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第3/14页)
括地志云:“平阳故城在相州临漳县西二十五里。”又云:“平阳,战国时属韩,后属赵。”杀赵将扈辄,【正义】:扈音户。辄,张猎反,赵之将军。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常山?城县西南二十五里也。”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正义】:即贝州武城县外城是也。七国时赵邑。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正义】:括地志云:“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鄴,一军至太原,取狼孟。【集解】:地理志太原有狼孟县。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正义】:假,格雅反。守音狩。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正义】:丽,力知反。括地志云:“雍州新丰县,本周时骊戎邑。左传云晋献公伐骊戎,杜注云在京兆新丰县,其后秦灭之以为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正义】:韩王安之九年,秦尽灭之。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集解】:徐广曰:“巴郡出大人,长二十五丈六尺。”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正义】:上郡上县,今绥州等是也。下井陉,【集解】:服虔曰:“山名,在常山。今为县。音刑。”端和将河内,羌瘣【正义】:胡罪反。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索隐】:赵王迁也。【正义】:赵幽缪王迁八年,秦取赵地至平阳。平阳在贝州历亭县界。迁王于房陵。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正义】:纪买反。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正义】:音奔。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正义】:王,于放反。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正义】:雨,于遇反。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索隐】:魏王假也。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正义】: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取陈以南至平舆,【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平舆县。【正义】:舆音馀。平舆,豫州县也。虏荆王。【索隐】:荆王负刍也。楚称荆者,以避庄襄王讳,故易之也。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集解】:徐广曰:“淮,一作‘江’。”【正义】:昌平也。楚淮北之地尽入于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正义】:燕王喜之五十三年,燕亡。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正义】:言王翦遂平定楚及江南地,降越君,置为会稽郡。降越君,【正义】:降,闲江反。楚威王已灭,其馀自称君长,今降秦。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正义】:服虔曰:“酺音蒲。”文颖曰:“酺,周礼族师掌春秋祭酺,为人物灾害之神。”苏林曰:“陈留俗,三月上巳水上饮食为酺。”【正义】:天下欢乐大饮酒也。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酺也。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正义】:音升,齐相姓名。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索隐】:六国皆灭也。十七年得韩王安,十九年得赵王迁,,二十二年魏王假降,二十三年虏荆王负刍,二十五年得燕王喜,二十六年得齐王建。【正义】:齐王建之三十四年,齐国亡。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正义】:令,力政反。乃今之赦令、赦书。“异日韩王纳地效玺,【正义】:效犹至见。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正义】:质音致。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集解】: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张晏曰:“青阳,地名。”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御史大夫,秦官。”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也。”【索隐】:绾姓王。劫姓冯。廷尉斯等【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廷尉,秦官。”应劭曰:“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集解】:蔡邕曰:“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立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与之言,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正义】:郡,人所群聚也。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而封禅书云“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集解】: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正义】:令音力政反。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天子自称曰‘朕’。”【集解】:蔡邕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皋陶与舜言‘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王曰:“去‘泰’,【正义】:去音丘吕反。著‘皇’,采上古‘帝’位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