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云烟犹故上 (第1/3页)
第七章 云烟犹故(上) 昨天一直无法登录作者专区… —— 《古曼国史》 圣宗驾幸三河平原,意在周扬,时齐朗奉旨巡北疆,圣宗问之,齐朗绝词以对,圣宗默然,翌日再请,摒退左右,齐朗晤对良久方退,三日后,圣宗驾还龙城,世人莫知其详,然帝至此未再东幸疆域,后与元宁定盟尽分周扬,帝亦遣储君代行,或有云此龙虎相避之意。 北疆尚未建制,永宁王的行辕便是这里的最高府衙,成越的使者自然将谕旨送到了这里,齐朗与夏承正都去北疆大营巡视,直到晚上才回,因为是上谕,不需要什么仪式,齐朗接过封匣,检视了一下,便让人将使者领去休息,却没有急着看,而是给夏承正打了一个眼色,夏承正会意,命所有人退下,又让亲兵守在书房周围,然后才与齐朗一起坐到桌边。 “太后娘娘让我相宜权变,不须再报。”齐朗拆开上谕,摇头低笑,转手递给永宁王,夏承正看了一下,便还给他,淡淡地道“有何打算?” 齐朗的笑容微凝,想了想,才道“殿下以为成佑皇帝此来为何?” 夏承正微笑,道“根据密报,成佑皇帝似乎对周扬的其他领土也很感兴趣。”他说得隐晦,却也很明白。 齐朗微讶,笑道“原来表哥有密报啊?我还一直在推测成佑皇帝这时候来三河平原的原因呢!早知道这样,我这几天就不想那么多了!”自从接到成佑皇帝要到三河平原的消息,他连睡觉时都在想应对之策,当然也就推测了很多前提,如今消息确切,他的紧张便先缓了几分,毕竟,元宁此刻并非用兵之际,而是必须稳定地交接权力。 夏承正不禁皱眉,随即想到之前的事,思忖了一会儿,才开口“景瀚,你忘了我们在古曼的谍报系统吗?”夏家的谍报系统别人不知,齐朗与谢清却是多多少少都接触过的。 齐朗又是一怔,回过神,苦笑道“我还真的忘了。” “为什么?”夏承正目光紧紧锁住齐朗,心中愈发地不安起来。 “什么为什么?我只是忘了而已。”齐朗笑道,起身收起谕旨,夏承正却冷笑着道“景瀚,我是不如你们一般深谙朝政,可是,察言观色的本事总是有的。你在瞒我!况且,古曼的密谍十之五六都是你上次出使古曼时亲自安排,现在你却忘了?没有原因地忘了?你骗谁?” 齐朗一凛,却还是不语,背对着夏承正,一动不动,只是眼中的苦涩之意越发浓重。 “是京中会有什么变故吗?”夏承正缓下语气,问道。 齐朗摇头,夏承正不禁微微扬眉,道“与太后无关?” 齐朗不由苦笑,转身看向一脸沉思之色的夏承正,淡淡地道“王爷不必瞎猜,是我自己乱想,以致乱了思绪。” “那就是有关了!”夏承正神色立变,严厉地看着他,让齐朗一时有些不适应,他从未见过夏承正的这种神色,威严沉稳,气势迫人,平日里,面对他们一群世交时,他多是谦和寡言,在军中则是冷静沉着,虽然军权在握,却也不曾显过一丝傲气,御下虽严却不苛刻,因此他麾下的军心士气从来都是元宁之冠,但是,这还是齐朗头一次感受到他身为永宁王的威势,不由在心中暗暗叹服,只是面上并没有什么表示,一派沉静之色。 “王爷,你多虑了。”齐朗淡淡地回答。 “真的是我多虑了?”夏承正见他始终不松口,不禁也有些犹豫。 “我还没有理清思绪,没有办法回答,王爷若是担心,不如直接问太后娘娘,或者请王妃娘娘询问,这两种方法都比问我要准确得多。”齐朗叹了口气,给出自己的建议,夏承正不由一惊,却还是按捺下来,慢慢地道 “近来京中除了三司之外,应该没有大事才对。”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不比齐朗知道得少。 齐朗摇头,道“还有一件事,王爷应该也知道了。” “什么事?”夏承正又皱眉,心中不免紧张,他看得出,齐朗的语气虽然平淡,可是,眼中却飘过一丝冷厉之色,不禁心头一颤。 “就是随阳在济州做的事情。”齐朗说得很简单。 夏承正松了一口气,笑道“那件事又不重要,不过是几个贪渎的官员,难道你还因为那事乱了心绪?” “随阳不是鲁莽之人,虽然狂傲,可是,身处中枢多年,他不可能做这种授人以柄的事。”齐朗摇头否定,见夏承正不解,随即恍悟,笑着解释“济州不比易州,夏家在易州,生杀予夺皆可比皇权,那是世代积累的权威,元宁未立国时就是如此,立国之后,更是如此,易州境内,除了夏家也再无豪门,可是,南方不一样。当年那位惊才绝艳的永宁王不就是用‘分而制之,以彼攻彼’的策略对待南方世族的吗?齐家好些,是开国勋臣,是太祖皇帝下旨迁移至湖州的,可是谢家不是,谢家世代居于济州,当年虽然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