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上有弦歌声中 (第3/3页)
发,繁花尚无,只有几支报春花临风而立,分外引人心动。 景非佳景,紫苏请倩仪也不是真为赏花,主要是借此表示对皇后的尊重,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因此,赵全过来奏事倒也没什么扫兴,相反,听了他的话,倩仪反而露出有倍感兴趣的笑容,紫苏没有看漏,却也只是一笑置之,直接问她“你这位堂兄应是受人指使吧?” 倩仪笑道“臣妾想,朝堂上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恐怕还是臣妾的夫君要平白担下这个罪名!” 紫苏好笑地摇头“随阳还指派不动维侯的族人!” “臣妾担心,能像太后您这么明白的人,朝堂上只怕屈指可数。”倩仪很委屈地回答。 “该明白的人明白还不够吗?”紫苏堵了她一句。 “太后娘娘,您认为该明白的人都明白吗?”倩仪毫不留情反问。 紫苏沉默不语,垂下眼帘,掩住所有神色。 “不说这些了!”不一会儿,紫苏抬眼看向倩仪,一脸的轻松笑意“这些事留给那些该烦恼的人去烦恼!我们还是继续赏花吧!” “太后…” “皇后最喜欢哪一季的景致呢?”不理会倩仪的声音,紫苏转头与谢纹说话,倩仪也只作罢。 “赵全!”倩仪与皇后告退之后,紫苏没出天染亭便唤赵全。 “太后娘娘!”赵全近身回应。 “你的身体好些了吗?”紫苏关怀地询问,赵全连忙感激地道“谢太后娘娘关心,奴才已无大碍!” “那你就劳累一下,去请皇帝到慈和宫来!哀家想见见皇帝了!”紫苏起身向外走,同时吩咐赵全,平静的语气却让赵全与叶原秋同时感到其中的阴霾。 无论阳玄颢在做什么,听到赵全在殿外扬声请示“太后娘娘思念皇上,请皇上到慈和宫一见。”之后,他除了立刻去慈和宫之外,别无选择。 紫苏在翊明殿等着皇帝,阳玄颢规规矩矩地给母亲行礼请安,脸色却并不好看。 “哀家听说今天的事了,皇帝很不好受吧?”紫苏等儿子坐下之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阳玄颢诧异地看向母亲,这还是两年来,紫苏第一次对他言及政务。 紫苏并没有再往下说,只是淡淡地道“皇帝有主见是好事,但是,兼听众议也不是坏事,皇帝不要因为臣下的意见与自己相左便不舒服,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于上位者而言,是最大的幸事,皇帝也不例外。皇帝这样想,心情应该会好些。” “朕谢母后教诲!”阳玄颢这才神色稍霁,母子说了一会儿体己话,又一起用了午膳,阳玄颢才向母亲告罪离开。 紫苏再没有提这件事,叶原秋却有些忐忑不安,她看得出皇帝眼中的不以为然,自然知道,皇帝并不如太后所希望的那样接受谏言,她看得出,最了解皇帝的紫苏会不清楚吗?她觉得事情正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不是指他们母子的关系,而是指千里之外那场战事。 紫苏近来的沉静态度似乎也在印证她的想法,这让她更不安。 她出生在燕州,听说太多周扬铁骑的可怕,尽管已经没有亲人,她仍然无法不为家乡担心,那是生她育她的故土啊! 五天后,赵全禀报紫苏,阳玄颢下旨,调关中大营都督梁永恩为征讨指挥使,全权负责与周扬的战事。 叶原秋差点失手将紫苏烫伤,因为当时,她正在奉茶给紫苏。 紫苏没有接自己要的茶,正在抄写佛教的她狠狠地扔下笔,一言不发地站起身,拉开殿门,迎着微寒的风站着,一脸的冷漠,吓坏了服侍的宫人,所有人又担心她生病,又因为她的神色不敢上前劝说。 最后,赵全在众人眼色的压迫下,硬着头皮走近紫苏,正要开口,就听到紫苏轻微的喃语,那从牙缝间挤出的话语是“他居然敢用梁永恩!” 梁永恩是个很特别的人物,出身世代将门,又是从军监院学成的将领,对军务的见解卓越不凡,更做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在军中的官途一帆顺,但是,他在军功方面却是毫无建数,无论是北疆,还是南疆,他都是领着大将军的好评离开的,却没有一次打仗的经历,永宁王与湘王对他的看法一致“治军良才,切勿领军!”因此,最终,他担任关中大营都督,成绩十分漂亮。 这不是什么秘密,梁永恩自己也清楚,也没有怨言,因此,这道圣旨把他吓坏了,他确确实实不敢接,上奏拒绝,换来阳玄颢的训斥,他也只能接下。 阳玄颢对梁永恩的才能也不是不清楚,但是,除了梁永恩,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将领了,因为,元宁只有关中大营没有战备重任,调任将领没那么麻烦,他需要一个人来继续作战,或者说,他只是想借此表明自己的决心,向永宁王,向所有人。 阳玄颢顺遂的人生让他过于轻率地做了这个决定,这绝对是个错误,也许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对于很多人,这个错误是关键的。 为这个消息惊愕、担忧的不仅是紫苏,有些人已经开始为胡兴岭外的二十万大军哀悼了,也有一些人开始为收拾这盘残局而cao心。 “叶尚宫,宣永宁王妃进宫!”没有让赵全开口,紫苏自己离开风口,同时下了命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