人生活…有如一副总是滑下来的面具。无非是一条被抛弃的死蛹。 她把明信片撕成了4片,扔进了废纸篓。 她继续收拾屋子,指试香水瓶、展示克里米亚风景的一座玻璃的金字塔式模型、收音机旁的唱片盒、电唱机的塑料匣子。 此时此刻她可以听自己的任何一张唱片了,无须担心触到痛处。可以放那张使她忍受不了的: 如今,跟过去一样,我仍然独自一人… 不过她找了另外一张放上去,打开了收音机上控制唱机的开关,尔后坐到mama留下的深靠背圈椅里,把穿着长筒丝袜的两只脚也蟋到了椅子上去。 揩灰尘的抹布一只角仍握在她心不在焉的手中,像一面三角旗垂向地板。 房间里已变得晦暗,收音机的刻度盘清晰地闪着绿光。 这是芭蕾舞剧《睡美人》组曲。现在是柔板,接下来就是“仙女出现”的段落。 蔽加听着,但不是为自己听。她想像着,一个被雨淋湿、疼痛难忍、濒临死亡、从未得到过幸福的人从歌剧院的包厢里听这段柔板,该有什么样的感想。 她把这段柔板再放一遍。 又放了一遍。 她开始谈话了,但不出声。她在想像中同他谈话,仿佛他就坐在那里,隔着一张圆桌,也是在闪着绿色微光的晦暗中。她在说她必须说的话,并且也听他说:她能正确无误地听到他可能回答的话。虽然很难预料他这个人会做出什么反应,但薇加对此似乎已经习惯了。 她就今天的话题继续跟他谈。根据他们目前的关系还怎么也说不出口的话,现在倒是可以说了。她在向他阐述自己关于男人和女人的理论。海明威笔下的超级男人,不过是一些尚未上升到人的生物罢了,海明威还只是在浅水里浮游。(奥列格必定会嘟哝说,他从未读过海明威的什么书,甚至还会夸耀:部队里没有那种东西,劳改营里也没有,)女人需要从男人那里得到的完全不是这个:女人需要的是温柔体贴,需要的是安全感——同他在一起,有如有了挡箭牌、避风港。 不知为什么,正是跟奥列格这样一个无权的、被剥夺了一切公民资格的人在一起,感加才体验到这种安全感。 关于女人的说法则更为混乱。卡门曾被宣布为具备最典型的女性特征。被认为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是那个积极寻求享乐的女人。但这是假女人,是伪装成女人的男人。 这里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解释。然而,由于没有思想准备,他似乎一时不知所措。正在细细地思考。 而她再一次重放那张唱片。 天完全黑了,她忘记了继续抹灰尘。刻度盘的绿光颜色愈来愈深,房间也愈来愈被这绿光照亮。 开灯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可是她又必须看一下不可。 不过,即使在幽暗中,她那可以信赖的手也找到了挂在墙上的一只镜框,她满怀深情地将它摘了下来,拿过去凑到刻度盘前面。即使刻度盘没放出自己那幽幽的绿色星光,甚至此刻熄灭了也罢,薇加仍能继续看清照片上的一切:这是一个男孩清秀的面庞;一观尚未见过世面的眼睛有如万里晴空;雪白的衬衫上系着生平第一条领带,身上穿的是生平第一件西服,而且,不惜在翻领上扎个小洞孔别了一校正规的像章:白色的圆圈,中间有一个黑色的侧面头像。照片是6X9英寸,像章极小,但白天还是看得很清楚,而此时凭记忆也能看出,这是列宁的侧面头像。 “我不需要别的勋章,”男孩的微笑仿佛在说。 就是这个男孩为她想出了“薇加”这个名字。 龙舌兰一生只开一次花,之后很快就会死去。 薇拉-汉加尔特的恋爱也是这样。当时她很小,还坐在课桌旁。 可是他——在前线牺牲了。 从此以后,这场战争无论属于什么性质都可以:正义的也罢,英雄的也罢,卫国战争也罢,神圣战争也罢——对于薇拉-汉加尔特来说,这反正是最后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她同未婚夫在一起被打死了。 她是那么希望这时候自己也能够牺牲!当时她抛弃了医学院,立即要求上前线。但是没被批准,因为她是日耳曼人。 战争爆发后头一年夏天的两三个月,他们还在一起。当时她也明确知道他很快就要去参军。到了现在,过了一代人的时间之后,谁都无法解释:当时他们怎么没有结婚?纵使不结婚,他们怎么竟让这几个月——最后的仅剩的几个月给白白过去了?当一切都在崩塌、断裂的时候,他们面前还能有什么障碍? 障碍还是有的。 如今,这件事在任何人面前也讲不清楚。哪怕对自己,也是如此。 “薇加!我的薇加!”他从前线大声呼喊。“在你还没有属于我之前,我不能死!现在我已经觉得:只要我能有3天工夫抽出身来——度假也罢!住院也罢!——我们就结婚!是吗?你说是吗?” “你不要为这件事心里难过。我永远不会属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