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_卷四周本纪第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周本纪第四 (第8/13页)

。瞽史教诲,【集解】:韦昭曰:“瞽,乐太师。史,太史也。”耆艾脩之,【集解】:韦昭曰:“耆艾,师傅也。脩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集解】:唐固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集解】: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正义】:括地志云:“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后改彘曰永安。从鄗饹晋也。”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懟,【集解】:韦昭曰:“在危险之中。”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索隐】:共音如字。若汲冢纪年则云“共伯和干王位”共音恭。共,国;伯,爵;和,其名;干,篡也。言共伯摄王政,故云“干王位”也。【正义】:共音巨用反。韦昭云:“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鲁连子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饹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世家云:“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饹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自杀,卫人因葬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伯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宣王不脩籍于千亩,【正义】:应劭云:“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瓚曰:“籍,蹈籍也。”按:宣王不脩亲耕之礼也。虢文公谏曰【集解】:贾逵曰:“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也。”韦昭曰:“文公,虢叔之后,西虢也。宣王都镐,在畿内也。”【正义】:括地志云:“虢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十里。”又云:“千亩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也。”不可,【索隐】:国语曰:“虢文公谏曰‘夫人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人之繁庶于是乎生,事之共给于是乎在’。”事具载国语。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索隐】:地名也,在西河介休县。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集解】:韦昭曰:“西夷别种,四岳之后也。”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集解】:韦昭曰:“败于姜戎时所亡也。南国,江汉之间。料,数也。”唐固曰:“南国,南阳也。”仲山甫谏曰:正义毛苌云:“仲山甫,樊穆仲也。”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兗州瑕丘县西南三十五里,古樊国,仲山甫所封也。”“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四十六年,宣王崩,【正义】:周春秋云:“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硃衣冠,cao硃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国语云:“杜伯射王于鄗。”子幽王宫湦立。【集解】:徐广曰:“一作‘生’。”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骃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伯阳甫曰:“周将亡矣。【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集解】:韦昭曰:“为阴所镇笮也。”阳失而在阴,【集解】:韦昭曰:“在阴下也。”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河竭而商亡。【集解】:韦昭曰:“商人都卫,河水所经也。”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集解】: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年,幽王嬖爱襃姒。【索隐】:襃,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收,襃人纳之于王,故曰襃姒。正义括地志云:“襃国故城在梁州襃城县东二百步,古襃国也。”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集解】:虞翻曰:“龙自号襃之二先君也。”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集解】:韦昭曰:“椟,匮也。”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集解】:韦昭曰:“譟,讙呼也。”唐固曰:“群呼曰譟。”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蜥蜴也。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既笄而孕,【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